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习水县暴雨天气变化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近30年习水县暴雨天气变化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肖雨霞1,蹇昊2,李婷婷3,石光印1田野1

1、遵义市播州区气象局  563000

2、贵州省习水县气象局 564600

33贵阳市白云区气象局  550000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1991-2020年习水县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近30年习水县暴雨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表明:近30年习水县暴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整体上处于5.29%~38.40%之间;习水县暴雨日数整体上呈增加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574d/10a;习水县年暴雨日数处于1~8d之间,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4d。5-9月为暴雨日数多发期,该时间段暴雨日数占年暴雨日数的93.06%,春季、夏季以及秋季分别占年累计值的18.06%、70.83%、11.11%;夏季是习水县暴雨发生几率最大的季节,春季略多于秋季,冬季基本上不会出现暴雨天气。暴雨天气给农业、交通、电力等领域均会带来严重危害。针对暴雨天气,气象部门应不断强化对暴雨天气的监测以及预报预警,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暴雨天气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习水县;暴雨;变化特征;防灾减灾

引言

暴雨天气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汛期时常发生的一类气象灾害[1]。习水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地理坐标处于25°06′35″-28°50′15″N 105°50′20″-106°44′30″E之间。境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习水县雨量充沛,汛期出现暴雨天气的概率较高,经常给习水县农业生产、交通、电力等各个方面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本文主要利用近30年习水县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统计资料,首先对习水县暴雨天气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并阐述了暴雨天气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几点防灾减灾措施,为今后更好的降低暴雨天气灾害损失提供指导。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选用的资料包括1991-2020年习水县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常规定日降雨量≥50mm记作1个暴雨日。文中依据常规标准负季节进行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本文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习水县暴雨天气变化特征。

2.习水县暴雨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2.1习水县暴雨量特征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1991—2020年习水县降水量以及暴雨量资料可知,近30年习水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084.3mm,平均暴雨量为175.2mm,年平均暴雨量占年降水量的16.16%,表明暴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为16.16%。通过分析习水县逐年暴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可发现(图1),近30年习水县暴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整体上处于5.29%~38.40%之间;有7个年份的暴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分别是1993年、1995年、1996年、2010年、2013年、2019年、2020年;习水县暴雨量对年降水量贡献最大的年份为2020年,贡献率为38.40%;其次是2019年,暴雨贡献率为37.61%。

图1  1991-2020年习水县逐年暴雨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

2.2暴雨日数变化特征

2.2.1暴雨日数年变化特征分析

通过分1991-2020年习水县年暴雨日数变化趋势图了解到(图2),近30年习水县暴雨日数整体上呈增加变化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大约0.57d,线性倾向率为0.574d/10a。由习水县暴雨日数统计资料还发现,1991-2020习水县年暴雨日数累计值为72d,年平均暴雨日数约为2.4d;年最多暴雨日数为8d,出现于2020年,年最少暴雨日数为1d,出现于发生于1991年、1994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6年、2011年、2012年、2015年、2017年。习水县年最多暴雨日数与年最少暴雨日数的差值为7d,差值约为习水县30年暴雨日数平均值的2.92倍,习水县暴雨日数年际之间波动起伏变化较大。

图2 1991—2020年习水县暴雨日数年际变化

2.2.2暴雨日数月变化特征分析

通过对1991—2020年习水县逐月累计暴雨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图3),除了11月、12月、1月、2月这四个月之外,习水县其他各个月份均发生过暴雨天气,尤其是5-9月为暴雨日数多发期,该时间段累计暴雨日数为67,占年累计暴雨日数的93.06%;习水县月最多暴雨日数出现在6月,该月近30年累计暴雨日数为25d,占年累计暴雨日数的34.72%,7月次之,月累计暴雨日数为15d, 占年累计暴雨日数的20.83%,6月、7月两个月暴雨日数占年暴雨日数的55.55%。从季节上统计分析能够获悉,近30年习水县冬季无暴雨天气发生,而春季、夏季以及秋季三个季节累计暴雨日数分别为13d、51d、8d,分别占年累计值的18.06%、70.83%、11.11%。由上述可知,夏季是习水县暴雨发生几率最大的季节,春季略多于秋季,冬季基本上不会出现暴雨天气。

图3  1991—2020年习水县逐月累计暴雨日数分布情况

3习水县暴雨天气的危害

通过习水县暴雨天气过程近年来不断攀升,并且暴雨日数大多数集中于5-9月,尤其是夏季发生概率非常高,而这些时间段恰好为习水县大多数农作物生产关键期,一旦发生暴雨天气,势必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由于暴雨天气过程中降水强度特别大,雨势十分猛烈,即使没产生洪水。一旦农作物在开花阶段遭受暴雨冲击,势必会使得花药花粉受到破坏,使得作物产量大幅减少。暴雨的拍打还会造成土壤表面板结,影响作物地块土壤的透气性,从而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大暴雨、特大暴雨天气因为降水强度特别大,常常使得江河、湖泊水位暴涨,泛滥成灾,低洼地渍涝危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2]。此外,暴雨天气还会给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4防灾减灾措施

4.1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由于汛期暴雨天气多,其极易引发洪涝灾害,所以气象部门应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要联合水务应急管理局、国土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在暴雨多发期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明确工作职责,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要加强暴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3]县气象部门需与省、市气象台以及周边县、市气象台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启动“三个叫应”服务;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灾害预警信号时,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召集气象、水文、国土和应急等部门召开暴雨灾害多部门会商,共同研判当前降水以及未来降雨趋势对全县的影响,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各单位、各乡镇严格按照应急响应等级以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开展各项工作。  

4.2建立健全暴雨洪涝灾害的预警机制

气象部门应强化当地降水天气规律的研究,不断优化暴雨洪涝灾害预警系统。尤其是暴雨洪涝灾害易发乡镇要强化注重区域自动气象站、气象信息员队伍、应急广播、LED显示屏等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4],确保暴雨洪涝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发布,不断提升习水县暴雨洪涝灾害应急响应水平,尽可能降低暴雨天气给群众带来的各方面的损失。

5结语

暴雨属于习水县发生几率很高的一类气象灾害,该类灾害已经成为当地亟待处理的一项民生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习水县暴雨天气变化特征,得出近30年习水县暴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整体上处于5.29%~38.40%之间;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5-9月份,特别是夏季暴雨天气发生几率最高,经常因为暴雨而给农业、交通、电力等领域带来严重危害。所以习水县气象局应高度重视,加强暴雨天气的监测、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暴雨天气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秩序稳定。

参考文献:

[1]陈少勇,张晓芬,郭俊瑞,等.中国南方暴雨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5, 4(4), 228-236

[2]夏兴生,宋芙蓉,李月臣.滨州市暴雨气候特征及洪涝灾害特点[J].资源与环境,2013,29(10).

[3]赵春芳.阳谷县暴雨灾害及防御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5,5(4):30-31.

[4]曹旭,李鸿强,周丽丽.大连地区暴雨灾害及其防御[J].现代农业科技,2017(17):197,199.

作者简介:肖雨霞(1992.11)女,仡佬族,贵州务川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应用气象 地面综合观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