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6
/ 2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表达

王永青

身份证号:372833198007100649

摘要: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必要的因素,其具有社会功能属性以及历史文化属性,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系统。城市景观不仅直接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外表形象,而且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意蕴,能有效激发人类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活动。基于此,以下对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表达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景观;表达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对于城市景观建设也在快速推进着。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批量化地修建景观大道、添置音乐喷泉、铺设城市广场,经过如此这般的景观更新,城市面貌的确焕然一新。但是由于设计师缺乏对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理解与发掘,过于追求表面形式,以至于城市景观缺乏地域特色与审美差异,逐渐失去独特的魅力。

1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主要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基于自然环境所建立的一系列感官事物,也就是感官世界构成的视觉形象总和。作为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构成元素,城市景观一般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其中,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城市范围内自然形成的景观,包括河流、湖泊、山峦等。这些风格形态各异的自然元素,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环境。人文景观则主要是指经由人为加工的,为满足城市居民物质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对自然景观进行人为改造再利用的景观。作为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产物,人文景观往往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地理特征等的重要体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一同创造了城市的外在形象,两者充分融合可以实现对地域文化的生动呈现。城市景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城市景观建设以自然景观为重要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自然景观决定了城市景观的空间轮廓。二是城市景观实现了与区域范围内和人们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的充分融合,包括区域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三是城市景观有着明显的整体性、系统性,各个景观要素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各要素相互融合,构成城市景观这一有机整体。

2地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地域文化的生成和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社会环境,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渐步形成。因为其形成要素和机制均具有特殊性,所以“造成了地域文化发展中表现较强的形态上的稳定性、历史发展上的传承性和文化外观上的独特性。地域文化具有综合性、包容性的特征,在当前多元文化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下,地域文化也在和其他类型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中不断前进。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去除陈旧的细枝末节,注入时代性元素,适应社会发展,才得以历久弥新,时刻保有鲜活、强劲的生命力。如果没有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一味自我封闭,拒绝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地域文化就会逐渐丧失原有的生命力。

3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表达

3.1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是城市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健康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时讲究“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意思是在造园基址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造景构图、内容意境的设计,这其实也是一种尊重自然的表现。在绿化时植物选择要“适地适树”,即绿化树种的生态学特性要与栽植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曹州木瓜是名贵的观赏及药用乔木,在菏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当之无愧的“市树”,市区一些主干道栽植木瓜树,不仅充分发挥了植物最大生长潜力与观赏功能,而且可以带来理想的生态效应与经济利益。

3.2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平地、坡地、山地等不同的地貌地形向人们传达着其不同城市特有的地理信息,可以造就不同特色的地域景观。优秀的景观设计往往会随形就势,与地形地貌紧密契合。早在明朝时期,著名造园家计成在著作《园冶》中便提出了“因势利导,因高就低建园”的理论,要求造园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例如日本九州产业大学中的“梯田广场”,设计师的灵感便源于当地独特的梯田地形。通过对地形的分析,塑造出“梯田”景观符号,以景观符号的外形为依托来改造校园地形,形成了丰富的校园景观空间。“梯田广场”为学生提供层次丰富的休息空间,一年四季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也成为校园的标志景观,吸引无数的目光。八百里秦川有广袤的黄土高原,而江浙一带则有灵秀的青山绿水。在城市景观设计时,以地形地貌为基础塑造景观符号,依据景观符号形态特征来改造景观地形、种植花木、铺设铺装。这种做法和传统造园手法相互呼应,借助它可设计出人们“亲切且熟悉”的城市景观,产生极强的场地归属感。场地的地形地貌不仅对景观形式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而且一个地区独特的地形和地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该地域的空间认知。

3.3传承创新

一方面,可运用新手段、新材料创新景观表现形式,提升景观视觉效果。例如可以充分运用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使城市景观与使用者建立起互动。如对水浒文化中的一些场景再现,运用交互信息技术为使用者营造体验式互动。一些民俗文化如剪纸、面塑、秧歌、斗羊等都可以作为互动题材,通过设计感应类的游戏体验,让人们参与其中,切实体会到民俗文化的精髓与乐趣。另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的结合,延续城市文脉。菏泽人民崇尚武德,2021年新开放的“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带给市民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宣传当地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展现了当代菏泽人的大义,这种大义就是新时代的“武德”。

3.4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景观设计

首先,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线,构建城市文化特色。大同市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还具有丰富的物质遗产。在对大同市的景观设计进行定位时,需要以其历史文化名城为主线,立足于其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独特的文化特性,突出其历史文化地位,沿革其民族特色,展示其民俗文化传统,营造古都历史内涵,使大同市能再现传统历史文化印记,最终塑造出新时代独具特色的文化名城此外,城市景观设计还需要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与城市居民生活相适应,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城市景观、城市综合环境以及文化氛围有机融合。其次,以著名文物古迹为依托,营造景观建筑群。鉴于大同市拥有诸如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绝塞名山北岳恒山、辽金建筑华严寺、龙壁之冠九龙壁等著名文物古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考虑以著名文物古迹为依托,营造景观建筑群。在进行景观建筑群项目设计时,需要考虑文物古迹周边环境的承载力,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防止景观建筑群的设计对古迹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并综合考虑该古迹周边的交通区位、市场等因素,以提升景观建筑群的吸引力。

结束语

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城市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进行探索研究,明确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意义及原则,做到对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城市历史文化、地域符号、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合理应用,从而切实避免设计出同质化的城市景观,并推动地域文化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正.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J].居舍,2020(20):131-132.

[2]陈高言.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0.

[3]路琳.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与研究[J].花卉,2020(06):85-87.

[4]郭志君.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探究[J].风景名胜,2019(07):5+7.

[5]张胜蒙.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研究[J].智能城市,2016,2(0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