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修复中牙槽嵴保存术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口腔种植修复中牙槽嵴保存术的临床效果

史成嘉

晋中市中医院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用牙槽嵴保存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一年(2021.6-2022.6)收治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为观察对象,共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分别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宽度变化情况、牙槽骨吸收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牙槽骨高度、宽度明显更高,牙槽骨吸收量更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对患者采取牙槽嵴保存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牙槽骨的吸收程度,并保留牙槽骨宽度与高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口腔种植修复;牙槽嵴保存术;牙槽骨

引言

种植修复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治疗由于牙周炎、龋坏等原因导致的牙齿缺损疾病。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受到牙槽骨吸收骨量不足的影响可能导致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较差,影响到最终的治疗质量,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牙槽嵴保存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维持牙槽骨宽度及高度,从而提高种植修复后的稳定性,是目前临床维持种植修复稳定性的主要方案。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种植修复患者用牙槽嵴保存术治疗,详见下文。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近一年(2021.6-2022.6)收治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为观察对象,共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区间为20-60岁,平均41.26±2.67岁;对照组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区间为22-57岁,平均41.31±2.65岁;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研究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全身系统健康无相关禁忌症;口腔卫生状态良好。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哺乳期、经期女性;合并严重全身系统疾病;存在手术相关禁忌症者;严重骨代谢疾病;近期内采取过相关手术或药物治疗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牙槽嵴保存术治疗,治疗方式为:将CGF混合粉放置在牙槽窝内压实,与牙槽嵴平齐后保证牙槽窝内血液能够浸润该物质,按照牙槽窝表面形态修剪胶原膜,放置在CGF混合粉上方并完全覆盖CGF混合粉,缝合固定胶原膜,对位缝合黏膜并关闭创口,放置在无菌纱布创面上压迫止血,嘱咐患者在半小时后取出纱布。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分别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宽度、牙槽骨吸收量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5.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数据以[例(%)]表示,行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分析两组牙槽骨高度、宽度变化、牙槽骨吸收量

观察组患者牙槽骨高度、宽度明显更高,牙槽骨吸收量更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1:两组牙槽骨高度、宽度变化、牙槽骨吸收量对比分析(±smm)

组别

例数

牙槽骨宽度

宽度变化

牙槽骨吸收量

观察组

60

12.16±0.24

10.26±0.23

0.42±0.11

对照组

60

10.22±0.13

8.56±0.18

1.67±0.13

t

--

55.055

37.639

56.857

p

--

0.001

0.001

0.001

  1. 讨论

在患牙拔除后,牙槽骨吸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有关报道,在拔牙后的半年内牙槽骨可被吸收40-60%,因此,在拔牙后患者软硬组织均可能发生改变。随着群众对美观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拔牙后要求进行种植修复治疗,而由于拔牙后牙槽骨可能出现吸收情况,因此会对种植修复前期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需采取辅助干预。既往临床中主要采取牙槽骨增量治疗,但该种治疗方式主要用于修补牙槽骨吸收所致的骨缺损疾病,无法从根源上减少牙槽骨吸收,因此该种治疗方式逐渐被牙槽嵴保存术接收治疗[1]

牙槽嵴保存术又称为拔牙窝保存术,在患者出现骨吸收之前加强对患者牙窝的保护,并对其进行修复性干预。在牙槽窝修复过程中通过牙槽嵴保存术干预最大程度降低牙槽嵴生理性及病理性骨吸收的发生,以保存牙槽嵴、牙龈乳头等的高度,预防拔牙后发生牙龈缘萎缩等情况。更有研究发现,牙槽嵴保存术中使用的CGF混合粉属于过渡期骨替代的有效材料,且生物相容性较好,使用后能够形成大量新骨,使新骨能与自体骨更好的融合,因此提高了种植修复的稳定性[2]。另外,其中使用的胶原膜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可吸收胶原膜,在使用治疗后能够引导骨再生,对修复治疗成功率的提高更有帮助,同时在使用后也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因此,利用牙槽嵴保存术治疗则能够明显减少牙槽骨吸收,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较,该术式虽然仍有一定程度的牙槽骨吸收,但却能够保证种植修复前期的稳定性,也符合拔牙后牙槽骨改建的生理改变,维持口腔种植在牙槽骨方面所需的高度与宽度

[4]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种植修复患者用牙槽嵴保存术治疗,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牙槽骨高度、宽度明显更高,牙槽骨吸收量更低于对照组(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表明,较常规治疗措施,牙槽嵴保存术可明显降低骨吸收程度,维持种植体最初的稳定性要求,满足种植所需要的高度及宽度,提高种植修复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对患者采取牙槽嵴保存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牙槽骨的吸收程度,并保留牙槽骨宽度与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宇彤,张浩筠,胡文杰,等.罹患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下颌磨牙拔除后运用牙槽嵴保存术提高种植治疗安全性的效果观察(附1例3年随访报告)[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2,15(02):145-150.

[2]徐玉丽,冉明,杨星民.拔牙后不同移植材料牙槽窝保存术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0,30(01):23-27.

[3]吴世卿,卢海宾,温志欣,等.单个种植体颊侧牙槽嵴保存和结缔组织移植的临床美学效果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20,29(06):617-622.

[4]张运,王彦梅,何家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牙槽嵴位点保存术的临床效果[J].口腔疾病防治,2020,28(06):36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