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杨新建

威海盛德地产有限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摘要:高支模主要是指在土建施工期间,采取支模高度在8m以上的支模作业,在响应施工基础上利用混凝土浇筑来形成相对应的模块,本身施工流程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在实际施工作业期间需要作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调整施工技术,并对支模的高度进行准确计算,以此来提升高支模结构的支撑力,防止土建物出现塌陷的问题。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土建施工;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能够在有限资源和能源的情况下提升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施工时存在一定危险性,且该技术的使用难度较大。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作用,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土建工程施工建设要求,因地制宜的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并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1.1施工准备阶段的应用

施工准备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为土建工程日后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将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到土建工程中的时候,需要施工人员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第一,在施工之前仔细检查各个施工材料,避免出现材料丢失和材料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土建工程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必需由正规厂家生产,刚度较大的模板需要配备质量合格证书和质量验收报告;第二,施工人员在安排布置工作的时候要对搭架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检查模板;第三,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调节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图纸的设计。在设计模板的时候需要对模板的结构进行全面的规划,按照计算好的荷载数值来设计模板。第四,做好风险评估。对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对应的风险规避措施。

1.2设置高支模立杆与加固

为了确保高支模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有序实施,在施工前,应当先进行高支模立杆的设置与加固。本文研究的工程梁板标高为35.50m,属于高层土建,在此种土建工程中,应更加关注立杆结构的稳定性,否则将对支模结构的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可根据待控制立杆的步距,在支杆中部位置或支架较高的位置,设置立杆。考虑到立杆在支护过程中其轴力随着高度分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满足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需求,按照“上小下大”的变化步距方式设置立杆。本次所选工程中设置支模之间的步距为0.9m,针对在此过程中梁底位置受力较高的立杆,可根据工程施工需求,采用增设双立杆的方式进行支模加固,并根据立杆结构之间的步距,在其中增设多个水平方面的双向立杆,以此提高立杆结构双向方向上的刚度与承载能力。同时,可在高支模模板的两侧与中间部位,每间隔5排立杆,便设置一个水平方向的剪力支撑结构,并在中间部位每间隔10.0m或12.0m便设置一个斜拉杆,确保设置的立杆可以在结构中发挥其既定效果。

1.3模板安装

不少土建工程项目高支模施工主要采用拼装的胶合板,为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和模板安装质量,在拼接胶合板过程中,严格控制模板安装质量,结合胶合板材质特点,掌握好缝隙大小,防止发生模板安装质量问题。安装过程中,对模板材料的干湿度进行确定,如果不满足施工要求,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模板材料发生变形而影响最终高支模施工的质量。模板安装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在于对模板接缝处质量控制,专人负责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漏浆问题,并及时予以整修处理,防止因积水而影响混凝土浇筑。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及时清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杂质。实践发现,模板支设质量直接影响到现浇梁板模板施工质量,因此,模板支设前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关注模板与模板之间的连接,为保证施工效果,必要时对模板进行加固处理,便于控制施工裂缝,确保结构整体的稳定性,每完成一道工序,测量模板施工相关标高、垂直度,若发现偏差,及时结合模板施工具体要求予以调整。

1.4浇筑混凝土

完成上述施工后就可以进入混凝土浇筑环节,在这一环节需要先配置好混凝土材料,确保混凝土质量能够达到工程要求。浇筑前先要对模板负载力进行研究,同时还要指派专人检查测试支架承载力,并详细记录测试结果。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模板存在松动情况,则要立刻停工并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再次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后才能继续浇筑施工。

1.5完工验收

完成高支模拆除后需要对土建工程质量进行认真检测,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就要立刻进行处理,情况比较严重时还要进行返工。返工完成后还要再次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首先检查土建工程重点部位的施工精度,确保能够达到工程要求;其次检测连接位置的稳固性;最后检测支架结构承载力,记录检测结果,并将记录存入档案中。完成检测后还需要对现场杂物进行清扫,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

2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应用优化措施

2.1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支模的质量。在设计阶段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高支模各项施工指标,对整个设计安全性、实用性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分析。通常情况下高支模的高度都超过8m,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只有加强分析并且论证设计方案,在确定其可行后方可开展施工作业。为了保证高支模技术施工安全性需要提前做好安全风险预测,编制突发事件紧急应对方案,并且模拟安全事故提前做好安全预防,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尽可能地降低。比如模拟探讨事故并且组织施工人员有序正确地开展应急措施,做好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好施工阶段危险问题的预测,编制应对方案,以免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产生严重的损失。

2.2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对于土建工程而言,安全防护措施不可缺少。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让土建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安全防护措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招聘操作基本技能水平比较高、基础知识丰富的施工专业人才,他们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施工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大力宣传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的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标语的方式进行宣传。无论是哪种土建工程,安全都是第一要素,是确保土建工程可以顺利完工的基础,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一定要予以重视。

2.3优化材料质量

第一,加强采购阶段控制,采购部门要指派专门的采购员深入调查市场情况,结合设计要求做好物资采购规模、质量、数量等方面的调查,通过货比三家确定最终的口碑好、质量佳的厂商,并且尽量长期合作,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将施工成本尽量压低。第二,加强入场检测,由专业的质检人员抽样检测材料质量,尤其是扣件、钢筋等用量较大的材料,明确材料质量,将不合格品拒之门外。第三,积极应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时动态关注高支模原材料市场价格情况,提高自身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土建施工作业中高支模施工应用详细分析,需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法,做好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筑等各个工序的施工,确保高支模技术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防止施工期间出现较大规模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郭文康.探究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房地产世界,2021(24):63-65.

[2]罗朝行.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21(12):108-109.

[3]曹正华.土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