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装备寿命概念及其在装备保障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气象装备寿命概念及其在装备保障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李卓茵,黎勋,吕力,黎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530022

摘要:气象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提供高质量气象设备保障。天气监测、气象数据准确、信息及时传递,是天气预报等重点业务正常高效运行的基础。但在气象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技术落后、观念陈旧、设备难以适应日益增多的气象工作问题。因此,要确保气象事业的顺利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善、规范、稳定、信息化、现代化的气象装备保障体系。

关键词:装备保障,寿命概念,气象装备

引言

气象装备是指在天气监测与预测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和装置。通常情况下,天气观测仪器是建立在能够应用于天气工作的基础上的一套系统。随着全球天气的变迁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各种检测仪器在各种检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可以说,在当今的天气预报中,天气探测及其设备是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从实际出发,天气装备是开展天气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其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用性的保证直接影响气象工作。因此,研究气象设备生命周期概念及其在保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

  1. 气象装备寿命的概念

1.1 经济寿命

自设备使用之日起,如果不能正常的利用,或者由于环境因素的原因而不能重新利用,则需要进行替换。有形和无形的损耗都会对其经济使用年限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性是衡量经济生命周期的重要标准,而经济影响的因素则是由气象设施费用和所产生的收益决定的。所以,大气仪器的使用年限取决于两种模型:静、动两种模型。影响天气设施维修费用和设备的真实售价是关键。

1.2 设计寿命

气象设备的设计寿命通常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从设备交付到产品设计过程中预期的使用价值损失的时间。一般来说,气象设备的设计寿命是相对固定的,但在气象设备的实际使用中,设计寿命仍然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1.3 技术寿命

气象仪器的技术寿命,即所谓的有效寿命,是指气象仪器所具有的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实际运用中代替了原来的气象仪器。时代趋势与科技发展深刻地冲击着人们的日常行为。随著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仪器的更新换代,新仪器的竞争能力比较大,导致老仪器逐步被淘汰。

1.4 实际使用寿命

气象仪器的实际使用寿命是指气象仪器在运行中不能正常工作,无法通过维护和维护而需要进行报废的时期。气象仪器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其实际运行的情况,其运行的时间和方法会对其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1.5 剩余使用寿命

设备的剩余寿命又叫做结余寿命。设备在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后,其剩余使用时间为该装置的剩余使用寿命。与设备的使用寿命相联系,可以将气象设备的剩余寿命界定为在一般条件下的使用寿命。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气象装置可以一直持续到完全失效。设备的维护数量和维护方式的合理与否,维护的数量及自然损耗都会对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气象装备维护工作的发展现状

气象设备的维护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当前,由于广大员工没有正确认识到设备维修的重要性,缺乏对装备维护的专业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员工的日常维护工作能力不足;造成员工工作热情下降,进而降低维护水准。当前,我国天气设备的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使气象设备的保障工作出现了失误。

3. 气象装备寿命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气象设备有很多种,包括单独的和成套的。每个装置的工作特点和应用范围都是不一样的。它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庞大。同一个工作重点有很多种不同的工作装置。比如,气象雷达工作装置中有十余种仪器,仅仅一个工作重点,就有数十种或几百种不同的设备。

3.1 经济寿命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气象设备投入使用时,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成本将随着气象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从理论上讲,只要成本投资足够,气象设备就可以长期工作;从成本角度来看,当维持及保养费用达到某个程度时,气象设备的效能会大幅降低,而进入气象装备市场的风险也会被抵消。所以,利用经济寿命可以测量气象设备的价格和维修费用,估计气象设备的收益和费用,确定是否要替换新的仪器,并进行费用的管理。

3.2 设计寿命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气象设备的设计寿命周期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其寿命是影响气象设备运行费用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保障措施中,气象设备的设计寿命可以看作是对气象设备的维修。气象设备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必须进行维护和维护,防止由于缺少维护和维护而导致的气象设备故障。

3.3 技术寿命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气象设备尚未完全到达其使用寿命的时候,通常会被新技术替代。这会导致气象仪器的损耗。气象部门在采购气象设备的时候,首先要对设备的寿命进行评估,然后再按照设计寿命来确定设备的使用原则。在气象装备的特殊维护中,应尽可能在气象装备使用寿命之前和之后进行更新,使技术使用寿命最大化,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气象设备的优点。

3.4 实际使用寿命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气象设备的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气象服务与发展的质量,气象设备的寿命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应仔细阅读操作要点,合理运用,减少设备磨损;做好设备的维修和维修。实际使用寿命一般是指“设备”这个术语中比较小型的装置,只有按实际使用寿命,对小型部件进行替换,才能保障气象设备的正常工作。在实际保障中,应根据气象装备的实际使用寿命,加强对气象装备的科学维护,采用成本控制的思想,选用适宜的设备。气象部门应加强设备保养,加强员工的日常保养,使其掌握保养的基本要领,增强业务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让员工有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设备维修与否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而人为的方法可能会造成维修的次数、频率过多,而且会增加设备的运行费用,从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2]

3.5 剩余使用寿命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气象装备维修占气象装备保障的比重最大。因此,为了保证气象设备的正常运行,可以结合气象设备剩余使用的概念,通过模型分析判断剩余使用寿命,确定设备所需的维修时间,既可以提高设备保障的针对性,又可以有效避免设备的各种故障,降低成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设备的维护费用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因此,气象部门应对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成本进行合理的评估,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设备的维护费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设备的使用寿命。气象部门也要定期检查和更新设备,以适应时代的基本趋势,进一步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还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增加维修频率,延长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

  1. 总结

气象设备的寿命在气象设备的保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气象保障设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使气象事业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气象设备的使用效率,便于气象设备的进一步管理,保证气象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气象设备制造商应更加重视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强现代电子设备的研究和改进,提高气象设备的质量,进一步延长气象设备的使用寿命。[3]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全球气象服务水平,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智远. 装备寿命概念及其对气象装备保障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 15(32):2.

[2]段连波.气象装备寿命概念及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第16期).

[3]樊文渊,王涛,魏娟娟. 研究气象装备寿命概念及其在气象装备保障中的应用[J]. 装备维修技术,2022,(第7期)

作者姓名:李卓茵(1976.07),女,汉族,广西钦州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仓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