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中国风景园林学发展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中国风景园林学发展思考

胡顺卿 ,宋诗涛

身份证号码:371329198802090010

  身份证号码:37131119890909447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速度也在加快,乡村振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不断提升乡村的发展水平,改善乡村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平衡中国城乡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政策需要遵守平衡发展的原则,统筹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打造一个适合农民生活的宜居空间,提升国家整体的发展水平。乡村振兴政策应当以保护农村原本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并根据农村本身特有的区域条件以及当地的特色景观,打造新时代新农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构建园林景观,是符合新农村发展需求的建设方向之一,也是协调环境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乡村振兴;风景园林;发展思考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应当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从指导文件出发为中国乡村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明确了具体的发展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高度符合乡村的未来发展需求,还有利于促进乡村发展迸发出崭新的活力。而采用现代园艺技术的崭新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刚好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求,应以此为基础助力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1乡村建设中的园林设计和景观功能原则

1.1创新和引入区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农村分布广泛,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必要加强地域特色的展示,以乡土生活的存在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展示和开发利用,将地域特色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增强乡村特色,促进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1.2保护性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中,应使景观与乡村各个层面进行有机结合,如乡村人造景观与乡村自然景观的结合,生态保护与自然保护、文化保护的深度结合,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要确保乡村景观在融入多种元素,带给游客耳目一新感觉的同时,使乡村原有的文化元素、生态元素得到妥善的保护。只有乡村景观设计不对当地生态性及文化性造成破坏时,乡村景观设计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才能在乡村得到长久的保留。

1.3促进农村文化

乡村景观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具有乡村文化,将乡村文化元素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乡村文化,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城市游客提供感受乡村文化的机会。

2乡村景观现状

当下,国家对乡村景观建设方面越发重视,为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及建设方面资金投入加大。与此同时,当下的乡村景观建设项目仅达到差强人意的水平,在4个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有待改进之处。首先,未能较为完整地保存乡村的原始景观,新兴乡村振兴园林景观设计与传统自然人文景观之间缺乏一定的衔接与过渡,以致难以充分地继承传统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其次。实际的乡村景观在设计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整齐划一的整体规划,用地分配缺乏连续性,影响传统自然人文景观的呈现。再次,过于关注乡村景观设计的目的性与呈现效果,未能较好地结合乡村发展实际,以致于乡村文化得不到应有的继承与发展,甚至危及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最后,乡村园林景观的实际建设急于求成,对乡村原生态缺乏相应的保护,甚至舍本逐末有碍乡村的整体发展。

3乡村振兴背景的中国风景园林发展思考

3.1根据实践经验科学定位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

乡村振兴园林景观设计的初衷就是要突出乡村当地的特色,建设一个宜居且贴近自然的生存空间。所以在设计乡村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当地的乡村特色作为园林设计的基本风格。一些生态环境优越,历史人文色彩较浓厚的地区,在乡村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着重突出其原本特色。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可借助乡村中原有的山体、植被、水域等自然生态,最大化保护环境。为了保护农业经济,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避免破坏耕地,保障耕地的完整性,如需要建设新的民宅,可以根据具体的地势建设民宅,做到人与山水相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打造具有地区特色、有魅力的田园风光型新农村园林景观,是乡村振兴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在一些靠近东部城市的乡村园林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其本身所具备的政治、文化、经济优势,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园林模式。使其能直接利用城市的资源,打造具备乡村特色的园林景观的同时,还能为城市人口提供服务,营造旅游导向型的园林景观。而对于一些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环境特色的乡村,在打造园林景观过程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及独特地貌,加以加工,在园林景观中融入文化元素,应用优秀的历史文化及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出别具一格的、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园林景观。

3.2公共绿地与园林建设

在园林设计中,公共绿地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公共绿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园林中的人为概念以及环境与行为的客观联系。在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综合了解人们的活动和环境之间的客观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为行为的规律性和预期行为,确定活动和设施的设计要求重视公共绿地计划。例如,在园林当中很多游客会进行拍照,为了满足游客拍照留念的需求,在园林设计部分可以专门设计一块可用于游客拍照的区域,营造出群落搭配的效果。综合来看,优质的乡村公共绿地是展现乡村风貌的主要载体,此时可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搭配和物种的特征,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自然景观。比如,可以以乔木层作为主要配置,灌木层作为辅助结构,地被层作为地面设计,这不仅能突出绿地植物的群落搭配特性,同时还能在公共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与园林设计的规律保持一致。这样更有利于游客全方位地感受其中包含的自然风光。此外,园林设计也要从景观动态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植物在游客行进当中所表现出的特征,给游客提供自主活动空间,突出公共绿地建设的基础要求。

3.3优化乡村景观空间设计,为原住居民创造更多生活空间

在乡村景观设计时,相关设计师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乡村作为原住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设计师不能因着重于景观设计,而对原住居民的固定生活空间进行过度压缩,必须对乡村景观的空间设计进行有效优化。1)设计者在设计景观时,必须要充分尊重原住居民的生活习惯。2)鼓励原住居民加入到景观设计中,如在浙江省舟山市原住居民以渔业养殖为主,可以鼓励居民将自己的部分鱼塘开发为自助垂钓烧烤区域,这样既可以避免游客对居民生活造成打扰,也可以提高原住居民的收入。3)在景观设施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呈现当地特色,避免与乡村景观过于违和,尽可能地维护原住居民居住空间的原貌。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公众审美需求的持续转变,在乡村景观中引入园林景观设计及现代园艺技术的关键意义逐渐显露。借由引入乡村景观整合发展的理论及其准则,更深层次地探索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规划及设计方式,尽可能地保留乡村景观的传统要素之余,着重展现乡村景观的农业性特质,充分地应用园林景观设计及现代园艺技术,才可以尽可能地贴合社会公众的审美观念,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为此,应实际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包含因地制宜的设计和表现,设计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融入乡村的独特属性,以季节为主体设置植物景观,发展网红旅游项目在内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方式,通过构造承旧促新的乡村发展环境系统,构造管理规划合一的乡村生产性景观系统,构造保护开发同步的乡村区域性绿化系统,构造区域性的大面积风景联动系统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张斌.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5):51.

[2]王颖.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与思路[J].乡村科技,2021,12(16):94-95.

[3]崔希庆.风景园林中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现代园艺,2020(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