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及躯体功能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8
/ 2

系统化护理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及躯体功能影响分析

赵琳

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重庆 400000

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化护理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及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方式,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长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长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出院评分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采取系统化护理对复杂踝关节患者术后的活动能力有明显提升,对改善躯体功能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复杂踝关节脱位;患者术后活动;躯体功能

    骨科常见的关节损失大多数是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多发于强度较高的间接暴力的扭伤,踝关节由于受强外力冲击致使韧带发生断裂,从而造成踝关节骨折脱位。踝关节又名距骨小腿关节,是人体的重要承重关节,在行走、运动过程中起到稳定人体平衡的作用,踝关节骨折脱位会有遗留韧带损伤的情况发生,容易诱发关节功能性障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5.4±4.3)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44.7±3.9)岁。本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告知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为患者介绍该疾病相关的知识、术后的注意事项和用药指导、常规的康复指导等。观察组通过系统化护理进行干预,方法如下:

1.2.1 系统评估

    患者办理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建立档案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基本状况及其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情况和原因。对关节功能的状态进行初步评分,指导患者接下来该进行的检查,并向主治医师反馈患者的评估结果,方便医生对患者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1.2.2 系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医院要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健康讲座,并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注意事项、术后康复等进行详细介绍,从而消除患者紧张和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情绪状态不好的患者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开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系统康复护理指导

    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在病床上如何保持舒适的体位进行指导,为促进静脉血液循环的通畅要对患肢进行45°抬高,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做好监护并定期观察[2]。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初步的屈伸活动,同时小幅度地对股四头肌进行收缩动作,提高肌肉耐力,促进恢复。术后的7~8周骨折已完全愈合,这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如何借助拐杖进行辅助行走的指导,并对踝关节进行整体的牵拉锻炼;术后的11~12周,护理人员要指导和锻炼患者对独立行走的锻炼,鼓励患者戒掉辅助行走拐杖,还要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合理、适量的练习单腿负重行走,以此达到踝关节功能的有效锻炼,对正常行走能力的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长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对患者入院时病程情况、治疗后出院情况、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预后通过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计是100分,其中90~100分可评为优,75~89分可评为良好,50~74分评为一般,小于5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内容采用SPSS 24.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观察指标属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患者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长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和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长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长对比(±s,d)

组别

例数(n)

自主活动时间(d)

住院时长(d)

观察组

40

2.94±1.37

9.65±1.71

对照组

40

3.75±1.52

12.58±2.46

t

2.503

6.185

P

<0.05

<0.05

2.2 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入院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及术后3三个月的预后评分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対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入院评分

出院评分

术后3个月评分

观察组

40

48.35±2.63

70.29±6.45

89.52±7.48

对照组

40

47.98±2.87

62.13±3.76

74.90±6.39

t

0.601

6.912

9.399

P

>0.05

<0.05

<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后,患者的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长显著少于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出院评分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关节功能的预后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采取系统化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显著。由此可见,系统化护理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有明显提升,对改善躯体功能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飞,郝东梅,吴范,等.系统化护理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及躯体功能影响评价[J].黑龙江科学,2019,10(4):92-93.

[2]贺丽娜,周颖.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行系统化护理对术后恢复与活动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