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的对策

石立嘉,刘晓桐

潮州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广东 潮州 521000  

摘 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消费水平持续上升,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食品质量问题,基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食品问题,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提升食品检测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其中理化检验技术因检测效果明显、准确度高等优势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应用。文章就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的对策展开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理化检验技术;食品检测质量;对策

研究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的对策,需明确其基本含义,研究理化检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以此为导向来制定对应的优化对策,切实提升理化检验技术的应用水平,保证食品检测质量。
1.食品理化检验简述

1.1发展现状

就当前阶段来说,食品理化检验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其技术手段未达到相应的使用标准,因此为保证理化检验技术的稳定发展,使其在食品质量检测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价值与效用,有必要加大资源资金投入,支持技术人员对理化检验技术进行深层次的优化,使其能够完成对应的食品质量检测任务,这对保障食品质量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

1.2理化检验技术程序分析

理化检验技术程序包括:食品样品采集、预处理、检验测定三个步骤,其中样品采集是基础,需保证样品的普遍性、代表性,如此才可保证能根据检验结果来判定食品的基本质量;预处理指的是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将食品样品转化为利于检测的形态,消除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且不同的食品有着不同的预处理手段,当前应用较多的预处理技术包括:色谱分离法、浓缩法、化学分离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等,亦可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应用多种预处理方式;在检验测定时,要求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来执行相关操作,并保证各项仪器设备的精密度,按照固定的流程来完成食品质量检测,切实保证食品安全[1]

2.理化检验技术用于食品质量检测现存问题

2.1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食品管理部门对食品理化检验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其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在食品质量检测方面存在漏洞,比如规章制度陈旧、缺乏针对性,难以实现对理化检验技术应用过程的约束与有效管理,从而使得一些食品在进行检测时得到的结果与其实际值有着一定的偏差,还可能会出现未能按照国家食品检验标准展开食品检测的现象,难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造成比较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2.2技术水平不达标

理化检验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中涉及复杂异常的步骤,且需关注到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因素的不良影响,因此对技术要求较高,不但需技术人员熟练地操作各种专业机械设备,还需其能按照规定的标准、流程来配搭化学试剂,但就理化检验技术的应用现状来说,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一大项问题,其不但会造成检验结果准确度下降,而且会给食品留下质量隐患,诱发食品问题,不利于人们的饮食健康[2]

2.3缺乏监管

理化检验流程不严格,会影响到其最终的检验结果,比如检验设备性能、实验室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都可能会造成检验失败,但是整个检验流程缺乏监管,却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检验人员的系列行为、操作缺乏标准性,很容易因人员因素而造成检测质量下降。

3.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的优化对策

3.1提升重视程度

要求在食品质量检测过程中,提升对理化检测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从以下多个方面着手:其一,分析当前规章制度下理化检验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流程等,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适当增删其中的内容,确保所行规章制度能够对理化检验技术的应用过程起到相应的指导、规范作用,并督促各层级管理人员、一线检测人员按照相应的制度标准来展开相关操作;其二,要求将理化检验技术与其他检验技术提升到同一应用标准,并逐渐发展其为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常规手段,以此来增加理化检验技术的应用频率,让检测人员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提升熟练度,总结经验,弥补以往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3.2加强人员培养

检测人员的综合素养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化检验技术的使用效果,其需检测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面对检测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时能采取最合理的应对方式,可从以下多个方面着手:其一,培养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理化检验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较多化学试剂的应用,若是对其缺乏了解,不但难以发挥出其具体的效果,还可能会酿成一些安全事故,故而要求相关部门能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学习,可结合一些案例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普及,让技术人员详细了解各种化学试剂的风险等级与对应的处理方法;其二,要求加强培训学习,培训学习内容除了理化检验技术重点内容的培训外,还应加入理化检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等,引导技术人员关注行业动向,以鼓励其尝试性地进行技术应用优化;此外还应关注技术人员在理化检验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通过必要的培训来使其熟练各种技术操作,保证能够按照标准流程来完成理化检验技术的使用[3]

