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宜居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3

基于生态宜居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何智健

广东宏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广东 东莞,523000                         

摘要:在城镇化步入高品质发展新阶段的大环境背景下,城市空间规划建设提倡以人为主要核心,设计多重尺度空间层次,以居民生活为先导,创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环境。本文通过研究新型城镇化规划设计的人本指导思想,简要分析宜居生活圈的规划设计定义内涵和城镇规划设计板块内容。以MacroLotto Zero Prato操场改造项目为例,以小见大,分析城市更新规划中展现出的宜居理念的实地落实情况。希望让遵循可持续发展为依据的生态规划设计,在之后实际的城镇更新规划中找到一个让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平衡的支点。

关键词:城市规划 空间环境 宜居生活圈 新型城镇

1 引言

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开始复苏的背景下,民众开始寻求并关注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活的回归,实现城市空间与现代生活价值观的对接。当下,人作为城镇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成为城镇规划发展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有序实现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布局形态,在提高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最大化地促进空间发展的统一性,实现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和顺利的实施,最终让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成为改革深化的目标方向[1]

2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共享经济、智慧发展、技术进步,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冲击,就像是物流技术改变了我们原有的资源供给方式,智慧技术开始广泛运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2]。新技术、新事物、新理念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而城市空间也会顺应这种变化特点。

在新的时期,由于人(城镇居民)对城市空间感受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的需求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未来居住空间将适应这一变化的发生,其主要包括:在新型城镇化条件下城市居民空间环境要求的转变;在未来的时间段内出现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发展的重大变化所导致的城市空间的适宜性改变;从上至下的城市空间规划引导和从下到上的探索城市建设[3]

2.1宜居生活圈的规划设计定义内涵

新时期城镇宜居生活圈的研究正是城镇空间宜居规划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全面反映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生活方式对城镇规划所产生的冲击,并根据城镇空间所处的具体位置和所处的相应资源,以及现状的发展阶段等因素提出“宜居生活圈”的宜居价值观与理念内涵——绿色(Green)、健康(Healthy)、乐享(Enjoy)、智慧(Smart)、活力(Vibrant)、魅力(Charming)[4]。以市场为导向,直面城镇新型规划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前瞻定位,找寻能够体现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生活的表现方式;根据区域量身定制,针对城镇区位以及资源和发展阶段,运用不同的产品模块拼接空间的多样性,让生态宜居理念成为面向未来、实现居民多元化需求的城镇规划设计内涵[5]

微信图片_20220809144635-gigapixel-scale-6_00x

图1 宜居生活圈规划设计的价值理念解析(图片来自网络)

2.2宜居生活圈的规划设计板块及内容

城镇规划设计宜居生活圈由生态安全及低影响开发、住区发展及文化传承、开放空间及健康休闲、社区服务及配套设施、道路规划及交通组织、公众参与及社区活力等六大重要板块构成,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序号

规划设计板块

内容

1

绿色(Green)——

生态安全与低影响开发

A 根据城镇区域条件的限定,保护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

B 重视开发城镇社区可循环的资源系统,规划垃圾分类收集以及回收利用方式,重视构建海绵体,打造海绵社区,鼓励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建筑。

2

魅力(Charming)——

住区开发与文化传承

A 根据城镇区域具体情况开展“小街区”和“开放式”的区域空间开发管理模式;

B 鼓励可混合的多功能的区域“职住平衡”,实现多元化的住宅供给模式,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模式下,生成更具有识别性的区域社区空间[6]

3

健康(Healthy)——

开放空间与健康休闲

A 依据区域空间模式构建城镇内外相连的开放空间网络,形成社区5mins/10mins/15mins生活圈、健身圈、配套服务圈;

B 深挖区域隐形的小微型空间使用率,最大化地实现空间开放,形成具有人文关怀、贴心的规划设计细节。

4

乐享(Enjoy)——

社区服务与配套设施

A 规划步行就可到达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和基于市场导向的社区服务设施,重视区域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

