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艺术浅析—以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梅派艺术浅析—以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为例

陈旭琳

攀枝花市文化艺术中心617000

【摘要】“梅派”是一种融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等表演形式的艺术形式,在唱、念、做、打、表演、音乐、服装、扮相等各方面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达到了一种圆满的境界。而京剧《穆桂英挂帅》则是根据著名的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的豫剧剧目经过梅兰芳先生的改编,因此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以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为例浅析梅派艺术,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梅派;京剧;艺术特点

“梅派”艺术是梅兰芳先生创立的,是最早在京剧旦派中产生的,并且对京剧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晚年的代表作品,它结合了青衣、刀马、花旦的演出,吸取了许多武生的动作,把“穆桂英”这个女中豪杰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以民族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爱国情怀高尚的杨门女将军。

一、“穆桂英”的表演特色与重点

男演员在扮演穆桂英这个角色时,与女演员迥异,从观赏者的角度来看,也是完全不同的。男人的声音,在青春期发生变化之后,会比女人的声音更加的沙哑。在中年人及以上,其总体音域会随著年纪的增加而变得较宽。因此,男角在塑造穆桂英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演技。穆桂英在《穆桂英挂帅》中是一位中年妇女。但与其他青衣不同的是,她身经百战,身上有一种英姿飒爽的气质,这一点,需要一个好的演员来掌握,尤其是在身段、眼神、手势上,更要将青衣的端庄和刀马旦的勇猛结合在一起。

角色的情感世界需要通过唱念做打来表达。穆桂英已经从一身青衣,成长为一名大将军,她要表演的是高难度的武技,比如扎马腿、舞水袖,没有深厚的功底,根本发挥不出她的英雄气概,但一旦超过,就会变成刀马旦。要掌握好火候,掌握好节奏,是这部剧最大的难度。从大青衣到大元帅,两个角色的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穆桂英挂帅·捧印》一折中,梅以“水袖舞姿”的优美姿态,将穆桂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以沉稳、凝练、充满威慑力的姿态展现人物丰满、优雅的女性豪迈,以及武而不猛、不动自威的威严。

二、“穆桂英”的人物心境与表演细节

在舞台艺术中,角色的塑造和刻画是十分关键的。穆桂英在《穆桂英挂帅》中扮演了多重角色:面对杨文广、杨金花时,她是一个端庄、慈爱的母亲;她是佘太君的温良贤惠的儿媳;在朝堂上,在敌人的眼中,她就是一个勇猛的统帅。所以,穆桂英在舞台上的角色,也会随着角色的改变而改变。作为一个演员,她需要不断地去体会自己的真实情绪,去融入穆桂英的生活,去演绎一个充满了感情的女性,这也是她扮演穆桂英的困难所在。

许多人会觉得梅派剧的唱法更“温”一些,不如那些豪放的唱法,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普遍的认识误区。以《穆桂英挂帅·捧印》中非常经典的“猛听得”这段西皮流水唱段为例: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敌血飞溅石榴裙。

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属(于)他人?

番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一首长篇唱段,讲的是杨家三代人为朝廷出生入死,最后却被奸人所杀,唱出了穆桂英的心寒、不甘、痛苦和仇恨,所以她的歌声不能简单地叙述,而是要随着唱词的变化,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当然,梅派的唱法也不能太过卖力,要符合“中正平和”的要求,要记住演员的唱法,要符合角色和情节。

三、梅派唱腔应用下所体现的爱国情绪

梅兰芳的梅派演唱风格,充分表现了《穆桂英挂帅》的爱国情怀。一方面,不同的发音形式都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而发音又是梅派唱法的精华,特别是在西皮唱腔中,字头的控制尤为重要。《穆桂英挂帅》对字头的演唱要求很高,字末用力不能过猛,要有力度。比如第一句“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抱帅印到校场指挥三军”,这句唱词虽然是西皮的慢板,但“叫”、“抱”两个字的读音都要加重,以显示他们对战争的热爱。而梅派京剧的唱腔多用饰音,其声调与主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间隔,音量的大小与节拍的搭配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旋律也是按照顺序来的,通过配乐来表现梅派的特色,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感情发挥到极致,比如在“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中使用尾腔中,再一次被激发了出来。

四、视听美学基调下所凸显的家国情感共鸣

戏曲是一种既有唱有声的艺术表现,又有视觉、听觉的影响,从而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以视听结合的形式,结合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大背景,使观众在梅派艺术的基础上,感受到一种“家”与“国”的情怀。比如《捧印》,就是采用了大量的舞蹈动作,用默剧的方式,把歌词去掉,用默剧、舞蹈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哑剧融入京剧,既是一种革新,也是对演员演技的一种考验。省去了舞台上的舞台演出,以视觉上的舒展和鼓点的韵律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纯粹的视觉效果,将穆桂英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与观众们产生了一种对国家的感情共鸣。

五、结语

梅兰芳在民族声乐艺术上,对京剧艺术的表演、唱腔等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既为我国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近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启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穆桂英挂帅·捧印》的艺术特点和民族情感入手,进一步提升其对戏曲声乐演唱和情感表现的鉴赏能力,对《穆桂英挂帅》的二次创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宁小兵,李青芸.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特色和家国情怀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02):58-60.

[2]李静.浅谈京剧梅派青衣行当基础教学[J].戏剧之家,2022(07):49-51.

[3]周畅.浅析京剧与美声唱法的异同——以梅派唱腔为例[J].戏剧之家,2021(2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