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奏响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三重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如何奏响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三重奏”

黄恒军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月里镇立外小学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为达到减负增效教学理念,教师应以三步教学法,基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课后作业等方式,不断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课后压力,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达到轻松、高效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负增效;教学活动

引言: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减负增效教学课堂后,应尽量减少课后重复的、不必要的书面作业,并在课程中加入大量的数学实践拓展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减负增效教学要求。

1.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第一步-----充分把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制力并不强,要让他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要在一节课上安排好四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抓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节奏,使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上课专注度,并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形成自身的数学体系,更为高效、快捷地接收到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时钟这节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们认识时钟、了解钟面上的各个组成部分(时针,分针,秒针,每个格子的含义),还有会认钟面上的时刻;另外还要学习时与分、分与秒的转换关系,最后还要掌握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经过了多少分钟,这种时长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这节课时,教师应以学生生活实际的时钟进行引入教学,以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也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问题。在有效发挥减负增效理念后,小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并获得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以此达到高质量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促进小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负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出本节课核心教学内容,应针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点进行提炼。以此,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带领下,不断增强自身对于负数符号的意识,让学生在认识负数与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可以解决负数问题的能力。

随后教师应依据学生认知情况,让学生描述出正数与负数的意义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随后,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出示关于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并以实际的应用题目进行提炼,教师应确保所选择的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并且是在整册教材中能起承前启后带动全面的作用。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提出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让学生加以了解,并在今后面对这样的数学题目时以直观化的解题方式进行解决。其教师应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提出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并在数学应用题目中及时发现问题的切入点,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应变能力,思维转换能力得到训练与培养,形成完善的、系统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在简化教学过程时,思维导图也更好地帮助教师把控了课堂时间,形成了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2.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第二步-----营造愉快课堂教学气氛,减少学生学习压力

首先,在小学数学减负增效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从数学角度出发,在教与学之间要“有情有义”,要柔化教与学的情感,优化学生的学习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我想学”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创设出愉快的课堂气氛,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学会投入教师关爱之情和将心怀教师之情进行串联,更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从师生情感视角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创出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游戏课堂下减少学习压力,在教师借助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进行引导教学时,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有很多图形类题目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后,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解题,并以多种形式激发自身的思维活动,使问题更加形象。

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知识点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块橡皮,并与同桌进行交换,在交换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将橡皮从中间平均分成,进而理解关于单位1平均分的含义,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平均分办法比比谁分的最平均,如每个人可以分到1分之2个,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在得不到整数的情况下,可利用分数进行表示。最后,教师可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认识到分数的含义,进而为后续接触到更难的数学知识奠定出扎实的基础。

其次,为确保学生达到“我会学”。教师可以“小猜猜”、“编题训练”、“自创数学韵动操”、“辩论赛”为主题进行数学拓展活动,将数学魅力发挥到极致,让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柔和,让推理变得更有说服力,让探究更有激情,让学习更自主,课堂更有内涵、更深刻、更丰富和更高效,以此在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后,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第三步-----布置合理的数学作业,达到作业减负效果

在小学数学减负增效教学中,教师应以合理布置出减负作业,准确落实双减政策教学理念。例如,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家庭作业:数学之美吸引了几代的数学家。高斯曾把数学比喻成“科学皇后”,罗素则把它看作是一种美丽的雕像,而中国的华罗庚则把它看作是一种内在的美丽。在数学中,对称美有着和谐之美支撑,在我们学习这节课后,请学生们选择性完成下述作业。(1)在现实世界里,存在着大量的对称性物体,你能说说吗?(2)在建筑、艺术、自然、人体、剪纸等方面寻找对称美感。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要注重文化的渗透,滋养学生的生命成长,才能让数学作业有高度。例如,教师在教学面积这一单元后,教师应着重将本单元知识点提炼出来,并以开放性作业达到减负增效效果。如,“画一画,说道理:一个平面图形,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有道理吗?很有道理,还是毫无道理,还是有一丢丢道理?请画一画写一写,说明白你的道理”。在这样的开放性作业下,学生可发挥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画图、举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此不断使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减少负担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达到减负增效要求教师应合理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以趣味性、情境性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下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在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以开放性、实践性为设计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并以减负达到提质效果。

参考文献:

[1]佘旭正. 论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三重奏"[J]. 新课程,2021(34):97.

[2]姜双龙. 减负增效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1):139-140.

[3]裴雅兰. 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21,32(32):61-62.

[4]孔繁晶.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21(8):29-34.

[5]虞阳洋. 减轻小学数学课业负担全面落实减负增效的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1(A3):61-63.

[6]刘晓燕. 不让"减负增效"成"浮云" ——浅谈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20(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