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对脑卒中患者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3
/ 2

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对脑卒中患者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

王敏 ,王美英 ,戴明慧

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江苏  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行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3-2022.3期间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2例)以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痴呆评分(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对比两组患者MMSE评分,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行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能显著减少患者痴呆程度,能提升患者活动能力,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痴呆;活动能力

脑卒中后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后会对患者认知能力、行动能力等均产生一定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为此,在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后,应为患者提供专业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各项能力,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下,后期康复训练较为单一,效果不佳。我院在此基础上实行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效果显著。基于此,文章以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的方式探究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86例,收治时间(2021.3-2022.3),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21例,其年龄集中在45-84岁之间,均值(60.18±2.48)岁。观察组43人,其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0例,其年龄集中在44-83岁之间,均值(59.91±2.73)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积极指导患者接受诊疗工作,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并控制患者血压以及血脂等体征。为患者提供常规运动干预,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通过神经促通技术,为患者提供治疗。辅助患者将肢体摆放在正确位置上,锻炼其平衡能力,并为其提供站立训练等。使用常规方式锻炼患者认知能力,为患者提供常规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①成立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小组,负责患者的康复训练工作。②通过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听觉教育、嗅觉教育、味觉教育五方面对患者实行训练工作。视觉训练:借助色板,锻炼患者讲过不同颜色的圆柱体进行分类,并按照高矮排序配对,指导患者将相同类型的卡片归类。触觉训练:借助触觉板,通过触摸的方式让患者分辨触觉板的光滑程度。指导患者盲抓物品,通过触觉分辨生活物品。听觉训练:在听筒中加入沙子、石头等物品,两两一组,让患者对其进行配对。让患者欣赏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并随着音乐打拍,或完成双人演唱比赛。嗅觉训练与味觉训练:制作不同气味的嗅觉筒与味觉瓶,让患者通过不同的气味以及味道对其进行分辨、排序。③训练中,提升患者训练趣味性,分组活动,指导患者主动参与到训练活动中,每次训练时长以40min为最佳。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痴呆评分(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

①MMSE评分:满分30分,分值与护理效果成正比。

②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分值与护理效果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对比t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 MMSE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MMSE评分,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 MMSE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3

22.30±1.62

25.37±0.68

对照组

43

22.14±1.58

23.71±1.05

t

-

0.464

8.702

p

-

0.644

0.000

2.2 Barthel指数

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2。

表2 Barthel指数(±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3

44.47±8.24

63.01±2.89

观察组

43

44.24±8.05

68.93±2.52

t

-

0.131

10.124

p

-

0.896

0.000

3.讨论

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是意大利教育家提出的训练方式,最早被用于智障儿童教育中。脑卒中患者大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等均产生一定影响,将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期康复训练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2-3]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两项指标均观察组较佳,(P<0.05)。印证了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效果显著。对患者实行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中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能从嗅觉、触觉等多方面为患者提供锻炼,能显著提升患者行动能力,让患者的生活技能掌握情况得以提升。并且,在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兴趣性,能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患者主动参与到训练中,可大大提升患者训练依从性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行蒙特梭利法干预训练干预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痴呆情况,可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娄敏,江雪霞,肖娜,等. 蒙特梭利训练对青年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14):1925-1928.

[2] 黄丽君,林浴坤,陈松,等.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法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63-69.

[3] 赵德福,赵瑜,杨孝芳. 督脉取穴针刺联合Schuell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MoCA评分及语言中枢活动功能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8):886-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