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王灿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上海市 200135

摘要:近几年来,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文化、设施、道路等几个方面上,没有从老年人心理和身体上的需求去进行适老化改造。本文从老年人身体和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老年人的基本活动需求和设施需求进行室外空间的改造设计。

关键词: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

引言

在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进一步提高老旧小区的宜居性和舒适度。同时,在老旧小区建筑本体改造要素设计中,应当围绕“共同缔造”的设计理念,以完善优化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为基础着手点,融合居民生活以及居住需求,积极解决好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问题,提高老旧小区的利用价值。因此,需要结合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其建筑本体改造要素设计与分析工作,从全局角度出发,提高设计质量,推动老旧小区的顺利改造。

1城市老旧小区的内涵及其适老化改造的意义

城市老旧小区是指于21世纪前建成的,与现代商业住房相比存在房屋破损严重、小区内基础设施严重退化、居住环境差等问题的生活住宅区。该类小区在外部整体感官、内部结构、人文关怀等方面相较于现行住房区较差,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现有60岁以上人口数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以上人口数为19064万人,占比总人口的13.50%)。与10年前相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加了5.44%。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结构发展迅速,老旧住宅区虽处于城市较为中心的位置,但其发展速度依旧跟不上城市的节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极为迫切。一是因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是优化城市结构的需要,老旧小区的整体外观不一、内部构造落后、设施老化等,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甚至使得原住居民外迁,致使该类小区空心化;二是老旧小区无法满足人民更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但是由于老旧小区改造支出大、利益主体多且需求多样化,政府无法全包全揽,更需要探索一个有效的社会治理路径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涉及的切实问题,从而提高改造效率和效果,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

2.1人行道路设计

人行道路是整个小区的要道,串联整个小区,老年人在小区里能自由散步和运动。人行步道宽度不应小于2m,与车行道路连接处应设置路缘坡道,坡度不宜大于2.4%。道路要有一定的坡度和排水系统,一般道路铺装应采用防滑和色彩鲜艳的材料,防止出现老年人摔倒等情况。在道路两侧可以设置相应景观绿地及休憩座椅,供老年人观赏和休息,人行道路要有具体的标识,没有其他阻挡物,容易辨别方向。

2.2老旧小区楼道走道照明

楼道走道照明是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关键内容。在进行老旧小区楼道走道照明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楼道灯具以及开关等装置进行完善,尤其要对楼道内部照明缺失或者是照明不足的情况进行维修处理。在老旧小区楼道走道照明改造的时候,需要把握好改造总体要求:按照小区实际需求,结合相关规定和要求,构建完善的楼道照明系统,并保证所使用产品的节能性和使用年限。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对于局部问题,应当做好灯具更换处理,并保证楼道中照明路线的统一性,避免线路随意拉扯等情况。此外,可以通过LED节能灯的有效应用,提高楼道走道照明的环保水平。

2.3户外景观设施设计

桌椅是重要休息设施,一般布置一些可以移动且轻便的座椅,方便老年人移动摆放。座椅的材料一般要保证舒适性,尽量以木材或者仿木材为主。桌凳能够满足老年人下棋的需求,一般不应将桌凳连在一起,以方便使用和摆放。但桌子应该固定,能够为老年人起身时提供支撑;桌脚不应向外突出,边缘应光滑不要有棱角,防止碰伤老人。同时,为老年人的使用方便,要保证桌子不被固定的座椅和长椅所阻挡,上桌面高出地面不超过86cm,下桌面不低于66cm。亭子的设计位置不要布置在人经常行走的要道,一般可以布置在稍微边角地形位置,或者园路的交叉口处,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聊天的需求,同时又不影响住区内主要交通道路。亭子内应该布置一些休息座椅,以方便老年人休憩使用。

2.4老旧小区防盗门及对讲系统

老旧小区的防盗门以及对讲系统也是建筑主体改造中的关键要素。在老旧小区的防盗门以及对讲系统中,需要做好防盗门的安装工作,并保证对讲系统的有效性。对于老旧小区来说,需要对功能缺失的防盗门进行更换,并对对讲系统进行维修或者是升级,保证老旧小区中居民的居住安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老旧小区的安全管理水平,并保证设计内容与当前小区的环境协调统一。对于老旧小区防盗门以及对讲系统进行改善的过程中,需要对已经破损的楼栋门进行更换,并按照居民的要求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对讲系统。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可视对讲系统,提高居住的安全性,并满足老旧小区改造要求和标准。

2.5户外无障碍设计

老旧小区里面大部分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因此主要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和儿童。所以在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保证人车分流,提高小区的安全性。同时,在小区入口处设置一些可识别性强的标识,以便于老年人更好地识别。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更多的无障碍设计,在道路的人行系统设计中应设置盲道、路缘石、轮椅通道、一些服务性以及标识性的设施。同时也要考虑人车分流,人行道和车行道应采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区分,在道路的拐弯处应设置照度较好的照明设施,提高老年人夜间行走的安全性。照明可以采用比较丰富的形式,例如一些嵌入式地脚灯、庭院灯、草坪灯等形式。

2.6其他部位建筑改造设计要点

除上述内容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改造要点还包括屋顶改造,即将屋顶空间与垂直交通空间联系起来,为小区住户提供额外的、便于他们生活娱乐的第三空间。垂直绿化是小区屋顶空间设计的常用手段,其能最大化地利用屋顶的有限空间,柔化建筑与墙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墙体起到装饰与保护作用,从而在提高小区绿化率的同时,达到节约土地资源与设计成本的目的。为了美化建筑外观,设计人员采用大量的慢生与速生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常绿及落叶植物和攀缘植物。在种植技术方面,设计人员将深根植物与浅根植物、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例如,在屋顶水池边种植背阴的红豆杉、铁杉等植物等,这类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能力,即便在弱光条件下也能茁壮生长。此外,考虑到屋顶位置的特殊性,设计人员在选择绿化位置与绿化技术时,应格外注意积水与漏水问题,并做好防水层的铺设工作。防水层通常分为刚性、柔性与涂膜这三种类型,其中,涂膜防水层最为实用,它可以通过屋顶绿化收集雨水,并自动形成防水膜,进而有效规避热岛效应。防水层一般铺设在钢筋与混凝土的交叉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防水膜的荷载。老旧小区在屋顶改造过程中还采用了新型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屋顶的荷载。

结束语

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必须更加注意老旧小区的适老化。这不仅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人民更幸福、更满足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韩璐.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22(07):178-180.

[2]武小岩.城镇老旧小区适老化宜居改造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43+49.

[3]贾晨曦.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探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

[4]陈正鹏.旧住宅的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8.

[5]张宁.城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