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复习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浅谈中考复习的有效性

周施汝

浙江省瑞安市北外附属学校      邮政编码。325200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中考数学总复习,作为初中三年数学教学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知识的关健环节,对初中阶段教学效果,中考成绩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考复习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使学生步步为营,决胜中考,势必成为每位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考复习  有效性  自学 微视频 变式训练  思维导图

 在初三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原本成绩比较优良的学生,在不同的测试卷中成绩往往不怎么稳定,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达到一定水平后,想再提升一些空间却又觉得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在初三的最后阶段,未能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中考复习,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在中考的赛场中找准位置,用良好的心态去参与一场人生精彩的比赛。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在教学上的切身体会,来谈谈如何提高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一、针对具体课型,开启自学模式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于不同学生自学能力不同,课堂时间又有限,并非所有的课型都适合学生自学。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笔者发现中考复习中,有关“数与代数”的复习(如整式化简,方程求解,不等式计算等)更适合学生自学。由于此类题型偏向于技能训练,学生自学起来较为方便,通过认真思考,独立演算,小组校对,组内答疑,大部分学生能轻松掌握求解方法。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做到以下三点:

  1.开展组内合作与组间评价,适时给予激励。

  2.关注后进生自学情况,及时进行点拨。

  3.注重概念辨析,加深知识印象。

二、巧用微视频,突破重难点

 中考复习时间紧凑,对于学生完成的综合练习,教师可能会没时间讲解,笔者认为,可将部分难题的详细解答过程制作成微视频,方便学生课后自学。也有部分操作类的专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微视频。下面笔者以《抛物线变换》为例,展示课堂教学片段,讲述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任务:

  1.欣赏微视频:如何作二次函数关于y轴对称所得的图象?

  2.分享交流:通过微视频学习,请你按以下要求先独立作图,再将你所作的

    图带入小组交流.

(1)作出二次函数关于x轴对称所得的图象.

(2)作出二次函数绕其顶点旋转180°后所得的图象.

(3)作出二次函数绕原点旋转180°后所得的图象.

3.组内任务:

(1)已经会画的同学请指导暂时不会画的同学.

(2)完成下面的表格,组长组织好校对工作.

  

(3)各小组派代表介绍你们小组的画图步骤.

  通过自学微视频,学生在课堂中先自己按要求学画抛物线变换后的图象,再将遇到的问题带入小组内交流,从而摸索出抛物线变换的关键是寻求顶点坐标及a值的变化。微视频的应用深入浅出,恰到好处,既为后续学习抛物线动态变换分解难度,又符合学生建构知识的规律,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重视变式训练,做到融会贯通

中考复习中,我们更要重视问题的变式训练,挖掘知识点中动态素材。对于有些数学题,教师可以对例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演变,指导学生经过一题多变的观察和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寻求问题本质,继而找到突破方法。请看下例: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4,0)B(0,3).点C的坐标为(0,m),过点C作CE⊥AB于点E,点D为轴正半轴的一动点,且满足OD=2OC,连结DE,请问是否存在m的值,使得DEA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变式: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4,0)y轴交于点B(0,3).点C的坐标为(0,m),过点C作CE⊥AB于点E,点D为x轴正半轴的一动点,且满足OD=2OC,连结DE,以DE,DA为边作平行四边形DAFE.请问是否存在m的值,使得平行四边形DAFE为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通过变式训练,学生容易发现,菱形DAFE可看成由△DAE绕着AE的中点旋转180°而成,即菱形的一半是等腰三角形,因此,有关菱形判定的动态问题可以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问题来解决,从而分成AD=DE,AD=AE,DE=AE这三类来解决。因此学生只需抓住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及判定知识就能轻松解决有关菱形的动态几何问题。加强专题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发现并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大大提高了中考复习的有效性。

、构建思维导图,有效梳理知识

数学学科内容繁多、知识点分散,学生备考压力大,又要各科兼顾,早已力不从心。因此,使用行之有效的知识点梳理工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笔者尝试过较为有效的梳理工具便是画思维导图。

   下面,笔者谈谈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梳理的具体操作步骤。教师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组长组织成员进行知识点梳理。教师在课堂中请小组内成员上来展示作品并进行讲解,结合作品及学生表现,在班中组织评选,分不同的等级进行加分。小组之间有评价就会有竞争动力,学生参与意识强,组内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各显其能,相关联知识点得到了组内学生的充分补充,知识网络架构能系统地呈现出来。

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数学相关知识点,学生通过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地整合知识,从而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纽带,既增进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节省了不少学习时间,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作为一名新型的数学教师,在中考复习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建构知识水平的特点,组织学生自学,运用微视频教学,突破重难点,巧设变式训练,进行举一反三,借助思维导图,有效梳理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多样性复习方式融入课堂,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中不断交流、反思进而成长。这样的复习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以便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李晓文、王莹著:《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郭天成著:《成功教育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