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探究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

张春 ,郭莉晶

鲁西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煤化工是一个重要的化工分类。在煤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原料经化学处理,并按生产要求气化、液化或转化为固体燃料和化学品。化学工艺应用是煤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是一个复杂、多风险因素的过程。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有助于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识别;安全评价

1化工工艺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1.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法

风险辨识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定性地识别分析对象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能导致的危险事故,给出可靠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抑制事故发生的目的,有时还需要分析事故的发展方向。常用于化工行业的风险辨识方法有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andOperabilityAnalysis,HAZOP)、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FailureModelandEffectsAnalysis,FMEA)、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HAZID)、安全检查表(SafetyCheckList,SCL)、事故树(FaultTreeAnalysis,FTA)、事件树(EventTreeAnalysis,ET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上述辨识方法按照辨识结果的量化程度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其中,SCL、HAZID、HAZOP、FMEA方法主要用于定性分析。由于定性分析只能明确事物发展的方向,难以定量揭示事物内在的发展机理与构成,而定量分析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在进行风险辨识时,FTA和ETA可以兼具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优点,同时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

1.2生产原料风险识别

在技术应用方面,首先要解决原材料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化工过程生产涉及许多危险化学品和许多有机化工原料。这种生产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一些具有腐蚀性或毒性,一些具有易燃易爆性。其中,压缩天然气具有较高的风险因素。这些化学品不仅容易挥发,而且易燃易爆。存储和使用场景的规定相对较高。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工作温度,否则很容易膨胀或爆炸,导致资产或生命损失。这种化学物质在化工厂的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风险更大。由于其特性,根据材料的独特性,科学地运输、储存和应用。

2设计风险防范措施

2.1危险和防护的方案考虑

在化工过程的设计阶段,相关负责人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设计风险及其安全防护计划。通过对这些具体内容的研究和制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设计的安全系数和可靠性。在具体设计阶段,我们必须首先分析生产过程阶段包含的风险因素。不同的化工厂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因素,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具有足够安全系数的设计方案。例如,设计人员必须首先调查自己公司的细节,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数据访问找到风险因素。同时,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在企业的日常工作经验来识别风险因素。随后,有必要分析公司在化学材料开发、设计、生产和制造的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观察和分析操作人员的制造情况以及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人行为是否规范,以便更全面、更详细地找出风险因素。其次,相关员工必须探索公司包含的风险因素。根据其自身的风险程度,制定不同的风险等级,然后制定相应的操纵防御。例如,公司可以根据一级风险和二级风险制定不同的风险因素。第一级风险是指在具体的生产工作中由不确定的小因素造成的损害,其本身造成的损害程度会相对较高。虽然这种风险造成的损害程度会很高,但我们也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避免这种一级风险造成的损害所造成的蝴蝶效应,同时,我们必须防范一系列二级风险。二级风险本身具有较高的危害程度。一般来说,这类二级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员工伤亡。对于这种二次风险,必须设置相应的防御措施,以减少设计条件下的损害。

2.2防护设施评价

化学工艺的应用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受到化学变化的危害,以及生产的自然环境中容易发生的压力或温度变化。这些元素是危害加工过程应用安全的常见元素,有可能对生产工人造成伤害,导致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上述环境,对生产中防护设备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尤为重要。例如,在评论保护专用工具的应用安全性时,应测试其保护性和密封性,以确定保护设备的反安全风险。保护级别应与过程的风险一致。在风险较大的过程阶段,应同时提高防护水平,以确保检测标准,维护人员安全。此外,我们还应科学规划安全防护方案,根据具体生产情况对安全进行全面评估,选择优秀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防护专用工具,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促进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督,如评价分离和化学物质混合顺序的科学性,促进标准化操作,提高分离过程中有害物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

2.3化学原料存储与运输

在化工厂的日常生产活动和工作中,材料本身的质量和可靠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下一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多数材料通常根据运输方法运输到现场。同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储存材料,以合理保证材料的质量。然而,在这一阶段,一些企业所采用的储存和运输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导致材料的质量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物资储运对策。然而,在制定计划之前,必须分析材料的主要用途和特性。不同材料的组成和反应条件不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运输材料时,应根据不同材料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以确保材料能够有序运输和有效储存。在这个阶段,化工厂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及其类型。因此,有效的分类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输和储存的效率。但是,在相应生产加工区的内部结构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配套仓库,并且在物料的储存中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根据有效的分类和分拣,材料可以安全储存在自己的室内空间,避免材料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最后,在规划材料的整体储存时,设计师应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并有效地提高整体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此外,为了从中获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一些公司的物资采购负责人一般会选择一些质量较差的物资。为了防止此类材料进入现场,相关负责人必须注意提前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抽样检查的形式可用于检查材料的质量。如果您发现有不符合质量规定的材料,您将不会被送到仓库进行审批。规定货物应立即退回并更换,以确保材料质量。

2.4生产设备评价

当前化工工艺设备应用时,通常需要人工安装,化学反应过程通常也需要人工操作,在工艺应用中,生产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参与生产流程。为促进安全生产,避免在人工操作时设备发生故障等影响人员安全,应对生产设备进行安全评价。在工艺应用环节发生化学反应时,主要分为间歇性反应和持续性反应两种类型,在生产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反应类型。应根据反应类型评价设备精确度,了解设备使用方法,综合评价设备使用安全性。3结论

危险因素的构成在整个化学过程中是复杂的,并分布在过程的各个阶段。科学实施风险识别,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反应过程、物料转运过程进行准确的风险识别,定位风险环节,检查风险因素,对材料进行安全评价。加强防护设备设施,促进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袁超柏.化工工艺设计风险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6(8):5215-5216.

[2]周荣浩.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问题及控制研究[J].石化技术,2020,25(10):319.

[3]王厚强.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风险及控制[C]//李振明.事故预防与灾害防治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4]惠晓娟,李云霞,王芳.化工工艺设计中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9(03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