3.3优化理化检验样品采样、制备工作

样品采样是样品制备的第一步,若采样不均将直接影响食品检验的结果准确性。在食品质检采样的时候,质检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遵循采样的基本原则,确保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与要求进行采样的操作。负责采样的质检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食品质检工作的步骤和各个环节,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对样品的污染,了解和掌握待采样的食品具有的特性。 [4]采样准备工作包括:①采样工具的选择;②展开现场调查;③选择适宜的采样方法。严格遵循正确的采样原则:①采集的样品要均匀且有代表性,能够反应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②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理化指标,防止带入杂质或成分流失。③采样步骤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由于食品各组分间分布复杂,且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往往分布不均,容易导致被测组分在同一样品中会产生结果不一致的现象[5]。因此要根据样品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以固体物料为例,若样品为有完整包装的均匀固体物料,则先确定采样件数,再从堆放的不同部位取样;若样品为无包装的散堆样,则采用四分法得到平均样品。而后根据样品情况,选择正确的存储方式,防范样品变质或者样品采集与储存不合规范导致的检测结果失去准确度。

采样结束,进行样品制备工作。原始样品在制备后,抽取代表性的样品,即平均样品展开理化检验,平均样品的制备方法:准备原始样品,将其切细、搅碎,再进行混合,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来展开检测。具体制样过程随食品类别不同或检测项目不同而不同。以带壳坚果与籽类食品为例,检测项目为酸价和过氧化值时,按照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附录B进行前处理:应剥去外壳,取可食部分,其中带绿色内膜的籽仁(如南瓜籽、瓜蒌籽等)则应去除籽仁表面粘附着的绿色内膜。去皮、壳、核后取可食部位搅拌成泥状后再分装于样品密封袋中备用。检测项目为二氧化硫总量时,带壳坚果的前处理需带壳一起用粉碎机粉碎均匀,再分装在样品密封袋中。

3.4选择适宜的检验手段

不同的检验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检验结果,亦会影响到食品整体检测质量,故而需结合检测对象的不同,选择最适宜的检验手段,把握以下要点:其一,实现食品类型、技术指标的有效结合,参考其回收率、特异性来选择对应的检验方案,比如结合食品日常生产资料信息、质控图等进行准确分析,获取信息反馈,检验样品在检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分析所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二,可展开空白检验,观察空白组、样品组各项数据的对比情况;其三,多次检验,分析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快速、准确的找出样品受污染之后表现出的异常水平,在对其相关质量问题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一次抽样检查,若是其仍旧存在相关质量问题,则判定该批次食品质量检测不合格,避免其流入市场。

3.5做好监管工作

做好监管工作,可保证前期准备工作到位,不会因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到最终的理化检验结果,把握以下要点:其一,加强仪器设备监管。需组织专人定期检验各项设备的使用功能、外观等,保证其随时可用,以液相色谱仪来说,需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检查色谱柱中pH适用范围、仪器紫外波长适用性等,以此来保证其应用性能;其二,确保理化检验环境达到标准要求,测定检验区域的温度、湿度,避免其对正常的质量检验过程产生影响;其三,加强消毒工作,灭杀检验区域的有害病菌以及残留在仪器设备中的有害物质等,避免其转移到食品中,亦可保证检验人员的健康。

4.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就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的优化对策进行了论述与分析,强调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建议给与其足够的重视,结合其实际情况来展开检验技术应用过程优化,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洪春,张涛,张成凤.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对策探究[J].中国食品工业, 2022,(4):4.

[2]刘文靖,宋华静.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20,(12):1.

[3]姜晓坤.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综合实验为例[J].现代食品,2019,(18):3.

[4]屈平.食品质检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J].中国食品工业,2021(14):29-30.

[5]马晓晨.食品采样、制备、样品管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21(Z1):66-68.DOI:10.16043/j.cnki.cfs.2021.z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