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转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转型探究

纪新锋

清远广播电视台 广东省清远市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想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电视台新闻记者就必须要认识到新媒体给自身、给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既包括挑战,同时也包含了机遇。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明确自身转型发展以适应新媒体所面临的困境,并基于此制定科学的转型策略,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电视新闻报道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竞争力。本文主要分析了 新媒体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转型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转型策略

相较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下新闻传播体现出了及时性、快速性、海量性等特点,而人们阅读新闻则表现出了碎片化、随时性、随地性等。由此使得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记者转型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要深入研究新闻记者的转型之路,力求打造出全媒体记者,从而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创新提供更多支持。

一、新媒体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变化

1、新闻直播成为常态

在传统的媒体发展时期,新闻记者的工作流程通常是先确定选题,然后采写新闻内容,最后进行撰稿及发布[1]。但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等新媒体的兴起,人们都能够成为发布新闻的自媒体,而且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对于新闻内容不但要求新鲜,还要求快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传播,直播成为了新闻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常态模式,这样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新闻内容,提升信息传播速度,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面。

2、内容更贴近民生

新闻内容的质量对于新闻传播效能有着关键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呈现海量传播特点,而且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受众与新闻报道的距离不断拉近。要想提升新闻传播的热度与关注度,新闻记者就必须要保证新闻内容与民生的息息相关,这样才能够对民众形成吸引力[2]。而且为了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与权威性,记者对于新闻内容编写也需要更加严谨。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特点,记者可以根据受众反馈情况来对新闻采写方向进行优化调整,内容也会更加贴近民生,这对于提高新闻关注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新闻记者转型策略

1、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新闻质量

首先,新闻记者应当对新闻采访模式进行创新变革,基于新媒体发展视野,新闻记者可从观众的角度着手,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期待感,这样可以促使新闻节目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同时要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收看新闻节目。新闻记者还要从互动中紧抓观众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并且放大这些内容,将其融入到新闻报道当中,可以实现节目收看热度的大大提升。其次,新闻记者应当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可以通过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将最新、最全的新闻信息都挖掘出来,并且实现深化报道,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促使电视新闻报道向着全新方向发展,这也是实现新闻记者转型的有效途径。最后,新闻记者应当注重提升自身对于新闻信息的挖掘能力,虽然互联网信息呈现海量化特点,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分,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且足够真实的新闻内容,减少负面新闻对舆论的误导。这样既能够提升新闻质量,又能够落实记者自身的角色转型,并促使其在新媒体环境中占据发展之地。

2、提高新闻敏感性,深挖新闻价值

作为专业的新闻记者,新闻敏感性是其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性,以便于实现对海量信息的价值辨别,从而获取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实现新闻报道热度增加。例如对于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这个新闻点的探索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在诸多的同质化新闻内容中,大多是体现某个新闻事件中老人摔倒后有没有人扶、扶了之后有没有被讹诈等内容,而对于新闻的后续报道却很少关注。对此新闻记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新闻敏感性,认识到摔倒老人被扶起之后的情况是怎样的,对于被讹诈的人又是怎么处理的[3]。通过持续报道摔倒老人被扶之后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讹诈行为,对于存在讹诈行为的情况是否解决等,这样的新闻信息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受众看到扶起摔倒老人不会被讹诈,或者是被讹诈之后也能够洗刷清白的情况后,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老人,增加对老人的关爱,这样的新闻既有热度,又有温度,充分体现出了和谐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对于受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也能够更好地解决摔倒老人要不要扶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3、解放思想,树立服务意识

首先,新闻记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新旧媒体融合理念,要充分地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观念对于自身转型的束缚,也要转变以往工作中的思维定势,努力提升自身对于受众的服务意识,认识到新旧媒体深度融合不仅是自身转型的关键,更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变革的关键路径[4]。同时,新闻记者应当掌握好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方向,认识到实现媒体融合的紧迫性,并且能够基于互联网发展思维对媒介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以加快媒体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其次,新闻记者对于新闻报道应当基于民众立场为出发点,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及群众路线,充分报道社会新闻事件,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民众诉求,以实现宣传及舆论阵地的有效融合。通过将群众意愿时刻放在新闻报道的首要位置,才能够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5]。最后,新闻记者应当强化与民众之间的互动,积极走到群众当中,善于听取群众对于新闻报道的意见和建议,并由此抓住新闻报道的关键点,善于为群众讲实话、说真情,从而发挥新闻的良性导向作用,也充分发挥新闻记者自身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使命及责任。

4、拓宽信息共享渠道

    首先,新闻记者应当充分掌握新媒体平台的具体操作及运营模式,实现新记者与老记者之间的良好协作,由新记者帮助老记者掌握新媒体平台的操作方式,实现新闻记者群体从根本上由传统新闻报道转变为新媒体新闻报道。其次,新闻记者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新闻报道工作,从网络上搜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并且注意探究新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实现多渠道的信息共享,从而获取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6]。然后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编辑和加工,最终形成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例如新闻记者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水怪的相关信息,考虑到人们的猎奇心理,新闻记者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并且制作与水怪相关的专题报道,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也能够实现节目收视率的大幅度提升。最后,新闻记者应当加强与其他媒体平台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尤其要注重新媒体平台强化沟通,这样能够更好地借鉴新媒体的运营技巧,并将其应用于新闻报道当中,可以实现整体新闻节目报道效果的提升[7]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要想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立足之地,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促进新闻记者的转型创新,提升新闻记者的新媒体技能,适应新媒体下的新闻报道模式,立足与当下进行新闻线索的深度挖掘与优质内容传播,以更好地满足广播电视媒体创新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石琢.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J]. 记者摇篮,2022,(03):24-26.

[2]孙建民. 论新媒体时代广电记者的转型思考[J]. 传媒论坛,2021,4(09):86-87.

[3]张新辉.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J]. 记者摇篮,2021,(01):23-24.

[4]刘琼仙.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J]. 西部广播电视,2020,(14):156-157.

[5]汤昌隆.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4):115-116.

[6]王田.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对策[J]. 传播力研究,2019,3(35):88.

[7]黄慧.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J]. 记者摇篮,2019,(0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