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隧道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桥梁隧道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刘伟

430122198809171112

摘要:桥梁隧道是交通建设中的基础项目,而路面的建设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安全。针对桥梁隧道路面中常见的病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影响质量建设的相关因素,并对施工中的质量管控要点环节,诸如路面基槽、灌注桩、混凝土等进行施工质量分析。

关键词:桥梁隧道;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工艺

引言:

桥梁隧道建设规模在我国道路交通事业中的建设比例较大,因此需要更加重视起施工质量管控问题。由于桥梁隧道施工的特殊性,路面施工质量管控至关重要。在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把控好施工质量,了解常见病害和质量问题,并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进行预防改善。

一、桥梁隧道路面结构特点

从结构设计来看,桥梁隧道的路面建设大致分为水泥路面、复合式路面、沥青路面三类。早期桥梁隧道路面建设中,水泥路面因为其良好强度、较长的使用年限所以使用频率较高;而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对于路面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升,水泥路面也逐渐被复合式路面和沥青路面所替代。国内的桥梁隧道路面施工普遍应用的复合式路面。其施工工艺的要点在于将水泥混凝土板作为基层,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利用两层混凝土材料性质和结构特点来形成复合功能的路面。在建筑行业持续革新了材料工艺之后,桥梁隧道路面建设也在不断应用新材料来改善路面性能,如通过加入阻燃剂提升抗火灾、高温能力;防腐蚀材料提升路面抗侵蚀能力进而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连续配筋结构提升层间连接效果。

二、桥梁隧道路面施工问题现状

道路工程建设中,桥梁隧道路面的施工难度较大,而且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内部管理和技术因素影响,施工难度和复杂性也会额外提升,进而也增加了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由于桥梁隧道路面质量问题会引发行车风险,因此就需要重点对施工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究。一般来说,路面裂缝、坑槽、路肩损坏问题是道路常见的病害问题,其中也受到施工管理和质量管控等因素的影响。施工前期缺少设计规划,没有对周边环境、施工条件进行评估会给施工过程留下隐患;项目建设中的质量检测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监督管理流于形式,也会引发施工质量问题。此外,逐步桥梁隧道路面施工过程中,灌注桩、孔壁坍塌、桩底沉渣量大、缩颈等问题都是灌注桩环节中普遍存在的质量管控问题[1]。当然,还有项目人员管理经验不足、建材质量问题、施工工艺和方法应用不当等,都是造成桥梁隧道路面病害的重要因素。

三、桥梁隧道路面质量施工管控措施

对于桥梁隧道路面中常见的病害问题,如路面裂缝、坑槽角损坏还有灌注桩等方面,应该针对性采取治理措施,提升技术工艺水平来减少质量问题。

  1. 路面基槽的质量管控

就路面中常见的裂缝和局部坑槽损坏问题,应该重点对基槽的施工质量管理建议防控。尤其对于施工中的质量要点环节进行把控。基槽断面主要是会呈现大开槽、直槽、混合槽三种情况。施工人员在开挖基槽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质量规定先开展验线活动,确保连续开挖施工的效率。同时还需要保证土堆与槽边位置保持80cm以上的距离,土堆高度尽量控制在1.5m以内。在连续挖基槽壁坡度时大致分为5m或者是以上两种情况。如果深度在不超过5m的情况下,基槽底部应该是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的,而且基槽壁土质应该也需要控制在建筑质量标准规定范围以内,比如砂土类,基槽坡没有荷载状况下,机槽壁的坡度控制应该在1:1的范围内[2]。如果基槽坡顶缘有静载时控制在1:1.25或者是动载的情况下控制在1.5。如果基槽深度已经超过了5m,则需要在基槽内部的基顶标高位置设置宽度在1m左右的平台来确保安全。

