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疫时代高校图书馆新型读者服务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基于后疫时代高校图书馆新型读者服务思考

苏永 ,李丽娜 ,高喜洪,王浩,王建勇 ,许美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大庆  163319

摘要:研究疫情常态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举措,并以常规化实现空馆不空岗,激活图书馆服务的内质因子,服务成果得到验证,得出图书馆如何在隔离期间盘活自己,满足内需外需统筹的需要,人的驱动性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疫情;读者服务;创新

基于后疫时代高校图书馆新型读者服务思考,层次在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与文化建设活动,提出预期的设想与政策的实施,研究结果明确得出资源开放已经取代了资源积累,知识服务、智慧服务已成为主流。

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新型冠形病毒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威胁,图书馆是疫情环境中备受影响的一个因子,避疫与防疫与抗疫进入常规化,读者服务工作因疫情影响,在疫情大环境的影响中导致很多图书馆服务无法实现。图书馆在此期间的地位是模糊的,一方面把文化需求转入隐藏需要,一方面需求消费被抑制,图书馆的活力因子被限制,关注度也明显下降,图书馆与教学的关联失衡。图书馆如何在隔离期间盘活自己,基于认知与需要,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展开研究,用图书馆新型服务方式以及多样服务手段刺激读者的需求,以一个健康的心理迎接挑战,并完成图书馆常规服务体系的完整,而不至于停滞发展的要求。在疫情常态化的服务体系树立一个典范,如何配合封闭教学,在读者流量减少的环境下,使得学校科研教学的内部循环得以畅通,值得探寻与研究,并在后疫时代,智慧图书馆的主导地位越发显著,后疫时代常规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必由之路。

2.研究内容及方法

在疫情中传统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当前大背景下的宏观需求,高校图书馆如何配合封闭教学,使学校科研教学的内部循环得以畅通,是图书馆服务的重点。本文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的模板开展一些列探寻,以试探性回馈读者需要,最大化满足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活动,从静默与动态之间脱钩的变数中,从“弱复苏”到活跃持续发展的势头,以馆为家的预设性给读者带来最大性的服务资本,首次提出服务资本与服务含量趋于变量的模糊与效益化,图书馆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发挥了职责与担当,在疫情常态化下智慧图书馆的优先地位彰显,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与数字远程服务被明显感知,价值率与通透率在系列阅读推广中得到验证。

2.1.阅读战疫与服务

分析模拟读者与图书馆“产需”的需要,结构分析大环境下读者隐秘的需求,用阅读抗议服务增加内容的丰富含量。包括阅读环境的风险性分析,必须调整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时间,进行卫生全面消杀。使用校园码,扫码入馆,并与阅览区工作人员督导读者有一定的间隔距离,通过模式实验找到最佳的阅读环境。全天性开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疫情的需要,提前闭馆也是减少风险性的一个手段,阅读环境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首要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并对整个阅览环境的影响有针对性。在此保洁保安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存在着风险性,公共卫生状况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压力,防疫觉悟性的提高才是唯一的保证。

2.2微信平台和QQ群的利用

在疫情期间利用这一平台的打分制不断增加。一个活跃因子被图书馆员带动起来。供需服务,阅读服务,线上活动的通知,以及以“阅抗疫”中显现图书馆员的睿智与责任的担当。在阅读活动中,以图书馆为核心力,“书”不离手,把截留的时间疏通好,利用空余的时间补充知识的含量。这里图书馆不仅仅提供了个性服务的需求,也提供了集体阅读的典范,经典范例层出不穷。

2.3数据库打包的跟踪服务

在资源共享中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需求,结合读者的阅读需求的性质,把数据库打包进行推介服务。这里智慧校园建设的优势彰显,做到远程服务,让数据活跃起来,基本上能完成读者稳定的需求。首先主动服务的意识是盘活图书馆的根本所在,空馆不空岗,持续探求读者需求,与读者服务调整量化服务的模式。

2.4无线网络与局域网投资的消费

校园网建设成为共享平台,网课与数据的支持也被图书馆利用。数据图书馆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依然以人的意识基准了这一服务理念的推广与应用。覆盖率就是利用率,好、快、准、高,并以公共平台的样式向周边开放。

3.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3.1.资源建设策策略有待完善,推介服务创新力度不够。基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增加资源的种类,扩大资源的覆盖率,同时考虑资金的配置问题,才能在政策的引导下,有专项付出和完善,以疫情环境下的管控制定专项服务措施。

3.2.拓宽师生获取开发资源的渠道,实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弥补资源采购不足。有待解决书商资源配置有关的一切问题,如提供书目数据的质量问题,数据库采购问题。受疫影响,服务体系的完备才能帮助图书馆走出服务的困境。

3.3.信息平台要简化,为读者提供便捷的资源获取手段和方法。一码进入,或者一个端口的使用,而不应在繁杂的程序上阻碍了读者的访问。首先平台的外延功能要有张力,在校园封闭、线上授课等可以解决大部分读者的需要,这就要求所设计平台简约,上手快,同时要开放端口,不要有惧怕思想而畏手畏脚。在疫情不稳定阶段,信息端口的表述可以是一个系统,也可以是图书馆员“人为”设计的端口,把主动服务与居家办公密切结合,激发“死水”的功效。

3.4.文化素养活动亟待创新。创新服务提高服务内涵,拓展文化合作的多种渠道领域,扩大校园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创建品牌意识还应加强。特别是在后疫时代,创新要求一大部分服务内容要有针对性和符合大环境下的服务要求。创新不能因为疫情而终止,也不能因为疫情而找到借口,在创新服务中线上线下都应该有互动,应该把利用好图书馆放到首要的地位,更应该与教学、科研任务的首要性保持一致,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也包括考研、考博等学术要求。而文化活动在这里要有主次之分,但并不是取消或者没有,要以精品适应当下,要以服务意识的转变开拓更宽泛的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晔琛,陆祝政,宓永迪.浙江省公共图书馆2015年度阅读报告[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6(04)

[2]朱晔琛,陆祝政,宓永迪.浙江省公共图书馆2015年度阅读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05)

[3]刘洋.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5(03)

[4]石晓东.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05)

课题:本论文系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2022年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