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统编教材特点,合理进行统整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7
/ 2

把握统编教材特点,合理进行统整教学

 李玉芳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卢峰镇第三完全小学  419300

2019年下学期开始,全国开始使用语文统编教材,其最大特点,就是双线组元、单元架构。教学中只有把握好这一特点,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

一、整体架构、系统思考——读出教材背后的编排意图

1、立足单元勾联课程标准寻找教学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大纲及指导性文件,教学中我们要阅读课程标准,把握好语文学科到底要教什么

比如习作教学,统编教材在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一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留心观察、三下是大胆想象,四上把事情写清楚(按事情发展顺序) 四下按顺序写景物、五上写说明文、五下描写人物、六上围绕中心意思写、六下表达真情实感 ,我们可以从第二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寻找教学依据,就能做到精准指导。

2、立足单元勾连教材体系特点确定备课路径

语文统编教材编排特点:能力序列化、编排立体化、体裁生活化、指导具体化教材体系特点:每学期由8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双线组元即宽泛的人文主题和精细的语文要素。

编排时又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架构,如:普通单元(策略单元)一般由单元导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等几部分构成。解读教材时我们要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确定备课路径,才能将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3、立足单元勾连相同主题要素编排轨迹,把握学习落点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所有单元导语都从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列出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或者能力训练点,统筹规划目标训练序列,并分梯度编排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或活动中。比如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的编排轨迹:

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教材中第一次在课后习题中对学生提出了复述要求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两手空空回家去。从这可以看出,编者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资源,实现简单复述。

到了第二学段,教材中的要求又有所提升,如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中提出了以小刺猬偷枣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这样的要求。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复述。

到了高学段,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则要求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故事。同时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改变故事的顺序、进行想象、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讲述。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理清语文要素的编排轨迹,这样方能准确的教学,做到厘清教学边界前后连贯,互不重

4、立足单元勾连文体特征,确立主体教学方法

按文体组元是统编教材以不同类型的选文为主体双线组织单元内容的一 种方式。教材安排了儿歌、童话、神话、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同文体的选文,其知识与能力训练重点也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把握不同的文体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聚焦要素、目标精准——设分层置教学目标

前面说道各单元都有相应的语文要素,那么我们怎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呢?

1、了解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单元目标。

教学前我们可以借助六大教学导学系统了解单元语文要素单元导语、课后习题、文中泡泡、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单元习作等。

为了将语文要素解读得更透彻一些,如针对单元导语中学会提问

比如:五下第七单元语文要素:(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写具体。

针对第一句话我们应该这么问:一问,什么是思维过程二问,如何了解思维过程三问,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这个表示多少

那么第二句:问什么是根据情景编故事编故事的标准是什么?三问具体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追问,我们会对语文要素了解、地更加细致、有助于语文要素的落实。

2、设定有梯度的教学目标

在认真解读单元语文要素之后,我们根据单元教材的编排的内容,设置有梯度的目标,每一课有每一课价值,每一课在单元中承载的目标也就不一样。

比如:四下习作单元中的语文要素:1)单元导航——了解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明确单元为目标)2精读课文(体会表达特点:《海上日出》写出景物的变化《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游览顺序并了解过渡语的写法,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所见所闻+感受  3交流平台(梳理提示总结方法:游览顺序和变化顺序4初试身手(实践应用:过渡语的操练),5习作例文(学习表达方法),6单元习作(按游览的顺序并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三、版块简洁、层层推进——改变单一的教学思路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或板块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版块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

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来构建课堂教学。比如《竹节人》一课,可以完成制作指南”“体会竹节人之乐”“讲述老师的故事三个任务进行教学,也可以寻趣、品趣、编趣、说趣、延趣的模块进行教学。

这样的课堂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成长。

四、以学定教、支架助学——凸显学生主体

在课堂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展示的平台。同时我们还要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载体——“支架就是很好的助学神器。在这里我列举以下几种方式:

1、借助关键词引导如在归纳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语、主要人物、事件等作为支架,进行复述。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的内容梳理,或者课文中信息内容比较大的情况下,都可以用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

2、借助对比辨识对比,是引导学生发现异同的最好方式,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对比,发现文本的秘妙、写作特点、表达方法。

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文中,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师还出示了《火烧云》《观潮》两篇文章部分段落,让学生对比阅读,发现:相同点:都采用了景物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进行描写的。不同点:《观潮》、《火烧云》写的是作者在一次观察中,看到了景物的变化。而《海上日出》作者写的自己通过联系的观察所看到的景物变化。

3、借助例文引路,发现。

习作例文,以前我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教好,怎样教。这次我发现习作例文最好的教学时机竟然在习作教学中,出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表达特点,给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引路的作用。

5、借助任务单,解决

学习任务单给学生解决问题,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一般呈现方式:表格、填空等。

如在《跳水》一文中,要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教师提供这样的任务单,既给孩子们答题的范式,又告诉了课文包含几部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思考,落实到行动,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一种思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