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绘本教学提升智障学生的口语叙事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利用绘本教学提升智障学生的口语叙事能力

陈萍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培智学校

摘要:绘本教学是运用绘本作为教学材料,通过教学目标的制定,设计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地阅读能力的过程。近几年绘本教学研究日益广泛,不仅对普通的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也同样适用于各类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绘本的语言文字、图画、故事情节对特殊儿童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同伴关系都有帮助。特别是通过绘本的有效教学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口语叙事能能力提升有着显著的帮助。本文从绘本的选择、绘本的对话式教学,绘本的情景创设教学这三面来阐述绘本教学对智障学生的口语叙事能力的提升的重要性。

关键词:绘本教学  智障学生  口语叙事能力

随着培智学校课程新课标的制定,绘本也走进了培智教学的课堂,为培智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2016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之中把绘本教学纳入了其中。在《课程》中要求培智学校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应累积阅读绘本的数量,并对每个年级段有一定的绘本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研究也说明了绘本教学对智力障碍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绘本教学对智障学生口语叙事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口语叙事是指的是运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表现或事件发生、发展、变化叙述出来,用口语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要素,说明白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大多数智障学生在讲述事件时,不懂抓重点,容易片面,因词汇量较少和掌握的句法有限,连接成的故事总是缺乏逻辑性。这对于其阅读理解、社会交往以及社会适应来说将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阅读绘本对支持智障学生学习语法,词汇和内容知识的扩展活动有较好的效果。对缺少语言能力的智障学生加强沟通有显著的效果,能促进他们对情感的理解。

二.立足智障学生的身心特征,有效选择绘本教材

绘本的选择应针对智障学生语言发展,认知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结合智障学生的年龄段、生活经验积累、兴趣爱好、行为表现等方面选择绘本,也应考虑绘本内容是否与智障学生心理特征相符,以此来选择适合智障学生的学习的绘本。

(一)按照智障孩子的语言特点——选择精炼简短、富含韵律的绘本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对智障学生来说适应社会的关键在于交往与沟通,但因智障学生因智力残疾,导致其智力的缺陷,造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他们发音迟缓,构音困难,词汇量少,语法简单,语言理解的能力弱,语言表达的能力差。而有些绘本文字精炼简短、语言韵律感强,都极大地满足智障儿童的言语习惯和认知特点。如《我的爷爷有办法》、《猜猜我是谁》,语言精炼,重复、排比等运用让绘本富含韵律,能帮助和促进智障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

(二)按照口语叙事的特点——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绘本

首先选择以叙事绘本为主,选择结构上分为背景、事件和结果三个部分的绘本,从结构上的三要素,理解绘本,讲叙绘本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三要素讲述生生活中的事件。其次选择和学生生活相关的绘本,因绘本中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绘本的兴趣,更能帮助其掌握生活常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有关生活经验的绘本事件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反映,这就可以为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表象经验的智障学生提供了口语叙事的基础。比如《邋遢的猴子》、《小熊洗手》、《大卫上学去》等描绘的都是儿童身边的现实生活和自我认知、成长的过程,智障学生不但易理解绘本内容,也能更好地讲述绘本内容。

(三)按照身心发展的特征——针对智障学生评估后选择难易适度的绘本

在对每个智障孩子的进行言语发展能力,智力障碍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评估以后,选择在叙事结构的难度、故事的整体结构、词语的具体化程度、词汇量的适度性和句法的难度要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绘本。并且在选择的绘本中词汇量有70%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这样在理解绘本和口语叙事时能降低难度,有30% 时新的词汇,利于词汇量的积累。

三.运用对话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口语叙事能力

对话式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人物、地点、背景、时间、结果等因素的故事结构,使倾听者转变为故事叙述者,对故事的角色、事物、情节来进行拓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一)诱发式提问回答绘本故事的内容

   在绘本教学的初期,利用问题提问,帮助学上掌握绘本中有关事件、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的句子,为智障学生建立叙事的支架,如:故事讲了谁?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事?让智障学生了解绘本的叙事的先后顺序结构,进而促进智障学生口语叙事能力的提升。在设置绘本教学问题时,还可以围绕绘本的重要线索从不同层面设计问题,将事件的前因后果串联起来,从而帮助智障学生理解绘本故事大概。例如《小步走路》可以提问,为什么小鸭子走着走着就说自己脚酸了?它的哥哥们为什么不酸呢?再去引导孩子思考:小鸭子学会小步走路后有了什么变化?你觉得小鸭子如果不会小步走路,它能坚持走路直到找到妈妈吗?通过对话式问答,让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绘本的内容,又根据一定的叙事模式表达了绘本的内容。

(二)填空式提问回忆复述绘本故事的内容

在理解了绘本内容以后,可以运用填空式提问,设置词汇填空理解讲述词语意思,或者用填空形式,让学生说出绘本的大致事件发展。也可以在插图下设置填空的方式提问,让学生回答,或根据绘本内容填空复述绘本故事的内容,促进故事理解。总之利用填空式的提问,可以帮助智障学上练习绘本故事中的短语,也可以其能建立整个故事的结构框架。

(三)链接生活经验提问讲述与生活相关的故事内容

在绘本的教学中,绘本学习的初期,可以链接生活实际的提问,导入绘本的学习。让智障学生说说和绘本故事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将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发生的事件与故事内容相结合。 如《小山羊睡午觉》,可以设计提问:你平时中午吃完午饭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睡午觉呀(或睡午觉有什么好处)?那你睡午觉的时候,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找你玩呢?你该怎么办?学完了绘本。可以链接生活中相似的事件。用学生实际的生活图片作为绘本素材,根据老师的提问,口语叙述整个事件,如《XX同学睡午觉》编著绘本的内容,让学生叙述身边的事情。

四.创设游戏情景演绎和讲述绘本故事
   在理解了绘本以后,学生会熟练复述绘本的内容后,可以尝试运用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进行演绎。用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对故事的理解,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使智障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绘本。如在《邋遢的小猴》中让老扮演小猴子,小朋友扮演其他小动物,开展的角色游戏活动。理解绘本演绎绘本,在演绎中提升口语表达。又如《小山羊睡午觉》可以让学生当小山羊。分两种形式演绎认真睡午觉的小山羊和不认真谁午觉的小山羊,通过一个演,一个讲故事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除了角色扮演讲故事,还可以将绘本中人物、动物制作成图片、词语卡片构建故事的框架,开展语言游戏。

总之,对智障儿童来说,绘本教学不仅能够智障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更好地通过叙事地表达,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智力力发展,也能更好地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更有利于提高培智教育教学地质量,满足特殊群体的需要,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

文献摘要

[1]朱从梅,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J]2006(7):8

[2] 刘殿波,邓猛.绘本应用于特殊教育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16):3-8.

[3] 江小英.浅谈绘本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兼评绘本课《抱抱》.现代周万朵.《浅谈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读写算-素质教育[J]2017(14):72-73

特殊教育[J],2017(07):46-47.[4]

[6]陈汝彬.阅读治疗对随班就读学生叙事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