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新时代“三农”服务的舆论先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当好新时代“三农”服务的舆论先导

钟楠

宜宾广播电视台新闻一部记者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锚定乡村振兴,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巴蜀大地上引发强烈反响,尤其是为做好当前农业农村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力。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深耕农业农村领域的“跑口记者”,多年来一直策划报道农业生产“四季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才能把这个不容易出彩的农事活动报道得有声有色,让人想看、爱看,把这个“四季歌”唱得动听、入耳,产生好的传播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总结了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三大 “秘诀”,一是“跑得勤”;二是“谈得来”;三是“刨得深”。

“跑得勤”才能耕好“责任田”

新闻界有句老话:“新闻是跑出来的。”意思是说新闻采访要深入现场,即现在常说的新闻“四力”中的“脚力”,脚底板下才能出好新闻,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里是想不出来的,更不可能新闻题材自己找上门来。这些话也恰如其分的勾画出了“跑口记者”的职责和使命,要与对口部门紧密联系,与这个行业领域的人民群众交朋友,要把下乡采访当成“最浪漫的事”……这样,才能在这块“责任田”里获得源源不竭的“素材”,继而赢得新闻“先机”。

近年来,笔者先后与市、县(区)农业农村局、林竹局、乡村振兴局以及水利局、农科院所等“三农”工作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都成了熟人,有的甚至成为了工作生活中的好朋友。

笔者最大的体会是,要想“工作顺”,必须“跑得勤”,特别是对口联系“三农”工作部门,涉及领域广,打交道的党员干部多,“跑口记者”必须广搭人脉、广交朋友,才能成为同一战壕里无话不说的“战友”,为日常采访简化程序、获取第一手资料夯实稳定的人际基础。

得来”才能激发“好点子”

新闻工作是常干常新的事业,乡村振兴同样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在“三农”工作部门中,有许多资深的农技专家和业务能手,他们对政策解读、行业分析、趋势判断有独到的观点和思考,在行业领域中掌握的信息“资源”远远超过一个“跑口记者”的知识积累,所以要想和他们“聊得来”,首先自己也要“内行”。

这就要求“跑口记者”要吃透两头,既要了解中省方针、政策,又要熟悉当地“三农”工作重点、难点和堵点,只有找准这些行业的“兴奋点”,大家在“谈得来”中碰撞出更多精彩话题。

比如, 2021年底,笔者在翠屏区思坡镇采访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主题报道中,发现岷江临江村依托农村电商平台,拓展村里2000亩的特色水果,壮大村集体经济。听当地农机人员说,这得益于翠屏区供销合作联合社创新探索“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发展新模式,初步搭建起以供销社基层组织为载体的农业社会化为农服务平台,涵盖家禽集中屠宰、农产品冷链、公益停车场、水果原浆加工、茶园管护、农村垃圾清扫转运循环利用项目等一大批服务“三农”项目,直接受益农民社员达10万人。笔者就是在这样一次交流中,又意外获得了一个重要选题。

“刨得深”才能体现“深准实”

有了“资源”,还要会“开掘”。带着问题沉下去,采访“刨得深”,报道才会准确、实在,有深度。

比如,2022年4月,在翠屏区李庄古镇安石村举行的宜宾市主要农作物全程化作业现场会暨年度农机化工作推进会上,笔者聚焦农业机械化应用难点在哪里?与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相比,究竟节约了多少人工?提高了多少效率?

带着一系列疑问,笔者紧追不放,刨根问底,结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笔者写出了一条深度报道“农业机械化奏响‘希望的田野’”,而会议流程则一笔带过,通过农民朋友身边的种粮大户,来谈农业机械化应用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通俗易懂的“投入”与“产出”的种粮账本,实现了跳出“会议”写“会议”,把会议新闻“做大”,展示出“第一生产力”赋能“第一产业”的基层实践,给广大农民朋友带去科学种田的新启示。

发现新”才能增强传播力

新鲜,永远是新闻的最大特色。采访中要提升“发现力”,不断发现新鲜的人、新鲜的事,新闻报道才会有“源头活水来”。

比如,2022年7月15日,宜宾市江安县召开高粱机收现场会。在当地高粱基地,一台联合收割机快速绕圈作业,一株株高粱卷进“肚”里又吐出粉碎后的秸秆,一块面积约3亩的高粱地不到半小时就收割完毕,机械作业“颗粒归仓”。今年当地高粱亩产达400多斤。

笔者了解到,此次现场会是当地丘陵山区首次实现机械化收割高粱。据当地农机专家介绍,农机收割速度快,可以在十多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收完一亩地,比过去用劳动力来收割强得多,同时对种粮户来讲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农民通过机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今年,江安县高粱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总产量超两万吨。为实现高粱的降本增收,当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开展高粱的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全程机械化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场展示目的就是让农民朋友了解机械化作业带来的好处。希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率,让全域粮食实现机械化,减轻劳动力和投入,从而实现高粱节能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心动能。

为此,通过现场观察和采访,笔者将这个“新鲜”的现场写成了一篇短消息,并制作成短视频,在各网络平台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笔者认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新闻媒体不仅能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去引导人们进行乡村振兴,也能够打破城乡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新闻工作者只有跑得勤、谈得来、刨得深,才能发挥在“三农”宣传舆论工作中引领作用。

作者:宜宾广播电视台新闻一部记者,大学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