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策略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策略浅析

丁珂 ,李敏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   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亲社会行为对个体关系、社会交往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教师直接教导、树立榜样、加强强化等措施,能让教师更好的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训练,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幼儿  亲社会行为  策略

个体的发展其实就是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社会行为,对人类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社会化发展过程中,亲社会行为的获得与表现受到先理因素和后天环境的相互影响。作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承担起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训练和培养的职责。

一、亲社会行为概述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同情、关心、谦让等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对个体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进程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本文以幼儿园的日常观察结合其他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为基础,探讨教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促进策略。

二、师幼关系与亲社会行为

这一阶段的发展是其日后能否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教师要担负起引导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责任,做好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引导者。正是由于教师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教师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人,只有孩子愿意接纳教师,教师才有向幼儿施教的机会,教育才能有效。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一)调整教师角色,转变思想观念。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师要作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一定在同幼儿交往的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建立相互信任和接纳的新型师幼互动关系。我觉得要与孩子真正建立这样的关系首先就是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期间,老师带我们去幼儿园看课,上课期间小朋友们主动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玩听音乐找朋友的游戏,起初听到鼓点停了,我站着和小朋友抱在一起,她抬头看着我笑笑,第二次重新开始玩的时候老师暗示我们都蹲下来,果然在蹲下来的短短的时间里小朋友和我说了很多话,告诉我她的名字,她在幼儿园的生活。在我们就要离开时,她跑过来和我再见还悄悄告诉我,她喜欢我们这些新老师,通过这样事情让我感受与收获颇深。幼儿在与成人交流的时候非常辛苦,由于身高上的差距孩子必须长时间仰着头,这样势必也就形成了心理上的差距和压力。蹲下来,与幼儿在同一高度上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加细心地体会到幼儿情感与体验,能够更加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意见分享他们的快乐,能够更加敏锐的发现幼儿的优点与进步。

(二)尊重幼儿意愿,满足幼儿需要。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支持她们的探索,多参与幼儿的活动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但是,教师却时常忽略了自己在幼儿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总是依照自己的经验来安排和组织游戏,忽视幼儿需要,事事都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从而压抑了幼儿探索中积极性,创造性。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建议,把自己当成幼儿游戏中的一份子,在游戏过程中仔细观察,在幼儿需要时对他们给予帮助和指导,即使是遇到了冲突和矛盾也要鼓励孩子自己进行协调和解决。

(三)关系平等,公平对待。

这里所说的“平等”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地位平等,“公平”是说对待班里所有的小朋友老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对个别孩子特殊对待,也不能把一些孩子置之不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我们在于孩子的相处和交往过程中要细心观察,从而不失时机的让孩子的优点得到培养和发挥,并能够将缺点和劣势得以纠正与弥补。

三、教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一)老师要对幼儿进行直接的教导。

直接教导是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培养中最普遍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幼儿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还无法分清是非对错,他们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因此,教师应该在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以及幼儿游戏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直接的教导,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在幼儿所能理解的范围内,明确的告诉幼儿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一些行为它就是对的,为什么一些行为它就是错的,做错了以后会得到怎么样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多次、反复的教育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能按照老师教给要求做。比如,老师就会告诉孩子们上课的时候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能随意的走动;下楼活动时应该排好队,走在楼梯的右边,不能拥挤、推搡;在行为礼貌上,老师会教给孩子文明用语,主动与长辈问好,尊老爱幼等。

(二)教师要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学习是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神圣和权威的形象,他们认为老师所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一个有爱心、耐心帮助幼儿的老师会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孩子们也会在生活中主动地关心身边的人,尊敬长辈,帮助他人;而一个对孩子没有耐心,待人粗暴老师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幼儿园里,教师应多关心幼儿。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应该给孩子提供帮助,使他尽快摆脱困境;在孩子取得成功或得到奖励时要与孩子一同分享他们的喜悦;在孩子受到挫折,伤心难过时老师要给予孩子安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免受伤害,教师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为幼儿建立积极地榜样作用。

(三)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强化。

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奖励是一种积极强化,就是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加其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概率。在幼儿最初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的对幼儿进行奖励,比如,幼儿将自己的饼干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时,老师应该奖励幼儿一朵小红花或是在班上对他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幼儿向他学习。与此相对的,教师应尽量少使用惩罚。其实惩罚只是暂时的制止了幼儿的不良行为,并不能长期的作用。并且,对孩子身体上的伤害和语言上的指责非但不会对幼儿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给他们提供消极的榜样。因而对教师而言,更重要的是做好对幼儿已经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及时强化,促进亲社会行为下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53.

[2]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EB/OL].2001-07-02.

[3]理查德格里格等.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