B 积极回应智慧技术、共享经济和现代物流的弹性预留方案和设施共享平台,实现区域智慧化、共享化的规划模式。

5

智慧(Smart)——

道路规划与交通组织

A 基于未来的出行方式规划城镇社区等区域的微交通、微枢纽,打造适宜步行、自行车等出行工具的社区空间;

B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规划区域的智慧交通管理,规划重视少年儿童的友好出行交通空间形式[7]

6

活力(Vibrant)——

公众参与与社区活力

A 在区域规划建设中,重视居民的参与和互动,规划能够实现积极发展民间社团和社区活动的空间场所;

B 依靠物联网大数据,规划实现区域空间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以规划推进空间的智慧管理。

图表1 城镇宜居生活圈的主要设计板块及内容

2.3宜居生活圈的层级结构和配套方式

宜居生活圈基于人类步行可达而提出5分钟便捷生活圈,10分钟舒适生活圈,15分钟完善生活圈3个层次,并根据使用频率及人群活动行为特点进行分析。五分钟匹配—方便匹配,以使用最频繁和最基本的常规服务为主;十分钟匹配—舒适匹配,针对范围内定居人群的常规休闲,商务,教育和医疗服务内容为主;十五分钟匹配—完善匹配,以十分钟为主辅助匹配对服务人口要求高的高中和行政管理类设施等[8]

微信图片_20220809165307-gigapixel-scale-6_00x

图2 宜居生活圈的分级和配套服务设施分析(图片来自网络)

宜居生活圈是新型规划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它将全面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并着重解决居民行走范围内的居住需求问题[9]。基于传统千人指标为匹配底线管控,生活圈案例开发商视角下的规划做法,通过步行可达进一步提出迎合市场及未来发展需求,同时兼顾相关服务产品空间整合优化,为生活圈公共服务提供更加适宜的匹配途径。

11113

图3 传统与新型城镇住区规划设计方法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3 普拉托市公共空间规划——缤纷的社区

3.1 项目概况

Prato这个城市因为历史上大量华人劳工的移居给产业构成、社区生活以及普拉托的城市空间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的混合社会圈在Prato形成。与此同时,普拉托市制定了更新改造Macrolotto Zero的计划,将这里划定为未来的Creative District。MacroLotto Zero Prato操场是城市更新项目“P.I.U. Prato”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更新规划再利用干预措施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其中所涉及Macrolotto Zero地区是“工厂导向”的城市结构部分,过度开发导致该区域用于居住生产、公共共享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几乎没有。从Prato生产体系走上下坡路开始,城市街区空间环境就成为了本地居民与商业的逐步疏散的历史见证者。在目睹了同期大量流入的华人社区的出现,华人社区也发现了区域内各功能区最优越的居住与工作状况。"P.I.U.",欧洲共同体,普拉托市政府提供经费。Prato”计划通过执行城市和社会重建政策为Macrolotto Zero地区制定了重建目标。

3.2更新规划解析

Prato城市更新规划,通过以区域共性为中心的系列重构行动实现公共空间重构,使之转变为社交与经济活跃的城市公共共享区域。场地重建工程包括恢复原有工业建筑、重新赋予区域空间功能化。例如,举办新型社交及文化活动(如媒体图书馆),分享办公空间及都市市场,重建室外空间及绿地及可持续交通接入等。MacroLotto Zero Prato操场只是Prato城市更新规划项目中的一个板块,以小见大,本章节想通过分析MacroLotto Zero Prato操场在区域更新规划中的操作方法,来思考在人本城市更新指导下新城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220810105012-gigapixel-scale-6_00x

图4 MacroLotto Zero Prato操场区域规划更新总平面场地分区(图片来自网络)

