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大数据的可视化展现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电力大数据的可视化展现技术探讨

段亚青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在整体电力运维的过程中,数据分析、数据调控是管理与控制操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电力可视化技术的运行与实践中,从而提高了数据框架的稳定性。由此可见,细化大数据的可视化内容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新时期的管理、建设思路进行创新,有利于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同时,大数据与电路大数据的控制体系相互结合,利用有效的应用途径进行创新,能够确保平台监控机制更为有效。

关键词:电力; 大数据; 可视化

1 大数据可视化相关概念

大数据可视化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换技术,它与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的差异是不需要特殊设备让客户沉浸在虚拟现实世界中获取信息,而是通过一种三维立体投影或二维操作展示,让体验人员可以通过手势、触摸进行操作,形成3D模拟视觉感知形成,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效果。其实,在大数据可视化概念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就对“大数据可视化”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在火车站、飞机场,甚至是学校对其都有一定的应用,将数据内容变为可视化内容,帮助操作人员探索数据规律,寻找不同的侧重点,让信息数据核心内容更加清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操作人员在处理数据内容时,必须明确一点内容则是利用数据表达怎样的表达目的,如帮助人们查找数据、总结关键点、分析数据真实性等等,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大数据可视化可以分为比较类柱状图、占比类饼图、趋势类折线图,这些图形将各类数据进行科学对比,让操作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针对相关知识内容作出适当判定。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还是基于传统数据内容作出的优化,若数据内容出现问题,大数据作出的分析也会存在问题,因此,在操作大数据可视化过程中,需要做好信息审核工作,以此来保障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稳定性。

2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可视化技术框架分析
       2.1感知层
       数据的感知通过各种传感器结合物联网技术来实现。传感器在监控现场对数据进行采集后,可以先通过有线传输、LORA或ZigBee等方式到采集终端然后再通过光纤或4G传输到监控平台;传感器也可以直接通过4G、NB-IOT等方式直接将数据传送到监控平台。
       2.2数据层
       监控平台在收到传感器数据之后,需要将数据存储进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结构化组织,存储时应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数据的来源、时间、监控目标等维度,以便后续能够在多维度上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在存储数据时应通过RAID磁盘阵列、数据库冷热互备、数据异地备份等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3展示层
       通过将不同的信息数据予以整合,利用不同的表格将不同维度的信息传递至三维数据库当中,通过将表格数据进行整合,借助三维的空间形式进行数据评测,从而将不同协议的图形数据以三维的形式进行汇总,为用户提供了有效的终端场景的体验感知。

3 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化技术的实践分析
       3.1网络状数据可视化
       数据最常用的绘制方法为节点连接法,数据中的顶点通常在图形中表示为圆圈、正方形或者文本标记,边通常表示为几何平面的线条、多边线。节点链接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研究。桑基图和力导向图绘制都是常见的基于节点边连接的图绘制算法,在图绘制时有效展示数据内部关系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多维数据可视化工具中引入了这两种图形。在对有向图进行绘制时,通常在图形中使用箭头来表示边所指的方向,使用沿着方向宽度递减的方法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2数据层次化的体现
       电力部门需要将不同时期的用电量及用电量参数进行目标性的整理。因此,在数据层次化的体现过程中,需将用电数据汇总到相应的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当中,从而提升不同层级化的数据模型。由此,需分析出不同时期的用电规划情况,结合有效的方法分析出区域内的用电规划程度,从而降低由于数据过载而导致数据失效情况的发生。同时,在不同层级用电量的核算与额定数据的测试过程中,需集合Linux系统模型进行系统整合。主要是因为系统的内存需耗较小,能够在空间中进行数据填充和数据处理。通过对应的模型分析出空间的连接情况,从而达到相应的产业需求。由此可见,通过可视化的统计图分析出不同时期的用电情况,并利用不同的标识方法凸显出欠费、正常用电的情况,有利于后期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整合。另外,将不同数据以不同的坐标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并结合不同操作和不同方向的箭头进行表示,从而凸显出图绘的算法价值。总的来说,将方向额度以合理的方法进行效果表示,不仅能够展示项目标识的内容,还能起到方案控制的效用。
       3.3关键技术的实践方法
       首先,需调动SQL数据库中的数据源情况,分析各类数据源的储存信息、工作信息、设备模型的信息参数等功能,以有效的管理与实践进行目标管理,从而在主体端口中确立了一个空间数据库的要求形式,这对于实现框架数据的建立、数据的存储与调度以及各类空间是用户及的快速处理有积极意义。通过将可视化数据以树状框架的形式进行呈现,利用三维模式的数据调度系统帮助数据形成更为快速的数据管理,从而全面实践了有效的调度机制。同时,需结合三维GIS技术将地理数据信息以空间的形式进行体现,借助表层的数据管理进行模型的分析与评测,使三维空间的技术形式能够以虚拟现实技术(VR)将各类数据信息体现出来。另外,对于VR技术的使用中,主体将各类电网数据进行整合,利用GAVE的数据信息将大数据组件中的信息进行呈现,从而将各类编程数据模式以立体化的模式进行体现,有利于将各电路、配电数据的信息承接到屏显数据当中。该技术实践中主体将遥感技术和传感技术进行有效的综合,以沉浸式的模式呈现不同的数据内容,借助中央数据端口的管理控制,从而实现了各类硬件、软件的信息分析与整合,保证各类数据信息能够借助数字化的软件呈现不同功能的标准额度和标准数据价值。如可以对线路故障处理、主体业务的汇总、核心数据及空间位置的模型的分析与维护,引导各类数据资源以深度交错的信息共享模式进行数据决策的管理。


       3.4平行坐标可视化
       平行坐标是信息可视化的一种重要技术,是多维空间的二维表。为了克服传统的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容易耗尽空间、难以表达三维以上数据的问题,平行坐标将高维数据的各个变量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坐标轴表示,变量值对应轴上位置。为了反映变化趋势和各个变量间相互关系,往往将描述不同变量的各点连接成折线。所以平行坐标图的实质是将维欧式空间的一个点i(xi1,xi2,...,xim)映射到维平面上的一条曲线。

4 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各方面发展对大数据技术的依赖性逐步增强,数据可视化技术已经成为最优秀的数据信息处理手段之一,是用户挖掘数据信息背后价值的主要方式。通过信息图标的方式来满足用户获取更多真实准确又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更好的解答用户的困惑。

参考文献:
[1] 张子谦,张艳燕,陈俣,赵希超.一种电力大数据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8,40(03):148-153.

[2] 张建业,刘奎,张建广等.电网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科学技术创新,2017(2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