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教育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9
/ 2

高职音乐教育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思考

朱丹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   551400

【摘要】本文主要从高职音乐教育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思考进行阐述说明。视唱练耳是综合音乐素质的主要课程,实际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保证学生理解音乐的更深内涵,进而打下坚实基础。因为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忽视实际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导致教学进度与实际发展不符合,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强。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整合视唱练耳教学,迎合新时代的发展,促进教育改革。

【关键词】高职音乐;视唱练耳;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引言:任何学科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都在前进,视唱练耳也不例外。视唱练耳是当前一门综合音乐素质的主要课程,实际的教育目的就是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音乐的体验感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因为基础学科地位的束缚,导致传统的教育受到较为严重影响。高职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过于注重听、说、读、记的训练,导致实际的教学进度过于缓慢,学生时常处于被动学习中,理解能力不强,课堂脱节情况较为严重。因此,教师需要将视唱练耳作为发展学生兴趣的主要途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教育的优化,深化教学改革。

1视唱练耳的概念阐述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期间会达到情感升华的促进作用,在全面演化的期间内容以及实际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为在音乐教育方面为艺术生提升多样化教育,视唱练耳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听觉训练与视谱即唱是当前视唱练耳的主要组成部分,视唱主要就是发展学生对乐谱以及音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练耳主要就是在音乐教学的听觉训练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具备更为良好的音乐感受。

在高职音乐教育的视唱练耳中,听觉训练主要依靠的就是单音听辨以及单个音程、和弦连接三部分构成,实际还分出来较多的小教学步骤。因为视唱练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较多的人们认为视唱练耳教学存在难度,但是在实际教学发展期间,需要更为合理的运用,进而牢记教学发展的目标,从而实现远比预期更加容易的教学效果,对巩固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起到更为积极作用。身为最为基础的教学部分,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对于学习声乐还是乐器的学生,都需要进行更为合理视唱练耳训练,进而完善学生的音乐基本功,务实基础,发展健全的音乐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音乐技能、艺术修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整合更为多样化的形式,保证学生的音乐创新以及表现方面进步,迎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2、高职音乐教育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思考

2.1重视首调唱名法与固定音高关系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需要运用首调唱名法来对学生进行辅助教育。因为首调唱名法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是对学生的视唱与听音训练中,深化学生对调式、调性等方面的多方面培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学生已经在长此以往的学习中习惯了首调识谱,由此对于固定音高的概念了解不够深入,并且认识也不全面,存在掌握不到位情况。由此可见,需要格外注重在教学中,首调唱名法与固定音高的进一步张合,在课堂中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此外,其中还整合了多样化的调式视唱内容,依照多元化的途径,保证学生对固定音高更为熟悉,深化知识记忆,为知识的全面掌握奠定坚实基础。

2.2实现识谱与音乐内容的联系

在视唱练耳的教学期间,依照引导学生对不同调式谱例进行全面的认识会学习,实现对学生视唱练耳的综合能力提升,并且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更为广阔的知识面。此外,视唱练耳教师需要注重内容的渗透,进而彰显视唱练耳教学知识的要点。在实际的识谱音乐分析中,全面深化与积累视唱练耳知识,发展学生健全的视唱练耳综合发展水平。例如,在识谱期间对音乐内容中的乐句、乐节的分析,帮助学生对音乐元素中的节奏、速度、力度等视唱练耳进行全面的理解,深化音乐内容与视唱练耳之间的联系。在全面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为清晰的明确实际创作意图以及情感的深刻认识。除此之外,在识谱的教学期间,对曲子的调式、调性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明确音乐构成的元素。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发展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发展健全的音乐素养水平。

2.3注重旋律听写深化节奏训练

在实际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听写旋律或者相关的节奏是较为关键的内容。主要是依照不同的旋律片段弹奏,保证学生了解不同的节奏。但是,对于基础较为单薄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视唱练耳的节奏掌握并不健全,因为学生音乐素质能力并不在同一水平中,由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促进旋律听写与节奏之间的全面整合。运用简单的节奏训练更为丰富,保证教学更为有吸引力,还可以依照旋律的载体保证学生对节奏全面掌握。学生在听写旋律的期间,对于节奏感的掌握进行全面的评估。教师在实际的实践期间,依照固定结构深化不同旋律变化,进而感受综合训练的优势,进而循序渐进,呈现更为了良好的视唱练耳教学发展目标。

2.创建自主探究式的教学

为了发展实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积极开展自主探索式的教学形式,保证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促进问题的全面解决,促进思维能力的碰撞。在合作期间,学生可以实现优势的互补,促进相互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内容为学生进行分组,不仅需要保证每组学生的音乐素养较高,并且还需要具备音乐素养低的学生;既要有内向,也要有外向,只有穿插开来,才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自身能力。并且教师还需要依照学生能力的变化,针对各个小组进行调整,例如和声部分可以安排2到5人一组,节奏小品表演安排4到8人一组。在小组合作期间,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发挥各个小组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探究结束之后,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进行恰当的调整。

结束语

总而言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在部分音乐专业中逐渐实施,并且获得了部分成就。并且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提升,视唱练耳的实际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见,需要积极深化视唱练耳的课程改革,总结实际教学的优势,进而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书婷.试论视唱练耳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21(33):124-125.

[2]吴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职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改革中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24):158-159.

[3]龙腾.浅谈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以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为例[J].大众文艺,2017(06):263.

[4]谢云秀.高职音乐教育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歌海,2009(0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