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看网络语言暴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看网络语言暴力

姚雪琴

北华大学语用学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话语、语篇形式来揭示社会中权势中的不平等现象的分析方法。本文首先综述了网络语言暴力的研究现状,以批评话语分析为工具,从人际功能层面入手,选取具体网络暴力事件的微博评论进行探讨研究,分析情态系统、语气结构,及代词的使用体现出“网络暴力语言”的特点,以及对受暴者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批评话语分析、人际功能

一、引言

暴力,指以强制手段侵犯他人的极端行为,是人类原始征服欲望支配下指向特定对象的侵犯与伤害。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网络语言暴力专指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以语言为媒介、对特定对象的辱骂攻击行为。网络语言暴力可以通俗地解释为以网络为媒介通过暴力语言实施的暴力现象。(戴玉磊,2009)语言的人际功能被无限放大,附着情绪的口语化表征在多重身份的掩饰下悄然变异。网络语言暴力表现形式多样,其中污名化(stigmatization)、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与人肉搜索(cyber manhunt)现象是最主要的三种形式。污名化、网络欺凌、人肉搜索已然给人们留下了严重的精神创伤,阻碍了网络文明环境的建设。网络语言暴力已成为世界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靳琰&杨毅,2022)。

二、批评话语分析及研究方法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为话语分析提供的新思路。批评话语分析强调语篇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是各种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在社会力量影响下展现出不同特点,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参与社会现实的重塑与构成。批评性话语分析能够揭示语言背后的“权势”,揭露看似客观的语言背后说话人所隐藏的主观意图。本文从人际功能层面入手,通过自建语料库的方法收集寻亲男孩刘学州网遭网暴自杀以及上海女子给跑腿打赏200元被网暴跳楼两起网络暴力事件的100条微博评论,总计270条小句,约3713词次;基于自建语料,手动标注各小句所包含的语气种类及情态操作符。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情态系统、语气结构,及代词的使用体现出“网络暴力语言”的特点,以及对受暴者产生的影响。

三、网络暴力语言的批评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将语言的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指出人际功能主要用于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主要包括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人称系统(Halliday, 1994)。

(一)情态系统与网络语言暴力

功能语言学认为情态动词和情态词均有高、中、低三种情态值。对语料进行统计后发现,情态动词共出现 41次 ,高值情态动词出现次数最高,为24次,占总次数的 58.56%,超过一半;其次为低值情态动词,出现次数为11次,占总次数的26.83%;最后为中值情态动词,出现次数为6 次,占总次数的 14.61%。

例(1)就该自杀!活该跳楼!

例(2)评论的这些人真应该把他们丢进火车里7-8小时。

例(3)你简直枉为人。麻木不仁,猪狗不如。

“就该”、“应该”等高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最高,是为了突出其“权势”,说明施暴者自认为其观点表达具有极高的理据性,殊不知他们认为正确的表达令人命丧黄泉;低情态动词的使用,大部分看似委婉实则为暗讽,暗讽对人的身心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语气系统与网络语言暴力

语气系统是语篇发挥人际功能主要的组成部分。语气运用,可表示相应的地位、接触和情感关系, 辨别英语中的敬辞和谦辞。在汉语中有四种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惊叹语气。不同的语气对应着不同的言语功能,陈述语气表示陈述事实,疑问语气表示提出问题或者询问情况,祈使语气是表达直接命令、请求等,惊叹语气表示感叹、赞叹等。施暴者选取疑问句以及感叹句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例(4)一个中专好意思?

例(5)我不认为他做的对,固然亲生父母有错,这孩子一点事都不懂!太自私了!

例(6)这不是正能量,这是欺负老实人!

例(7)从头到尾都是他在推动论战,而且死也要赢明明可以母慈子孝处理好了再官宣秀恩爱,可他偏偏用最恶意的方式报复母亲,这算求母爱吗?这是哪门子的认亲?

例(8)200块钱,也好意思拿得出手,不说多给小哥感谢费,总不能让人家亏吧,上海人就是这么小气的吗?

在这两起网暴案件中,刘学州和这位上海女子都处于弱势地位,施暴者更倾向使用感叹句和疑问句来释放负面不满情绪,例(4)无疑而问,用于抒发对刘学州强烈的厌恶之情、增强对刘批判的行事效果。除此之外,一些评论中采用“尖酸刻薄”、“精明”、“小气”,“自私”、“不懂事”,“不是正能量”等带有明显具有贬义情感色彩的副词、形容词以及短语等来显示他们对二人做法的鄙夷和不满。

(三)人称系统与网络语言暴力

人称系统也可以表达人际意义,说话人采用何种人称代词指称自己和对方也具有明显的人际动机,不同的人称代词的使用表明听说双方在社会结构中不同的地位身份、权势距离,也显示了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立场。根据所选取语料统计,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中,第二人称使用频率最高共计33次占44.6%,疏远双方的社会距离,第一人称使用频率最低共16次,占21.6,第三人称居中,累计出现25次占33.8%,这类评论多为间接评论,也就是在在别人的评论中继续评论。

例(9)开直播收礼物收钱真能作秀,你可真能装,你可以去当演员了!

例(10)人家不顾一切代价帮你,你像是打发乞丐。

例(11)你是因为在网上查到你父亲有4家企业才想着认亲的吗?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使用第二人称“你”进行评论,“你”体现出了施暴者与受暴者的“陌生”与“疏远”并由此来体现他们不是同一类人,并说明了他们立场不一致。

(四)结语

研究发现,受暴者在一对多的网络会话中,处于弱势。施暴者通常用感叹句和疑问句来释放负面情绪,将带有明显具有贬义情感色彩的副词、形容词以及短语等来显示其意识形态倾向,对受暴者实施语言攻击;高、中、低三类情态动词中,高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最高,突出其“权势”;在人称的使用中,第二人称使用频率最高,疏远双方的社会距离。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网络语言不但具有任意性还具有匿名性。解决网民网络上的语言暴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但要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增强法律意识,还要培养理性宽容心态,做到三思而后言。

参考文献:

[1]Halliday,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戴玉磊. 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心理机制[J]. 开封大学学报,2009,23(03):38-40.

[3]刘文宇, 李珂. 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框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19-124.

[4]连少英, 米若玉.《华尔街日报》对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新闻春秋,2021(1):40-52

[5]许婷婷. 网络语言暴力研究[D]. 宁波大学,2015.

[6]许焰.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网络语言暴力探究[J].北方文学,2018(17):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