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勘查措施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勘查措施方法研究

任志渊1,张泽平2,詹万永3

1.身份证号:152723199207221512

2.身份证号:152723199201053917

3.身份证号:352224197911174710

摘要:在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相对较多,且呈现了分布广、破坏力大等特点。加之受到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使得资源开采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质结构受到了影响,使得地质灾害发生几率不断提升。因此在现阶段发展中就需要从减少地质灾害入手,针对地质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完善防治措施,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基于此,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勘查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措施

引言

部分矿山开采企业为了能够实现其自身经济效益的增长,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只是单纯注重经济效益,并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整个矿山开采中,普遍都是以机械设备开采及工程技术手段为主,由于无法实现对现有设备以及技术手段及时有效更新,导致各种不同类型技术在应用时的作用和价值并不是很明显,引发的问题相对比较多,势必会导致诸多矿山环境出现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这不仅会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因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于人身安全也会造成严重危害。

1地质灾害的类型

1.1采空区引发的塌陷

在矿山中采空区塌陷属于比较常见的灾害之一,因矿山中采空区属于主要的作业区域,因此很容易产生地质灾害问题。在开采过程中不仅可以转变地质结构,同时也会产生出掏空等问题,最终引发了采空区塌陷灾害。目前采空区引发的塌陷主要以人为因素为主,如在矿山开发中由于工作人员并未掌握科学的开发方式与方法,或是在工作中所使用的技术并不满足标准要求,使得采空区中的重力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顶板岩层中所需要承受的压力,最终造成顶板出现断裂、破碎等问题。其次,受到开采过度的影响,使得岩层的实际影响范围有了明显地增加,很容易在地表上出现塌陷等问题。

1.2边坡失稳、滑坡

边坡失稳、滑坡同样属于常见现象,属于矿山工程频发灾害种类,一旦发生失稳、滑坡,将会影响露天矿厂作业,需要高度重视。当矿场选址位于山坡下方时,会因为天气、采剥失调等,增加事故风险,再加上陡峭的山体,山体滑坡灾害极易出现。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同样地质灾害也较多,属于灾害频发地区。滑坡、崩塌等比较多发,灾害发生数量频繁。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除了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外,为了强化防治效果,还应该搭配工程措施、法律措施等,做到双管齐下。

2地质灾害勘察技术

2.1地球信息技术

在地质灾害勘察中地球信息技术属于比较常见的技术,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遥感技术。宏观层面来讲,就是针对大面积区域做出相应的解释,因比例尺不同,所以借助遥感技术能够为航卫片解释提供支持。借助解译工作能够提高工作的便捷性、直观性与准确性,从而提升工作质量,满足勘察要求。第二,定位系统。定位系统有着覆盖面积广泛、精准度高等特点,借助定位系统用户可以完成无源设备工作,加之这一系统所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少,具备便捷、成本低等优势,因此这一技术已经成为了地质灾害勘察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尤其是对于矿山野外环境等的考察来讲,借助GPS定位仪能够及时采集数据与信息。

2.2浅层地震影像法

在应用该法时,反射波最佳偏位移技术为其核心技术,在勘查过程中,实施该法进行勘查,会用到折射波、反射波、有规律的面波等,并且不同波的分析自然也是不同的,举个例子来说,折射波比较适合在波组抗差异比较大的条件下应用,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反射波回传时间上的不同,针对反射界面实施深度分析,并且在其基础上判定出反射界面的实际情况,最后得到滑坡发生的概率大小;而反射波则在浅层基岩层快速探测、覆盖层速度比较稳定的区域中应用,工作人员一颗按照同轴数量特征来分析界面倾角、上覆介质速度等内容。

2.3物理勘查

除了掌握灾害情况外,现实工作中,还需借助物理勘查,全面分析土壤岩石等。结合现实经验可知,物理勘查方法存在两种形态:浅层地震法是其中一种,应用范围较广。这种勘探方法适用性强,原理是运用地震波分析岩层、土壤情况,针对浅层次的地质,采用这种勘查技术,效果更加理想。浅层地震法囊括了特殊处理技术(反射波、折射波)等,优点在于精确度较高,在实际运用中,成本较低,值得大面积推广。除此之外,还有高密度电阻率法。该方法也有独特优势存在,是以导电性差异(岩石和土壤的)作为基本原理,在此条件下进行的地质勘探,在整个勘探环节中,需要稳定的电流场,因为岩土的传导性在电流的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特征,因此分析电流分布,可以从不同角度掌握地质情况,优势比较突出。

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目的在于消除滑坡的危害,需要以滑坡防治原则为依据,尽量避让,尽可能的采取措施来预防,尤其是一些大型滑坡。但并非所有滑坡皆可避免,对于那些很难避免的滑坡,我们只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尽量将其根治,不留有后患,既要稳定滑坡,同时还要每月投资。具体来说,防治滑坡的思路为:增加阻滑力或者减少下滑力。前者的措施主要为坡脚压载,并采取多种支挡措施;后者则主要根据滑坡发生的内部因素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比如排除地表水与地下水、在滑坡上部进行削坡、减载等。,滑坡勘查与治理的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可能引发的危害,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证。在以往的防治治理工作中,我们有成功也存在失败,成功时可彻底根治,不留有后患,失败的根源则在于对滑坡的认识度不足,采取的措施不当,甚至造成了更大的灾害。

3.2地质安全防护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矿山地质塌陷以及边坡失稳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力度。首先要做的一点,是对矿山地质区域范围内自然灾害情况展开调查,同时要对边坡以及排水进行设计和治理。在重点区域范围内,对排水进行科学合理设计规划,同时要保证边坡设计以及排水治理等各项工作能够以规范化方式进行有效实施。另外,开采作业治理人员要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在整个矿区地段范围内,对符合要求的相关设施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尽可能避免出现矿山开采设备作业在现场出现问题。其次,采取有针对性对策,保证整个现场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工作人员自身责任以及安全意识要得到强化,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矿山长期开采工作给予足够关注和重视。在矿山长期开采设备作业实施过程中,要在施工现场各项工作完成之后,保证填平边坡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避免由于长期开采作业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虽然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长期高强度的开采矿产资源,会对地质与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并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这样除了会破坏生态环境之外,还会对地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增强对矿产企业的管控,而矿产企业则应在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保护地质环境,构建合理的地质灾害预防机制,提高矿产企业安全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莫涛.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1(05):184-185.

[2]韩磊.矿山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和水文地质灾害防治[J].中国金属通报,2020(08):199-200.

[3]葛稳强.岩土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0(03):243-244.

[4]车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勘查措施方法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11):228-229.

[5]于贺艳,刘杰.刍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的控制[J].低碳世界,2017(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