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4

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研究

张珊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可观,经济平稳运行,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以来,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疫情的反复无常以及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虽然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冲击,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并高效利用外资,成为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要考量的因素。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经济大省,目前也是我国推进中西部发展,以及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外贸发展情况中其贸易规模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在全国特别是对西部地区而言,其对外贸易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通过分析对外贸易在四川省的情况,包括其增长和发展结构中的比重,特别是在考虑叠加疫情影响的因素下,提出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以及对策,以供在四川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参考。

关键词: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新冠疫情

一、四川省对外贸易规模

四川省的对外贸易规模自2000年以来,位居全国6~11名期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四川省对外贸易总额在全国范围来看占比不大(如表1),但总体呈不断稳步增长态势,于在2020年实现亿美元总额大关(详情数据见表2)。增速除了在2015年及2016年为负增长外,其他年份均处在增长状态。截至笔者数据采集的2022年4月,四川省2022年1-4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32亿元,规模居全国第八位,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增速位列全国第七,处于向好的正常发展区间。总体来看,四川外贸形势较好,进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且在四川省政府的一系列稳增长促贸易政策下,外贸并未因疫情而受到明显冲击。

表1 2021年全国贸易十强省份及其进出口总额(亿元)

排名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第4名

第5名

第6名

第7名

第8名

第9名

第10名

省份

广东

江苏

浙江

山东

福建

四川

河南

辽宁

安徽

湖南

进出口总额

82680.3

52130.6

41429.1

29304.1

18449.6

9513.6

8208.1

7724

6920.2

5988.5

表2 1998-2021年四川省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按照官网的统计方式,笔者此处以美元展示。

二、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

2012年至2018年,四川省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额出现先增后降的态势,目前依然超过一半比重。其中机电产品为进出口的主力产品,并不断增长,详见表3。

首先,从进出口的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总体发展比重远超一般贸易。在2012至2021年的10年间,四川省对外贸易中的加工贸易总额,每年都不低于40%的比例,并展现出先降后增,在2020年达到历史高点63.5%,于2021年下降至53.7%,总体稳定在超过一半比例。

从一般贸易的角度来看,在2012至2021年的10年间,在对外贸易总额中,一般贸易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最低比重于2020年达到20.8%,并在2021年回升至24.9%,比重情况虽然整体下降,但稳定在不低于20%的水平。

表3 2012至2021年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

年份

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

2021

53.70%

24.90%

2020

63.50%

20.80%

2019

60.80%

26.50%

2018

56.30%

30.60%

2017

56.20%

30.30%

2016

55.40%

33.20%

2015

45.30%

40.50%

2014

40.50%

39.30%

2013

42.10%

42.20%

2012

48.50%

40.30%

其次,在进出口产品结构中,机电进出口成为四川省的主力军。从2017年到2021年,机电进出口比重不断攀升,并于2020年出口达到占同期四川外贸出口总值的87.7%,进口则达到占同期四川外贸进口总值的90.4%,拉动四川整体出口增长。随着四川省政府出台促外贸稳增长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入驻,有效带动了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外贸产业集群效应会持续显现。

