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真实性学习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灾难教育的优化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开展真实性学习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灾难教育的优化路径

王艳

(毕节市民族中学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前程,因为高中阶段处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也肩负着引导学生三观确立的重要使命。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注重教学活动中灾难教育的融入,这对于新时期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基础,就真实性学习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与优化问题进行思考。致力于为今后相关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升级提供有价值地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灾难教育;真实性学习视角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也变的愈发紧张。各类的灾害开始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的会面对更多的灾害。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思维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及不预期的挑战、灾难,上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崭新一课,更好的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与进步。

一、善于挖掘灾难教育资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灾难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除此之外,在语文教材之中,也存在有很多灾难教育的资源。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挖掘这些资源,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助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一)利用好“现实灾难”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与新冠病毒战斗了三个年头。而这也为语文课程的灾难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在与疫情抗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有与病毒赛跑,医德高尚的钟南山院士。有疫情不散,婚礼不办的一线医生彭银华。这些都是灾难教育的宝贵素材。除此之外,在抗疫过程中被广为传颂的一些标语、文案,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教学的宝贵资源,例如“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生命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利用这些素材,去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此为基础,去和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更好的实现弘扬真善美的教育目的,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

(二)注重素材与学科之间的关联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所以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去推动教学素材与学科之间的充分结合。 这里的结合,是要求教师以富有“语文”特色的方式去组织教学,不能脱离了学科的特色,去一味的进行说教。历史长河中那些有骨气的人,那些舍身忘死的人,都是民族的脊梁。而那些丧心病狂,侵害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人,也必将永远被唾弃。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这样的类比,去引导学生展开思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灵活应用疫情这面照妖镜,将社会百态鲜活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二、明确灾难教育的开展路径

灾难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强调方式方法,下文尝试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就灾难教育的延伸与组织进行思考。

(一)适度的延伸课外阅读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判断文本所蕴藏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注重阅读素材中灾难元素的呈现,坚持适度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以《战争与和平》为例,文章以别具一格的视角描写了真实发生在人世间的浩荡史诗。作者笔下的人物,既具备无畏的个人精神,又拥有强大的爱国情怀。结合文章中的人物,去反观当下那些令人感动的“逆行者”们,我们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们所做出的选择,并非是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支撑着他们奋勇向前的动力,更多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中的“治国,平天下”的情怀。通过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以科学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与能力,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灵活渗透作文写作

作文写作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尴尬。除此之外,在以往的教学视野下,教师单一的评价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关心日常生活,更好的感受社会百态。通过丰富学生自身的体验,去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例如当前激战正酣的俄乌冲突,便是极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平台向学生展示战争环境下普通百姓的艰辛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去进行感受,昔日安居乐业的人民在战争下的流离失所,是如此的狼狈与不堪。通过这样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看法,可以是对战争的控诉,可以是对普通百姓的悲悯,也可以是对我们当前幸福生活的感恩。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灾难,以战争为引导去组织写作教学,往往也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灾难教育是新时期教学活动升级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选择。在真实性学习的视角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以及教材中的相关素材,以更加适宜的方式去做出引导和协调,以此来更好的助力学生的进步,更好地以灾难教育为契机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微,刘学良,于超,等.灾难教育的课程形态与开发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1):9.

[2]张嘉.灾难教育跨学科主题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生活教育,2021(8):4.

[3]马雪梅,冯维.论我国学校灾难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家庭教育,2008(4):3.

[4]李小勇.农村学校灾难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师,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