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性编导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基于新媒体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性编导探析

王茜

云南广播电视台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新媒体是一种基于新技术而产生的媒体形态,具有多样化、个性化、可选择等特点,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此种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应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推动节目转型和创新,用更具特色的节目引发关注从而扩大群众基础,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从新媒体对电视节目编导的影响分析入手,探寻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性编导的意义和路径,以期为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奠基。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创新性

前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领域都进入信息化发展新常态,传媒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受信息技术影响尤为显著,媒体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正处于积极转型和升级的关键阶段,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扩大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应注重编导这一核心工作的创新,立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探寻新的发展途径,促进广播电视在新媒体发展中站稳脚步,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影响

(一)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压力增加

新媒体打破了媒介之间和地域之间的边界,使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趋向平等,种种优势使得其占据更便利的资源和传播路径,现代化生活方式影响下,受众更偏爱新媒体,传统媒体受众严重流失,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1]。此种情况下,新媒体依托互联网发展不断推出新鲜、快节奏的节目,满足人们碎片化时间的需求,备受关注并得到推广和喜爱,传统媒体发展受到限制,广播电视节目编导面临巨大压力。然而,相较于新媒体节目,广播电视节目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权威性,具备传播正确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舆论的价值,面对观众流失,应积极寻求创新办法,明确观众需求,突出节目特色,利用优势扭转劣势局面。

(二)编导工作环境更具复杂性

编导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其工作内容贯穿节目制作整个过程,与各个工作岗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每个工作人员都会对编导的工作产生影响。准备阶段,编导需确定节目立意和内容,安排工作设备,合理配置各岗位工作人员;采访阶段,编导需统筹拍摄过程,合理处理和整合拍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与主持人、嘉宾等进行交流与沟通,获取声音和图像;制作阶段,需统一规划节目文稿、画面和声音,既要保障节目整体质量,又要凸显节目特色,编导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避免因小的失误影响节目效果。新媒体背景下,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节目中,与节目形成互动并完成实时评价,编导要接受观众的质疑,考虑其感受和需求,如此一来,编导的工作环境愈发复杂[2]。编导工作环节和流程较为繁琐,面对观众多角度、多层次的要求以及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统筹管理,编导工作难度增加,编导需适应这种工作模式,将工作压力化为创新的动力,为观众带来高水平的电视节目。

(三)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标准有所提升

为了提高节目关注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编导应充分认知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编制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才能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从而提高节目收视率。编导应具备发展眼光和专业知识,把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严选积木体裁,精心完成后期制作,使广播电视节目深入人心[3]。同时,编导制作节目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政治导向、设备和经费等,编导应随机应变,掌控节目走向,因此,新媒体对编导的素质和能力的标准有所提高。

二、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性编导的路径

(一)依托新媒体,创新节目内容

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顺应生活方式转变、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媒体形态,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在发展中与时俱进,认可并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将其优势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推动节目的完善和创新。新媒体背景下,编导需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其融入到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中,优化节目立意和节目类型,严格审核节目内容,提高节目的品质,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4]。同时,编导应强调节目的主流意识,传承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并贴近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将群众关注的、喜爱的新闻动态及时传递到他们手中,增加节目的感染力。编导还需保证节目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利用大数据向群众输送有价值的信息和正确的观念,提高他们的信任度,搭建观众依赖的、可靠的信息平台。

(二)融合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

传播渠道单一是传统媒体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新媒体背景下自媒体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观众通过移动终端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信息,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发布者,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应从中探寻和发现创新路径,整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拓宽传播渠道,推动宣传途径向多元化延伸。编导应分析新媒体的先进手段,将其运用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宣传中,通过多种途径和平台传播节目花絮,激发观众的兴趣,吸引更多目光,逐步扩大群众基础。当前,人们依托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终端获取信息,新媒体形式的网络平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编导人员应在保留传统节目优质内容和精华的同时融入新媒体技术,适当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途径宣传节目,同时增加互动环节,满足观众分享欲,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倾听观众的心声,使节目尽可能满足多数群众的要求,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利用新技术,深化节目内涵

新媒体不仅使信息传递方式发生改变,还能够依托先进技术丰富节目形式,优化节目画面内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应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升级节目画面效果和声音效果,从而提高节目品质。编导需了解和掌握先进技术,与编辑人员共同设计节目预期目标,依托新技术强化节目效果,为观众呈现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同时,编导需利用新技术深化节目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商业元素有机融合,观众感受视听震撼的同时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多元文化交融。例如,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竞赛,既为观众营造出竞赛的紧张感,又使他们沉浸在传统诗词的韵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节目以文化为导向,牢牢吸引观众的目光。此外,编导应不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重新审视节目的市场定位,用进步的眼光看待未来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节目进行升级和创新,为观众呈现有特色、有内涵的节目。

三、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应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创新意识和能力,丰富节目内容,积极融合新媒体拓宽节目宣传渠道,深化节目内涵,提升节目质量和价值,制作出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提高节目收视率和影响力。新媒体为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契机,编导应把握新时代群众需求,积极应对时代带来的挑战,使节目更加现代化、信息化、个性化,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在竞争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性编导[J].记者观察,2022(03):49-51.

[2]陈怡明.基于新媒体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性编导探析[J].新闻传播,2021(12):141-142.

[3]佘银赢.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性编导[J].传媒论坛,2021,4(05):163-164.

[4]李德祥.基于新媒体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性编导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