走进城市“街巷”空间,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等小尺度空间场所开始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更多地保留与开放小型开放空间、强调步行空间活力与分享、形成多种城市活动与功能在空间上的分享等,已成为Prato更新改造发展的重要趋势。MacroLotto Zero Prato操场作为整个工程中最大的公共空间被建造在原来违停、仓储用废弃工业综合体的位置。虽然场地特色不足,但是这一空间却代表着一个更为广阔的城市重建战略枢纽并且连接着这一区域正在进行中的新公共空间体系。将当地居民的行为进行量化归纳成几种典型模式,建构行为模式智能体。根据当地人口结构、分布的相关数据确定行为模式智能体的数量、比例和位置,投放至场地中,从而获得场地中人流行为活动的相关数据。结合相关的分析数据,可以得到对区块的评价,依次将地区的现状归类,从而选择需要改造的区块类型,最终确定空间改造模式。

该项目十分尊重地方整体结构及其复杂性的实质,并结合区域空间的再利用,把场地原有的环境特征和制约因素变成更新资源,其目的就是要把平凡而又隔离的闲置空间变成城市新的活力点和新地标,并运用鲜明的艺术效果和当地独有的建筑特质,唤起区域居民对社区产生的家的归属感,营造社交聚集、自由表达的空间场所。

微信图片_20220810110059-gigapixel-scale-6_00x

图5 MacroLotto Zero Prato操场区域色块功能区与绿色花园区形成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空间规划设计采用缤纷的颜色分割出许多功能活动区,从铺装表面颜色开始,直接带给居民视觉上的冲击,给社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点。丰富的色彩视觉分区的规划设计目的是使彩色功能区和邻近绿色花园区产生反差,以达到两种不同综合功能区的目的,它们之间互相成就、增强其特色和潜能,在实现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又让空间实现了三维的渗透,最大化地展现的空间多功能方向的规划设计。MacroLotto Zero Prato操场特有的色块也是著名街头艺术家Zed1的新艺术品,Zed1在现场陈旧的筒仓表面亦有艺术介入,令人联想到社区与城市的多民族特征,传递出各种族人群团结走向未来的信息。不同年龄组用户的高度参与率与满意度显示操场已经达到市政当局最初规划阶段制定的城市与社会重建目标。

4 结语

为贯彻落实人居、环境生命共同体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空间高品质生活营造,提升城镇空间环境核心竞争力,塑造优质形象。鼓励挖掘城镇微小、闲置空间的利用,力求将“小而密”的城市活动空间与开放空间体系相结合,将生态、景观、交通、产业与城市共享完美融合,重视贴合人体尺度的公共场所营造。

参考文

[1]董轩妍.基于城市感知大数据的城市内部生态宜居性评价[D].深圳:深圳大学,2020.

[2]朱珊珊.许艳玲.杨添一.基于城市品质提升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J]. 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 2018.

[3]董轩妍.胡忠文.吴金婧.王敬哲.杨超.张杰.夏吉喆.邬国锋.基于多源数据的住区生态宜居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网络首发[J].生态学报,2022,42(16):1-13

[4]朱玉娇.姚晓婧.陈伟.何贞健.陈六嘉.杨丽娜.陈曙光.池天河.基于多源数据的福州市中心城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22,31(08):2721-2730 .

[5]李楚鸿.周波.基于生态宜居理念的贵阳市开阳县城南片区城市规划与设计[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04):165.

[6]王颢颖.卓琦.庄大春.吴杨梅.程淑珍.基于生态宜居视角下的城市蓝绿空间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91-92.

[7]史书沛.李硕.以园区空间引领未来产业上海张江科学城人工智能未来街区规划设计[J].时代建筑,2022,(01):136-141.

[8]邹涵.马思聪.基于生态宜居理念的黄石市工业遗存更新设计策略[J].绿色科技,2020,(04):148-157.

[9]刘晓倩.黄波.杜茎深.阎晓曦.生态宜居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多目标优化方法[J].地理信息世界,2019,(06):49-55.

作者简介:何智健(1985.12.18-)、男、广东广州人、汉族、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城乡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