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要点

周子杨

单位:南宁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省市:南宁市 邮编:530000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对城市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但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投资金额大、施工风险高等问题。为了减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事故,许多研究部门和学者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交通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城市交通的保障,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吸引更多先进企业在当地投资。在复杂风险监测和沉降规律研究的条件下,基于城市长期发展和规划、城市人口流入和机动车快速增加的背景下,轨道交通可以更好地缓解交通拥堵,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复杂的地形和环境,必须加强安全意识,建设规划审查,组织管理和安全监督。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要点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最大限度地缓解了交通压力,使得城市化进程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建设过程中,要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和工程建设安全,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良性发展。

1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目标

制定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目标时,必须考量整个工程潜在的风险以及隐患。借助科学分析以及各类侦查方式,进一步审核得出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相应的工程可以基于报告数据,进一步调整其安全管理目标,结合相关的风险数据制定的管理策略才更切合实际。充分发挥风险控制水平,才能够降低工程风险,提升工程质量。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中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总结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涉及的专业内容较强,所使用的技术和仪器较为复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不够丰富。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未能科学规划施工工艺,经常出现工期赶不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轨道交通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列车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交通秩序,还会导致运营中断。给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和人们的出行带来不良影响。此外,轨道交通工程的运营管理风险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很大。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大量乘客将被滞留,使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不断上升。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要点 

3.1安全协同管理机制

安全协同管理主要是应用在轨道交通工程中资源、组织、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分配的一种管理,包括全资源、全要素和全过程的管理。具体为:(1)全资源协同。为保证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应从多领域、多方面、多维度出发,整合一切施工所需的资源,形成一套既科学又安全的交通轨道运营体系。(2)全要素协同。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所有的安全因素,不能只考虑单个或某几个安全因素,而是要全方位将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有机协同起来,使整个施工过程安全运行。(3)全过程协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是指施工前期、施工过程、施工后期三个过程协同管理,做到实时监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2严格管控重大风险源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管理,尤其是一些操作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必须借助精准管理,严格控制重大风险源。还需要开展施工方案审核,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反复的审核,确保施工企业能够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具体审核内容包括轨道工程数据库中需要的信息,并将信息和数据结果报告给工程师。施工方案必须在工程师评审完成后才能实施。目前,B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完成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的电子效果。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重大安全风险也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加以控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更有利于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为了制定更符合施工现场情况的施工方案,分析风险源,可以利用图表分析和提取有效的信息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同时,还可以利用盾构机明确其监测点的位置,提高重大风险的控制效果。

3.3加强过程管理信息化

一是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推广AI智能风险防控系统,通过视频、定位和手机APP,实现动火证在线审批和管理;通过AI分析实现施工作业面火苗自动识别和消防联动预警;通过施工场地智能设备辅助实现无间断、无死角监管;推进机械操作授权管理系统,防范和避免非授权人员私自使用机械设备;推动桩基础施工工艺全流程在线管理等应用。二是推广二维码安全质量可追溯,混凝土试块的追踪,推进工程质量管理从承诺制管理模式向工序质量管理模式转换,实现施工过程中各环节问题的可追溯,同时压实建设工程质量验收责任。三是通过增强BIM、激光三维扫描、工业测量机器人等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机电管线工程碰撞检查效率,以及车站土建验收、区间土建验收精度和可追溯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用的有效衔接。

3.4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是一个成功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最重要的特征。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策略是实施公共安全规划,建立公共安全防范体系。(1)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规划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不能采取孤立、封闭的安全检查措施的要求下,系统运用多种多样的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构建协调的整体防御体系,逐步化解威胁。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局部威胁容易扩散并影响到整个系统。规划是对不同安全风险建立保护和整体保护的协调方式。3)只有通过规划和安排,才能使有限的安全投入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实现预防技术的应用与安全目标的平衡和协调,避免过度预防或陷入“安全陷阱”。(2)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体系采取技术防范、实体防范、人防范等多种措施,构建综合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技术预防与物理预防应相互配合,支持人为预防。1)技术防范系统: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便携式安防检查检测系统、出入境控制系统、电子检查系统、安防一体化平台等。2)公安实体防范系统:包括围栏、围墙等设施设备、安防照明、车辆控制及停车设施、车站环境设计等安全防范措施。3)公共安全人力防范制度:是指围绕安全管理建立规章制度、设置安全岗位、配置人力资源等一系列活动。

结语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时,要使其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巨大的便利,就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并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高效完成规划、落实和管理等工作,确保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时,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制定风险防控方案和管理机制等,使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质量得到保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如敏.模糊综合评价在ERP项目风险辨识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2):34-37,51.

[2]张轩轶,马雪梅,叶东辉.复杂条件下的风险监控及沉降规律[J].铁道建筑技术,2019,(2):219-227.

[3]杨树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1):1-7.

[4]曾笑雨,刘苏,张奇.基于事故统计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1):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