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

/ 2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

朱禄秀  

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公立卫生院健康管理科  成都 610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医疗以及居住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不断的发展也转变为了慢性非传染疾病。常见的慢性非传染疾病有慢阻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非传染为主的疾病死亡率近几年来不断上升,已经达到总死亡率的大部分在我国相关的临床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地升高,影响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多。我国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而在慢阻肺患病率上男性高于女性,脑卒中男女患病率的趋势在同一水平,糖尿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女性应该更加重视心脑血管健康,而男性应该更加重视糖尿病等代谢类的疾病

1.我国慢性疾病的现状

1.1慢性非传染疾病的的患病率不断地上升

近几年来,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率在快速的上升。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人群在不断的扩大,患病概率也在迅速上升,由大约5%增加到了目前的25%,糖尿病的患病率由之前的1%上升到了目前的10%左右。根据国家卫生服务的数据显示,我国患脑血病的患者从之前的4‰上升到目前的10‰,而冠心病的发病率由之前的4‰上升到目前的7‰。短短的几年时间,每种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估计新发的恶性肿瘤病例超过了500多万,男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而女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的在不断上升,每年的增长率在2%左右。我国目前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比之前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高出了很多,而超重率和肥胖率也是诱发高胆固醇、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胆固醇血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

1.2成为患者死亡因素的比例增加,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居民慢性病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患者最终死亡大部分是由慢性非传染所导致的,例如患者有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情况都会成为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因素。

1.3投入的相关疾病的费用增加,占据社会经济的大部分

根据相关疾病费用投入的研究,如果相关部门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应对措施不加以管理,则这些疾病的高费用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亏损。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如果我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断增加,由于先进的科学医疗患病的概率下降时,每年的社会经济效益会上升。国家统计数据的显示,在医疗花费的总费用中,仅仅是高血压疾病就直接占据了经济负担总体的6.7%,这是一个比较害怕的数据,因此需要对慢性疾病的预防情况进行关注,尽量减少对社会经济的损失。

2.慢性非传染疾的影响因素

2.1我国吸烟的各阶段人群不断扩大,导致吸烟率增加

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15到69岁居民的吸烟率由35%下降到28%,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是人口的增加和不明显的吸烟率下,降使全国现有烟民的规模呈不断扩大的态势。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成年男性的吸烟概率远远超过60%,而女性人群中出现吸烟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吸烟率不断增加的趋势,二手烟对非吸烟者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加增,大约40%的人会受到二手烟的侵袭。

2.2饮酒人数在上升,但出现过度饮酒的情况在减少

在我国,各年龄阶段的人群总体饮酒的概率呈上升的趋势。饮酒的人数在不断地扩大,经常出现饮酒现象的人超过了25%,随着年龄的增加饮酒率也不断的上升,60岁以上的人每日的饮酒率高达50%,危害饮酒和过度饮酒的人数也在不断扩大。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人们饮酒的概率要比大城市饮酒的概率高。

2.3在饮食过程中,对盐的摄入没有减少并且出现饮食的不合理

与过去相比,目前我国居民的食盐总体摄入量有所下降,但居民的脂肪供能比例在上升。虽然居民在烹饪的过程中盐的摄入量有所下降,但是人们在家烹饪的时间不多,在外饮食的次数增加,因此导致盐的摄入量并没有减少。相关数据研究统计显示,人均盐的摄入量超过规定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农村的盐摄入量高于城市的盐摄入量。

2.4体育锻炼的程度较低,静坐的生活方式不断扩大

相关数据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的锻炼率整体处于偏低状态。几年来刮起锻炼的热潮,参与锻炼的人群比例在不断的上升,但人们接触的日常活动大部分处于安静状态,因此静坐的时间也呈增加的趋势。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工作时也处于一个静态的状态,而闲暇的时候年轻人也喜欢打游戏、看电脑、电视等静态的活动。

3.我国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防控策略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医学研究方面投入的费用以及人力资源不断增加。因此医疗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之前困扰居民的传染疾病也得到了先进的医治方法,因此传染性疾病导致患者死亡的概率降低。慢性非传染疾病也渐渐地浮出水面,得到了广大居民的关注,也成为了人们关心的健康卫生问题。

人们关心的健康卫生问题也包括慢性非传染疾病,因此国家相关人员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在慢慢的完善过程当中。对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预防和监控都做了全方位的应急措施,也提出了防控重大疾病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情况的相关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文件。从2000年至今,我国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的示范区。因为慢性非传染疾病和人民群众生活作息以及各个方面都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就需要不断的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对于我国的偏远地区,在诊断慢性非传染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经济、人力、医疗资源各方面的落后,在对高危人群进行慢性非传染疾病的筛查时就有困难。在一些地区就需要开展早诊断、早治疗的相关活动,这样不仅帮助患者减少自身的疼痛,而且大大的降低了在医疗上的花费,使患者的寿命也得到了延长。

4.对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患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情况和发展现状,就需要建立对慢性病监测的体系,这样可以更好并且全面的了解到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情况。之前由于在医学方面投入的经费、人力、医学资源都很欠缺,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防控不够重视,导致了基层卫生服务的各项都需要提高。

相关人员也提出了针对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的建议有以下几条:第一在政府的指导下,各级各方都要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有高度的重视,不管是领导人员还是普通群众都因共同的参与防控非传染疾病的活动当中,并且政府应该将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作为重点的工作计划并加以实施。第二防控慢性非传染疾病的过程当中,对经费、人力、健康环境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防控慢性非传染疾病时,要增加基层卫生服务人力并且要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人民的综合能力。第三为了更好的了解到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情况,就需要各个地区的防控中心有密切的合作,并且保证信息的互通化,这样才能够保持住健康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第四主要的控制导致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将慢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关口前移,给广大人民群众要传播和普及全民健康生活的方式。第五要多提醒居民进行体检或慢性病筛查的工作,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更早的筛查,做到对慢性非传染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