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牙髓病的心理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4
/ 2

儿童口腔牙髓病的心理护理分析

陈叶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4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口腔牙髓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于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收治86例口腔牙髓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实验组的心理状态评分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童口腔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患儿存在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儿童口腔;牙髓病;心理护理

牙髓病是一种牙髓组织性疾病,包括牙髓炎、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儿童牙髓病的发生通常与龋病有关,乳牙萌出后,因为没有受到有效保护而引发龋齿,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扩散到牙髓,出现牙髓和根尖周病[1]。牙髓病的发生,不仅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在炎性渗出物的刺激下,还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使得患儿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出现哭闹、挣扎等行为,影响治疗效果。若是在儿童口腔牙髓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其配合度。本文选择86例牙髓病患儿,分析心理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6例牙髓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实验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10.23±1.68)岁。实验组中,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10.09±1.54)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播放动画片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使患儿了解牙髓病的发生原因,同时向家属说明牙髓病的注意事项、形成原因等,提前告知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2]

实验组: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护理人员要掌握患儿的个人资料,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2)轻声细语地与患儿沟通,以患儿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参考与其谈话,如:询问患儿喜欢的动画片、卡通人物、游戏等,患儿滔滔不绝,护理人员要随声附和,与患儿找到共同话题,提升信任感;护理人员还可以与患儿做游戏,如角色扮演等。(3)治疗前需要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暗示。据了解,陌生环境、设备发出的声音、牙髓病疼痛感、医护人员的行为动作等是导致患儿出现恐惧心理的原因,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干预,使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向患儿介绍设备的名称、功能,环境的陈设和主治医生等,转移患儿注意力,用好奇心代替恐惧心理;由于多数患儿高度依赖父母,尤其是在陌生环境下,更是如此,所以护理人员要亲切温和,代领患儿参观口腔室,使其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不断提升患儿的依从性[3]。(4)治疗过程中,可以用音乐进行辅助治疗,询问患儿喜欢的儿歌、动画片主题曲,以此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另外,护理人员还要鼓励患儿,用“你真棒!”、“坚持一下,很快就能战胜‘牙魔王’了”、“你真是个坚强勇敢的小孩”等,使患儿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评分:哭闹、挣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判断。

(2)不良反应发生率:牙齿疼痛、咬合不适、口腔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用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表示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t和x2行组间检验;选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评分

具体见表1。

表1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x±s,分)

组别

哭闹

挣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n=43)

46.73±6.14

21.51±6.12

47.03±5.51

20.74±5.51

对照组(n=43)

45.87±5.43

32.58±5.31

47.18±4.85

35.71±6.53

t

0.152

9.178

0.155

9.731

P

>0.05

<0.05

>0.05

<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牙齿疼痛5例,咬合不适4例,口腔感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5.58%(11/43);实验组不良反应情况:牙齿疼痛2例,咬合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比较后,P<0.05。

3.讨论

心理护理在儿童口腔牙髓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促进治疗的顺利实施,保证治疗效果。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再加上牙髓病传递的阵阵疼痛感,患儿会产生恐惧、暴躁等心理,尤其是面对陌生的治疗环境和各种医疗器械,更是害怕,出现哇哇大哭、挣扎、抵触等情况[4]。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心理疏导,通过音乐辅助、游戏、动画、带领患儿参观口腔室、鼓励患儿等方式改善存在的不良心理,引导患儿树立治疗信心,使其暂时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主动配合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中:护理前,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无差异(P>0.05),对照组的哭闹评分(45.87±5.43)分、挣扎评分(47.18±4.85)分,实验组的哭闹评分(46.73±6.14)分、挣扎评分(47.03±5.51)分;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哭闹评分(21.51±6.12)分、挣扎评分(20.74±5.51)分,对照组的哭闹评分(32.58±5.31)分、挣扎评分(35.71±6.53)分。分析两组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8%,比较后,P<0.05。分析两组的数据结果了解到,心理护理的应用对于缓解患儿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情况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在儿童口腔牙髓病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儿存在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翟梦君.儿童心理护理对于治疗口腔牙髓病的临床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05(17):40,42.

[1]刘丽庆.探讨儿童口腔牙髓病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5):251-251,256.

[3]刘波,曾凤萍.儿童牙体牙髓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音乐辅助治疗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08):73-75.

[4]徐志鸿.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0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