  1. 灌注桩的质量管控

在对桥梁隧道路面施工时,对灌注桩的质量管控可以从孔壁塌陷、桩底沉渣量、缩颈等方面来进行质量管控。首先为了减少孔壁塌陷的问题,还需要在埋筒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最佳含水量的黏土,夯实坑底和周围,保证筒中水头的高度位置在1--1.3m左右。当然,还需要控制泥浆比重在1-1.2的比例区间;第二,在控制桩底沉渣量的时候,现实需要使用性能良好的泥浆,要避免使用水质不合格的水源来进行置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需要保证导管底部到孔底的距离在5cm左右。在成孔之后,还需要保证钻头要高于孔底位置20cm的距离继续保持慢速空转。期间进行循环清孔半小时左右;第三,控制缩颈问题需要先保证施工中使用的泥浆质量稳定可靠。在成孔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加速成孔,可以适当加大泵送量。此外,还可以增加适当量的合金切片焊接到导正器外侧位置,有利于发挥钻孔作用。而已经出现缩颈的情况下,就需要施工人员反复扫孔,保持孔径的稳定。

  1. 混凝土质量管控

控制路面质量还需要先从控制混凝土质量、路基质量、减少不均匀沉降问题。

首先,混凝土质量性能与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密切相关。目前使用的混凝土都是利用水泥、砂砾、石子、外加剂等材料组成的。而水泥、砂石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原材料,需要在进场前严格进行质量验收。水泥标号、规格等需要符合施工质量标准,水泥采购应该选择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使用前还需要对水泥的强度、凝结时间、安全性能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指标性能符合质量要求;而对于砂石材料的选择,尽量的使用河砂、天然砂石等。混凝土中使用的砂需要对有机质、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石子等粗骨料的选择,应该确保其骨料粒径在5-40mm的卵石或者是碎石料。混凝土拌合中应该尽量使用自来水或者是杂质含量较少的循环水。如果水中的有机物、杂质沉淀过多,就容易造成混凝土整体质量下降的问题

[3]

其次就是混凝土施工工艺质量管控。重点管控内容在于混凝土拌合、浇筑、养护几个方面。在拌合时需要严格依照混凝土调配计量表来按比例添加原材料,如果在天气炎热或者寒冷时节,需要根据现场情况适当的调整注水量和外加剂的含量;混凝土拌合的时间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人员需要对拌合时间、加料顺序进行监督抽查;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选择适中时间和温度,防止外界温度过高导致混凝土在入模时无法及时散热,进而引发温度裂缝;浇筑时还需要观察混凝土坍落度,及时做以调整;面对不同型号的板梁构件,使用不同类型振捣器。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和梁柱之间的节点也需要技术人员管控,保证振捣均匀适当,减少麻面、蜂窝面的出现;混凝土路面养护过程中需要加强通风散热,可以混凝土表面覆盖一些隔热薄膜,然后定期浇水。

  1. 路基路面质量管控

需要重点把控路基载荷能力、防水性能、路面层密实性。路基填筑之前现实需要对现场杂物、石块进行清理,对坑洞及时填补。填筑材料可以结合工程情况来现场取材,最后再进行分层次的划分和填筑,确保填筑的密实程度;在对路基压实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土质质量、湿度、压实工具等因素。路基底层的构筑,需要按照施工要求和施工设备来综合考量,土料配置要严格把控。路面施工标准需要管控平整度、压实度问题;由于目前常用路面结构为沥青,所以铺设压实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温度影响。碾压次数一般控制在3--5次,保障路面的平整和路基密实度。

结语

桥梁隧道的路面施工质量会影响国内交通运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施工当中应该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合理的监督控制,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针对其中路面常见的病害问题应该制定防治措施。施工阶段也需要加强各个环节内容的质量管控,尤其对于混凝土、路基路面、基槽等方面的质量需要重点优化,以此来保障桥梁隧道的施工质量稳定。

参考文献:

[1] 杨勇勇. 关于有效控制公路桥梁和隧道质量问题的试验检测措施[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2] 尉洪伟. 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研究[J].  2021.

[3] 张连新. 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对策[J]. 工程技术研究, 2022, 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