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化工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探讨

毛雨清

嘉兴嘉卫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对化工水质检测技术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立足化工水质检测的客观实际需求,创新检测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丰富技术手段,推动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化工;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

受传统方法模式的束缚,当前化工水质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不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检测效果。因此,技术人员应从水质检测的基本要求出发,理顺实验室检测的整个目标流程,精准把握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类分散化要素,提高化工水质检测技术人员专业实操技能,加强对化工水质样品的管理,排除各类潜在影响因素的干扰,从而全面提升化工水质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

1 影响化工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因素

1.1 水样的选取

化工水质检测的基础工作就是水源的选择及检测点位的布设问题,相关检测工作人员只有按照要求科学地选择水源才能够保证之后化工水质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而关于化工水质检测点的布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工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有效地选择化工水质检测点非常必要。

1.2 工作人员的操作

为了确保化工水质检测能够达到稳定和准确的结果,检测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单位的具体操作流程来进行水质的采集、运输、保存和检测工作。

1.3水质采样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化工水质检测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重复多次的水样采集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设计水质采样的频率,如果采样的频率过高,就非常容易发生水体污染的情况,从而影响水体的正常结构。如果水质采样的频率过低,那么化工水质检测工作的实施是无法发挥真正成效和价值的。

1.4 来源要素

在进行化工水质检测的过程中,相应的检测工作人员往往会将待检测的水质来源搞混,这样一来检测的结果也就失去了准确性,不能代表当时水质的真实情况。因此,在展开相应的检测工作时,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表中应有以下内容:名称、目的、检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样品编号、采样人姓名及其他有关事项等。相应的检测工作者一定要按照严格的检测流程来开展工作,水质的来源需要进行反复的确认,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

1.5 类别要素

由于水质的类别有许多种,不同的水质类别所包含的成分、污染物分布情况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检测人员进行化工水质检测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先确认水质的来源和实际污染物,然后再确认其水质的类别。如果工作人员发现是工业废水,那么相关的检测工作人员应该在充分了解工业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之后,再展开相应的检测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性地展开相应的化工水质检测工作,结果才能更加准确。但是当前许多地方在进行化工水质检测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水质的类别进行深入地探究,最终导致化工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检测单位应当做好水体类别的分类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类别要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2 改善化工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途径

2.1 恰当地设定化工水质检测点

由于化工水质检测点的设置情况会直接影响化工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化工水质检测初期准备工作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水质来源以及对环境方面的影响,然后科学地设置相应的检测点。同时在保证检测成效较好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待检测水质出现扩散的情况,因为一旦待检测水质发生了扩散就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按照实际需求设定垂直形式的检测点时,应该先全面剖析水质的条件,或是在水源地附近建立相应的检测点,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缩短待检测水质和水源的距离,避免一些外部要素对水质结果造成影响,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创建高标准的管控机制

相关工作人员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工水质检测工作时,经常会由于管控机制建立的不完善以及检测工作标准度较低的问题,而直接导致整个检测结果受到较大的影响,化工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有所降低,准确性也难以达到预期要求,检测结果的参考性难以满足实际要求。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当地的检测部门应该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建立高标准的管控机制,保证化工水质检测工作能够顺利正常开展。同时提升各种不同类型检测设备的调试工作水平,定期进行精密仪器的送检。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展化工水质检测工作时,应该对检测环境进行适当优化,保证检测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化工水质检测的各项要求,检测单位在这时应该制定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使所有的检测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白自己的职责,这样就能够在检测出现问题时快速地完成相应的追责工作,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化工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3 注重设备及技术的升级

相应的检测工作人员只有学会合理地运用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才能得到有效的化工水质检测结果。在检测单位进行实际检测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必要研发成本的投入,增强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力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优化整个化工水质检测的过程。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检测技术,加强对先进设备的引进,然后根据国内的水质情况和检测要求进行科学的优化改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设备应用的性能和相应的技术水平。除此之外,检测单位在对设备和技术进行升级的过程中,还要在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有效地防范检测单位由于过度升级而出现检测结果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2.4 加强化工水质检测过程优化

2.4.1 科学设定采样时间

待检测的水质如果是来源于河流,这类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环境中,那么在采样时间的设定上应该以丰水期和枯水期为主,然后根据相应的时间要求科学地设计水质的采样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如果待检测的水质是来自于工业企业的废水,或是生产设备中所应用的冷却水,那么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长期监管,然后再进行取样。在这里应该以企业的实际生产规律为准则进行动态化监管,才能保证化工水质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 。

2.4.2 恰当设定采样频次

为了保证化工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除了需要科学地设定采样时间,还需要科学地设定采样的频次。如果频次过高,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频次过低,那么采样结果的可靠性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检测单位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这一点,在实际的采样过程中,水体会受到多方影响因素的干扰,水质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水质的实际变化过程来选择采样的频次。

2.5 做好误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在进行实际的化工水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是必然的。而这里的误差指的是化工水质检测的最终数据结果与实际的水质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处理误差来得知之前真实的水质数据,这种方式能够避免误差对化工水质检测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确保化工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由此可知,做好误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先检查相应的检测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在之后的工作中定期对相应的检测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在设备使用完成之后,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清洁和记录工作。如果需要运用到玻璃材质的设备,那么就需要在用完设备之后,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理。在清理之后,做好相应的校正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3结语

综上,在实际检测水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化工水质检测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需要合理地选择检测地点,设置好采样的频次,提升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积极地引进先进的化工水质检测设备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化工水质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黄玉.质量管理与控制在污水处理水质化验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9(12):126-128.

[2]赵萧萧.化工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的提高探讨[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1,31(04):131-132.

[3]李亚楠.提高污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探讨[J].全面腐蚀控制,2021,35(10):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