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巨桉不同更新代数对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尾巨桉不同更新代数对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刘永熙

(广西上思县林业局,广西上思 535599)

在广西上思县林区,选择相似立地条件、相同年龄的不同更新代数尾巨桉人工林,进行不同更新代数对林分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萌1的胸径、树高生长量都是最小的,差异都不显著。不同更新代数2年生和3年生的蓄积量变化分别在58.0093 m3/hm2~81.2807 m3/hm2和84.0455 m3/hm2~125.8416 m3/hm2之间;蓄积量显示出萌2>萌1>实1,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尾巨桉 不同更新代数    林分生长量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标准地设置

试验地位于广西上思县国有平广林场平广分场,地理位置为东108°08′~108°53′北纬22°49′~23°15′,地貌主要为丘陵海拔在300米左右。标准地林分均为尾巨桉纯林,整地、抚育施肥等营林和管理措施也相同,长势中等且较一致的林分,按第1代实生林第1代萌芽林2代萌芽林林龄阶段设置面积20m×20m的标准样地各3块。

1.2 分析方法

1.2.1林分蓄积量计算

林分蓄积量按单株蓄积量公式计算[1],即:V=1.09154×10-4 D[1.8789237-0.00569184(D+H)] H[0.652598+0.00784754(D+H)] 。式中:V──单株蓄积量(m3/株),D──平均胸径(cm),H ──平均树高(m);

林分蓄积量(m3/hm2)=单株蓄积量(m3/株)×林分密度(株/hm2)。

1.2.2统计分析方法

用方差分析方法[2]对胸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林分蓄积量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林分生长量的比较

2.1.1胸径生长量的比较

1 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胸径生长量(cm)

类型

测定年份

林龄

重复Ⅰ

重复Ⅱ

重复Ⅲ

平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F1

2008.03

2年生

9.6

9.1

9.5

9.40

0.26

0.0277

2009.02

3年生

11.3

10.6

11.1

11.00

0.36

0.0327

F1

2008.03

2年生

7.8

7.9

7.7

7.80

0.10

0.0128

2009.02

3年生

9.5

9.6

9.4

9.50

0.10

0.0105

F2

2008.03

2年生

9.5

9.3

9.2

9.33

0.15

0.0161

2009.02

3年生

11.4

11.1

10.9

11.13

0.26

0.0234

从表1可以看出,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2年生和3年生的胸径变化分别在7.7~9.6cm、9.4~11.4cm之间,第1代萌芽林无论是2年生还是3年生其胸径都是最小的。2年林龄的平均胸径大小表现为第1代实生林(9.4cm)>第2代萌芽林(9.33cm)>第1代萌芽林(7.8cm),3年林龄的平均胸径大小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11.13cm)>第1代实生林(11.0cm)>第1代萌芽林(9.5cm)。与第1代实生林相比,第1代萌芽林、第2代萌芽林的胸径年平均增长量都较高,其胸径年平均增长量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1.8cm)>第1代萌芽林(1.7cm)>第1代实生林(1.6cm)。

     对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不同林龄胸径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2],其结果如下表2、表3所示。 

2 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胸径生长量方差分析(2年林龄)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0.0689

2

0.0344

0.0409

0.9602

5.14325

组内

5.0533

6

0.8422

总计

5.1222

8

注:单因子方差分析

表3 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胸径生长量方差分析(3年林龄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0.1622

2

0.0811

0.09395

0.9116

5.14325

组内

5.18

6

0.8633

总计

5.3422

8

注:单因子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得,F=0.0409

2.1.2 树高生长量的比较

4 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树高生长量(m)

类型

测定年份

林龄

重复Ⅰ

重复Ⅱ

重复Ⅲ

平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F1

2008.03

2年生

12.4

12.2

12

12.2

0.2

0.0164

2009.02

3年生

13.7

13.5

13

13.4

0.36

0.0269

F1

2008.03

2年生

11.6

11.3

11.2

11.4

0.21

0.0185

2009.02

3年生

13.1

12.8

12.7

12.9

0.21

0.0163

F2

2008.03

2年生

12.4

12.3

12.1

12.3

0.15

0.0122

2009.02

3年生

13.9

13.5

13.3

13.6

0.31

0.0229

从表4可以看出,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2年生和3年生的树高变化分别在11.2-12.4m、12.7-13.9m之间,第1代萌芽林无论是2年生还是3年生其树高都是最小的。2年林龄的平均树高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12.3m)>第1代实生林(12.2m)>第1代萌芽林(11.4m),3年林龄的平均树高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13.6m)>第1代实生林(13.4m)>第1代萌芽林(12.9m)。与第1代实生林相比,第1代萌芽林、第2代萌芽林的树高年平均增长量都较高,其树高年平均增长量表现为第1代萌芽林(1.5m)>第2代萌芽林(1.3m)>第1代实生林(1.2m)。

   对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不同林龄树高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2],其结果如下表5、表6所示。

