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网络剧受众接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大女主网络剧受众接收分析

陈佳佳

南京艺术学院

【摘要】不同于过去传统电视剧在影视市场上独占鳌头的情况,网络剧已经在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影视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大女主网路剧,更是一经出现就收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和欢迎。本文将从受众群体构成情况、接受动机、接受动因等方面对大女主网络剧进行研究。

一、引言

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各大视频网站应运而生。人们的视频媒介使用习惯已由传统电视、电影媒介向互联网媒介转移。截止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794万,占网民整体的94.5%。(数据来源于《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拥有大量潜在受众的基础上,以视频网站为主要播放平台的网络剧得到了飞速发展。2022年上半年网络剧热度榜前10中有三部大女主剧,其中《梦华录》更是居于首位。(数据来源于猫眼网络剧热度榜,数据截止日期为2022.6.29)

二、受众群体构成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此次37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共有 22人,占比 5.9%,女性共有 248人,占比94.1%。男女比例差距较大。由此可知,当前大女主网络剧的受众以女性为主,其内容和风格更容易被女性观众所接受,故而其消费群体也是以女性为主。

大女主网络剧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成长的励志故事。总体来说,更符合女性的接受倾向。所以大女主网络剧的女性受众比男性受众更多,占受众总量绝大多数。在创作过程中抓住并满足女性受众的接受偏好,是大女主园网络剧吸引女性受众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日后提升

口碑的关键。

除此之外,虽然男性受众只占大女主网络剧的受众总量的5.9%,但也不可忽视这一群体。要将男性受众的审美偏好适量融入大女主网络剧创作,满足女性受众期待视域的同时,也兼顾男性受众的审美需求,吸引了部分男性受众的观看。而平衡男性和女性受众两种不同的观看需求,是大女主网络剧日后进一步扩大目标受众群体的重要途径。

三、受众的接受动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表明,媒介接触过程是受众基于一定的需求接触媒介,从而使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因此,大女主网络剧的受众观剧时也存在一定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女主网络剧受众的追剧动机主要是消遣娱乐、明星和剧组阵容、从众追风、满足情感幻想等。

(一)消遣娱乐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消遣娱乐的动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对贫乏的物质条件和沉重的生存压力,是当代大多数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来自职场、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人们急需寻找缓解压力、释放压力的渠道。而大女主网络剧中所展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不同于现实中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在这里女性成长道路上总是有“贵人”相助,社会环境也相对包容。可以说,现实中的各种压力,在观看大女主网络剧中得以消解,为重压下的女性铸造了一个精神上的“避难所”。

(二)明星和剧组阵容

问卷调查显示,明星和剧组阵容也是受众观看大女主网络剧的重要动机之一。在查看视频播放平台的弹幕中可以发现大量对偶像符号的推崇。所谓“粉丝”是指社会上知名人士的拥护者和崇拜者,在现代消费社会中的“粉丝文化”和“粉丝经济”有着较大的消费能力。很多研究粉丝经济的学者认为,与其他普通的消费者相比,粉丝具有更大的消费潜力,因为粉丝在消费偶像符号的附属产品时,多属于冲动性消费,不考虑自身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是商家心目中最完美的消费者。

 现代的消费社会是一个符号统治的时代,各类明星对于其粉丝群体来说就是一种偶

像符号和象征符号,不断影响着“粉丝”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选择。并且偶像符号根据

其粉丝群体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取向不断完善符号意义的建构,使其粉丝群体在社会中不

断扩大,并产生重要影响。

(三)从众追风

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没有执照的电视台”。每个人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受众在发表自己意见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边的人,受到其影响的部分受众再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表相似的言论,再影响到其周围的人…… 以今年上半年大火的《梦华录》为例,该剧以女主角的跌宕人生为核心,讲述了四位平民女子打破世俗偏见的励志故事。该剧从开播起就引发了观众的收视热潮,微博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朋友圈随处可见关于此剧的话题,未看此剧的的人不自主地对该剧好奇,也加入其中,成为其中一员。

(四)满足情感幻想

正如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说的那样:“虽然我们是坐在花了票价的席位上,但我们并不是从那里去看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是用罗密欧的眼睛去看朱丽叶的阳台,并用朱丽叶的眼睛去俯视罗密欧的。”

消费文化语境下大女主网络剧作为审美主体,生产者和制作者为获取高收视率和点击率,重视受众的情感体验,充分凸显了审美客体的移情效应。例如大女主网络剧中模式化的灰姑娘剧情的浪漫爱情故事,每个女主人公都会受到剧中多名才貌双全的男性青睐,并为之放弃一切,如在《梦华录》中,顾千帆被称为“活阎罗”,却为女主百般着想,多次出手相助,甚至为了女主去求助多年不联系的父亲。这一系列的叙事情节与完美爱情的呈现刺激了女性受众的观看心理。类似这种完美爱情的呈现在大女主网络剧中屡见不鲜,它是对女性魅力值的夸张形呈现,成为现代社会中女性对完美爱情的虚假幻想,更是弥补了其在生活中缺失的爱情和婚姻。据国家民政部门数据显示,自 2002 年以来,我国居民的离婚率逐年攀升。因此女性受众更容易对大女主网络剧中虚幻爱情产生认同感和代入感。女性在审美过程中将“自我”对象化了,想像剧中的人物就是自己本身,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的爱情、亲情、友情寄托到网路剧的故事情节上,从而产生虚幻的审美体验。

四、受众接受动机形成因素

据调查,中国70-80%的家庭消费由女性主导,这也令众商家无一例外将女性作为重点消费人群。女性消费市场的无限扩大,必然会带来商业行为的渗入,其中大女主网络剧是“她经济”崛起的必然产物。大女主网络剧对女性史诗般的叙事,体现着受众,尤其是占到大多数比例的女性观剧者对女性价值书写的高期待。大女主网络剧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迎合了女性受众的审美期待。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生活在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中,受众对于感官快乐的过度需求,而这必将导致社会中文化艺术作品的流俗,尤其是具有商业属性的电视文化,为满足受众消遣娱乐的较低层次的需求,网络剧的制作者制作大量具有感官刺激的电视画面及故事情

节。因此,与其说受众的低级审美趣味使得电视文化环境走向庸俗化和世俗化,不如说是受众低级的审美趣味是长期受到庸俗化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的。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会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网络剧具有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双重属性,作为一种商品,网络剧不可能不按照商品自身的规律来进行运作和生产,网络剧需要广告来支撑,强调收视率,都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网络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的包装固然重要,但它要呈现一定的意义与内容。网络剧的内容和意义才是评价其优劣最重要的指标。然而大女主网络剧却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随着近几年来大女主网络剧的霸屏,在走向类型化的道路上越来越成熟,工业流水线似的生产模式,机械复制化的故事情节,大量高科技制作的场景,不仅满足了受众的“视觉快感”,也大大缩短了电视剧的制作时间和经费,也不用承担收视率低的局面,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保障。但是大女主网络剧中对人心险恶的反复呈现,对人性冷淡的刻画、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枉顾、对历史的消费,使大女主网络剧失去了作为一种文化,本应承担的艺术职责和教化责任,忽视对社会效益的建构。

作者简介:

陈佳佳,女,1996年09月出生 ,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