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融通——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越界融通——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江其金

南海小学 广东省 深圳市 518000

摘要: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面前,中国想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敢于跨越界限,融会贯通,系统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与更新。而语文的学科特点本身与中国传统文化适配度高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越界融通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要跨越学科的界限,融合多种学科的优点,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二是要突破形式的限制,以多种新的形式呈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与感受力;三是要跨越民族的界限,贯通中西文化之长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实力与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创造性转型;创新性发展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凭借其巨大的努力,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随着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愈加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因此,习近平极力倡导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只有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前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航向标定行稳致远[[3]]文化自信哪里来全盘西化绝对不是良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孕育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继承发展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唯有不断发展完善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所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型文化建设势必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于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便成了值得讨论的问题。文化通过教育才能实现代代相传这项重任自然而然落到了语文教学身上

一、跨越学科界限,融合百学之优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以多种学科融合的方法来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我国古代没有进行系统的学科划分,到了近代,在外国列强的介入下,才开始被迫建立了新的学科分类体制。随着教育的发展,各类知识愈加纷繁庞杂,人们对学科细化的要求也愈发强烈。经过了长久的学科分化之后,人们越来越发现各门学科之间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性,光靠单一的学科很难分析和阐释清楚一个问题,因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始在现代社会流行起来。在术业有专攻的时代下,人们对现代某一学科的深刻理解,无疑有助于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因此用跨学科的方法来阐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势必能够使人们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理解,从而得到新的感悟。近些年,有些行业已经兴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跨学科阐释。2018年2月16日至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11期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方法将中国传统诗歌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起来。这种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赋予诗歌以优美的旋律,也使得观众在音乐的氛围中更加真切地体会了诗人的心境与诗歌的内涵。在古代,中国诗词本来也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却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吟唱的功能。但是《经典咏流传》以创新性的思维,实现了古典文学与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在学科间的碰撞中,中国传统文化所闪现出的不一样的火花。同样地,我们也可以期待,古典文学与现代美术的结合、古典音乐与现代绘画的交叉等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会为传统文化带来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可以尝试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课文教学如在教学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时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把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画下来使得抽象的诗句具像化更容易理解背诵

二、突破形式限制,糅合古今之韵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以多种新形式为载体来呈现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文化,也赋予了人们不一样的精神追求。若想使传统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突破其陈旧的表现形式,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生活在一个趋同的世界里,但万事万物都在追求着变化。当今时代,是一个极其追求个性的时代,人们厌倦了千篇一律与一成不变,愈发注重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因此,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更新中,我们要不断利用新的、人们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官能感受和心灵体会,将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完美的融合。如在年轻一代人中间备受青睐的

Cosplay,也同样可以作为更新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方式。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上古神话人物、各个朝代的历史名人,都可以是模仿的对象,在模仿的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去了解历史,传承历史,最终将新的元素与理念注入传统文化之中,为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活力。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通过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在扮演过程中加深对人物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4]]学生通过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摆脱灌输式教学总而言之,突破时代的局限,打破固有思维的壁垒,用多种形式与方法来阐释与更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获生机,与时俱进的必经之路。

三、跨越民族界限,融合中西之长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跨越民族界限,充分借鉴与吸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封闭自守只能带来致命的愚昧与落后,发展的要义在于开放与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盛久不衰,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就是十全十美、毫无挑剔之处可言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除了要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充满信心,还要学会善于挖掘其他民族文化的宝贵之处,学会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与精神,来补给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教学中国的古典诗词时可以适当结合相似题材的外国诗歌让学生去进行比较阅读去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和表达手法在对比中加深理解我们还可以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来帮助我们更好进行教学著名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起源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语文这门学科就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通俗来说,语文即运用书面语言和口语的能力和记忆与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5]]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活学活用

结 语

越界融通,意味着打破一切阻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束缚与界限,融合各种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更新的方法,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出发,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密切贴合的契合点,切实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与实力。实现越界融通有多种形式,本文仅就集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三条路径,更多的形式有赖于大家更为广泛深入地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在越界融通的系统性改造之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其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汉繁》[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0.

[[3]] 杨茂林:《把握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要义,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作用》,《山西日报》2020年12月10日第002版。

[[4]] 文萍主编.心理学理论与教育[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P4.

[[5]]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肓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