5 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树高生长量方差分析(2年林龄)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0.2022

2

0.1011

0.39912

0.6875

5.14325

组内

1.52

6

0.2533

总计

1.7222

8

注:单因子方差分析

6 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树高生长量方差分析(3年林龄)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0.4822

2

0.2411

1.69531

0.2608

5.14325

组内

0.8533

6

0.1422

总计

1.3356

8

注:单因子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得,F=0.39912

2.1.3 林分蓄积量的比较

7  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林分蓄积量(m3/hm2)

类型

测定年份

林龄

重复Ⅰ

重复Ⅱ

重复Ⅲ

平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F1

2008.03

2年生

63.5142

58.0093

62.4636

61.3290

2.9226

0.0477

2009.02

3年生

93.6606

84.0455

89.1618

88.9560

4.8109

0.0541

F1

2008.03

2年生

77.9335

80.1286

72.0687

76.7103

4.1669

0.0543

2009.02

3年生

124.7138

127.9302

116.1246

122.9229

6.1032

0.0497

F2

2008.03

2年生

81.2807

75.4624

78.1075

78.2835

2.9131

0.0372

2009.02

3年生

125.8416

113.4118

155.9426

131.7320

21.8687

0.1660

从表7可以看出,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2年生和3年生的蓄积量变化分别在58.0093m3/hm2~81.2807m3/hm2和84.0455m3/hm2~125.8416m3/hm2之间,第1代实生林无论是2年生还是3年生,其蓄积量都是最小的。2年生和3年生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的平均蓄积量都是随着萌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的,呈上升的规律,2年生不同更新代数的平均蓄积量具体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78.2835m3/hm2)>第1代萌芽林(76.7103m3/hm2)>第1代实生林(61.3290m3/hm2),3年生不同更新代数的平均蓄积量具体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131.7320m3/hm2 )>第1代萌芽林(122.9229m3/hm2)>第1代实生林(88.9560m3/hm2)。与2年生第1代实生林相比,2年生第2代萌芽林、2年生第1代萌芽林的蓄积量分别高出16.9545m3/hm2、15.3813m3/hm2,与3年生第1代实生林相比,3年生第2代萌芽林、3年生第1代萌芽林的蓄积量分别高出42.7760m3/hm2、33.9669m3/hm2。对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不同林龄的蓄积量进行方差分析[2],其结果如下表8、9

8 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蓄积量方差分析(2年林龄)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20.66878053

2

10.334

0.1079

0.8994

5.1433

组内

574.6228598

6

95.77

总计

595.2916403

8

9 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蓄积量方差分析(3年林龄)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100.0232179

2

50.012

0.1397

0.8724

5.1433

组内

2148.151359

6

358.03

总计

2248.174577

8

注:单因子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得,F=0.1079

3 结论

1)不同更新代数2年生和3年生的胸径变化分别在7.7~9.6cm、9.4~11.4cm之间,第1代萌芽林无论是2年生还是3年生其胸径都是最小的。2年林龄的平均胸径大小表现为第1代实生林(9.4cm)>第2代萌芽林(9.33cm)>第1代萌芽林(7.8cm),3年林龄的平均胸径大小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11.13cm)>第1代实生林(11.0cm)>第1代萌芽林(9.5cm)。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更新代数的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2)不同更新代数2年生和3年生的树高变化分别在11.2~12.4m、12.7~13.9m之间, 第1代萌芽林无论是2年生还是3年生其树高都是最小的。2年林龄的平均树高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12.3m)>第1代实生林(12.2m)>第1代萌芽林(11.4m),3年林龄的平均树高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13.6m)>第1代实生林(13.4m)>第1代萌芽林(12.9m)。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更新代数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3)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更新代数2年生和3年生的蓄积量变化分别在58.0093 m3/hm2~81.2807m

3/hm2和84.0455m3/hm2~125.8416 m3/hm2之间,第1代实生林无论是2年生还是3年生,其蓄积量都是最小的。2年生和3年生不同更新代数的平均蓄积量都是随着萌芽代数的增加而递增的,2年生不同更新代数的平均蓄积量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78.2835m3/hm2 )>第1代萌芽林(76.7103m3/hm2)>第1代实生林(61.3290 m3/hm2),3年生不同更新代数的平均蓄积量具体表现为第2代萌芽林(131.7320m3/hm2)>第1代萌芽林(122.9229 m3/hm2)>第1代实生林(88.9560m3/hm2)。与2年生第1代实生林相比,2年生第2代萌芽林、2年生第1代萌芽林的蓄积量分别高出16.9545 m3/hm2、15.3813m3/hm2,与3年生第1代实生林相比,3年生第2代萌芽林、3年生第1代萌芽林的蓄积量分别高出42.7760m3/hm233.9669m3/hm2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更新代数的蓄积量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岑巨延. 广西按树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动态模型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1):91~95.

[2] 贾乃光. 数理统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3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