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

黄建

中铁上海工程局  上海 宝山 201900

摘要:在高速铁路施工中,路基施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其质量与高速铁路工程安全可靠运行密切相关。因此,为确保我国高速铁路运输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应注重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要求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加强路基施工技术的合理使用,并使用多样化的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有效控制与提高高速铁路整体施工质量,为现代铁路运输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检测方法;实际应用

引言

在高速铁路施工中,路基施工作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往往会遇到不同的地质条件而使其承载力难以达标,需要施工技术人员综合各项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路基施工技术,才能克服地质条件的影响,更好地建设优质高速铁路工程。同时,为消除各项质量隐患,保障高速铁路工程建成后安全可靠地运行,应注重质量检测工作的落实。

1、铁路路基施工常用技术

一是路基开挖技术。开挖技术类型多样化,多数会结合工程特点来进行对应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够确保实际开挖成本与质量处于理想的状态。如果铁路的实际路程比较短,路堑会以横挖的方式来进行;如果实际深度不是很大,会一次性挖到图纸设计高度;路堑深度大的施工情况,往往会以分段开挖的方式来进行,依照台阶来进行合理的开挖;如果是实际超长的路堑,多数会以纵向开挖的方式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开挖的时候,如果遇到雨水天气,就需要设定对应的排水系统,以避免出现积水,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定防护系统,这样才能够使得开挖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二是填筑技术。在填筑之前,要采取措施对于原地面进行妥善处理,不能出现垃圾杂草或者杂物的情况。再者对于实际的基底泥土质量进行研判,如果判定有腐殖土,就需要迅速进行挖掉,填入一些优质的路基土,再依照实际修剪的诉求,确保依照技术标准来进行压实处理。在一些铁路施工中,还可能会穿过田地的情况,路堤填筑的时候,需要先进行底土的填压处理。如果土壤中含有有机质或者杂质,并且判定含量比较高,可能对于压实度造成影响,就需要将焦点放在路基土质量控制上。对于坡面基底,还需要使用特定的方案去处理,尤其是坡度小的情况,更应该做好妥善的处理。台阶尺寸在设定的时候,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思考对应施工地形的参数,土质的参数、施工方法的参数、在此基础上设定台阶的高度,并且做好分层夯实工作。在进行压实的时候,要设定好正确的顺序,一般是按照先边后中、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来进行,这样土基的强度才能够达标。

2、铁路施工中路基施工质量措施

铁路施工中路基施工质量十分关键,直接决定铁路使用成效,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策略保证其施工质量。首先,加强对施工关键环节控制,严格依照施工、试验标准,对施工区域内全部土样完成物理及化学检测,明确土壤实际类型及性质,为施工提供保障。严格控制填料质量,正式施工之前对其填料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达标之后使用。路基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填料含水量,选取合理的压实时间,现场进行各项试验过程中,严谨、全面填写试验中相关数据,保证试验成果可靠性,针对施工中隐蔽项目应及时反馈,监理工程师及时进行检查。施工材料直接决定铁路施工质量,特别是混凝土施工,需耗损大量原材料。铁路路基正式施工过程中,需对其材料合理选取,若材料质量不达标,难以保证整个项目质量。针对施工现场所有材料需进行检查,注重材料颗粒径大小,特别是细石料选择,均需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其次,在雨季进行施工区域,除施工车辆之外,其他车辆禁止通行,路面基层平整度状况,直接影响行车状况,若铁路出现不平整状况,对车辆轮胎造成磨损。具体施工过程中,道路平整度与多个因素相关,路基层松厚程度、紧实程度,若施工层较为松散,造成路基出现不平整。因此,路基处理过程中,需保证其整体稳定性,特别是土层质量不佳状况下,如软土层需利用石灰对其土层性质进行改善,保证路基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及时将施工通道维修,并保证其道路通畅度。雨季路基正式施工之前,应全面落实临时排水设施,避免路基积水浸泡,填料随挖随填。

3、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3.1承载比检测法

在高速铁路路基竣工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高速铁路路基荷载程度会达到一个临界点,此时铁路垫层中的杂质成分会因为载荷达到一定程度而对路基产生严重影响。承载比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步骤为:在高速铁路路基土中插入直径5cm左右的探测头,待探测头插入土中一定深度之后,严格按照此方法的具体基准来对比分析探测路基相对应的荷载情况。承压比检测法的检测过程是模拟铁路路基杂质在载荷作用下对铁路路基的影响,以此分析高速铁路路基质量情况。因此,该方法的检测结论往往具有较高的精准度。

3.2标准贯入检测方法

在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中,标准贯入检测方法的应用主要作用是判断砂类土密实程度或者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具体是在评定砂类土、粉土地震液化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土层剖面并选取扰动土样进行一般性物理试验。考虑到检测结论的精准度要求,在标准贯入试验中,往往会将钻孔设定3孔以上,且要求各孔试验点在路基主要受力层内,并且各孔之间的间距宜为1~2m之间,同时各路基的主要土层的试验点数应超过6个,而试验点的间距控制,应根据测试深度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是深度超过15m,可以考虑适当放宽试验点之间的距离。此外,在检测工作结束并获得数据之后,应剔除数据中的一些异常值,且要按照检测结果来确定砂类土的相对密实度,并科学确定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和密实度,以便科学评估高速铁路路基加固处理效果。

3.3按照规定编制路基基础检测报告

检测结果应该形成书面报告,且不得存在“模糊不清”的表述内容。具体的要求是:第一,检测报告中检测标准、规范不能是已经过期、作废的标准、规范。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大规模工程中较为少见,原因在于:大型重点工程或政府职能较强的地区,由于工程都已在政府有关部门备案,且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对接,对检测方案中的检测标准、规范会进行沟通确认,故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低。但一些三线以下城市、或是规模较小的建筑工程,检测方案或指导文件可能存在滞后性,有用到过期规范、标准的可能性。因此,检测人员在编制检测方案或准备进场检测之前,及时查新所用的标准、规范,不能出现上述低级错误;第二,检测结果以及结论不能模棱两可,必须有专业、明确的指向性。比如既有建筑路基基础出现沉降、裂缝,那么沉降的具体值是多少,裂缝数量、缝长、缝宽是多少,是否有具体的计算流程、测量数据、图片或视频证据?这些内容都需在检测报告中有所体现,且“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能模糊表述,也不能“不表述”。如果能够在诸多细节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则“造假”的几率会大幅度降低。

结束语

施工单位合理地应用路基施工技术并做好其质量控制工作,不仅能有效地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确保铁路的使用安全,还能保证铁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在铁路施工中施工单位应重视对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方案的落实,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以确保铁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保证铁路的使用性能,为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甄相国,甄精莲.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0):45-47.

[2]王洪涛.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分析[J].四川水泥,2020(3):141+194.

[3]焦东芝.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分析[J].四川水泥,2019(4):23-24.

[4]肖博.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9(1):264.

[5]赵中健.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