表4 四川省机电进出口(亿元)与占比情况

商品类别

机电

年份

进出口

增幅

占比

出口

增幅

占比

进口

增幅

占比

2021

7978.2

11.12%

83.86% 

4677.3

14.50%

81.90%

3300.9

6.30%

86.80%

2020

7179.56

25.60%

88.80%

4082.43

27.50%

87.70%

4082.43

23.20%

90.40%

2019

5710.91

13.4

84.4

3197.42

18%

82.10%

2513.48

8.10%

87.50%

2018

5034.57

31.9

84.6

2709.81

35.70%

81.30%

2324.76

27.70%

89.0%

2017

3818.1

51.6

82.9

1996.88

51.10%

78.70%

1821.22

52.10%

88.10%

另外,2021年四川省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为6092.1亿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第一大进出口主体,占64%,总体保持在不低于40%区间,是进出口的主要主体。民营企业进出口总体不断增加,并于2021年达到历史高点2676.6亿元,占全省进出口额比重创新高至28.1%。可见民营企业增速加快,但外商投资企业仍是进出口主力。国有企业进出口占比不高,比重在10%上下并呈下降趋势,目前在7.80%。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在于,民营企业进出口不断创新高。2021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2676.6亿元,同比增长44.8%,高于全省进出口整体增速27.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实现快速提升,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28.1%,较2019年提升4.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对四川外贸的贡献率高达80.5%,民营经济对于外贸和进一步助推经济发展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详细数据见表5。

表5 2014至2021年四川省各经济类型进出口额(亿元)与比重

年份

外商投资企业

比重

民营企业

比重

国有企业

比重

2021

6092.1

64%

2676.6

28.10%

741.7

7.80%

2020

5719.8

70.80%

1843.3

22.80%

513.6

6.40%

2019

4565.9

67.50%

1622.7

24%

262.25

11.80%

2018

3893.1

65.50%

1351.8

22.70%

698.6

11.70%

2017

3136.7

68.10%

928.5

20.20%

539

11.70%

2016

2066.1

63.30%

832.8

25.50%

363.2

11.10%

2015

1660.2

52%

1127.9

35.40%

401.8

12.60%

2014

2110.4

48.90%

1467.3

13.40%

501.7

11.60%

最后,从进出口贸易对象来看,出口对象多样化。2021年,美国、东盟、欧盟,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为四川前5大贸易伙伴(详见表6)。 自2014年至2021年,美国和东盟、欧盟占据四川省对外贸易前三位置(见表7)。目前美国作为四川外贸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口方面,四川从美国的进口主要是一些加工贸易的元器件投入型产品,涉及到美国对华技术禁运的产品很少,即使中国和美国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所以中美贸易摩擦对四川的进口总体没有大的影响,对美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21年四川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700.9亿元,同比增长53.8%,增速高于全国38.8个百分点。国务院批复同意四川省的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区的数量达到6个,数量居全国第五位。

表6 2021年四川省同主要国家(地区)进出口额(亿元)与增幅

国别(地区)

进出口

进出口增幅

出口

进口

美国

2023.1

17.50%

1162.8

860.3

东盟

1818.5

16%

1319.0

499.5

欧盟

1730.6

13.20%

1053.7

676.9

中国台湾

518.7

2.60%

61.9

456.8

中国香港

493.7

20.50%

484.2

9.5

此外,2021年,四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956.4亿元,增长20.4%,占31.1%。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通道已经由海洋运输开始转化为陆路和海路并重的运输方式,四川成为了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桥头堡,使得与东盟、欧盟的对外贸易量均在 2016 年后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且这种趋势持续到 2021年仍没有下降痕迹。其对四川外贸易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此前建立起的的贸易通道和网络对四川而言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四川省对外贸易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分析的是进出口总额与其GDP之比,分析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里主要是对四川省进出口进行分析。纵观四川省2014年至2021年的出口贸易额以及当年的 GDP 水平,依存度数据总体位于10%-20%区间范围(详见表7)。在2015年及2016年短暂占比下跌之后不断增加,呈稳步上升态势。该占比区间显示四川省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并不高,但趋势也表明外贸对四川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加强。

表7 四川省进出口依存度变化情况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进出口额

4314.7

3190.2

3263

4605.9

5947.8

6765.9

8081.9

9513.6

出口额

2754

2056.5

1847.5

2538.5

3334.8

3892.3

4654.3

5708.7

GDP

28891.3

30342

33138.5

37905.1

42902.1

46363.8

48598.8

53850.8

出口贸易依存度

9.53%

6.78%

5.58%

6.70%

7.77%

8.40%

9.58%

10.60%

进出口贸易依存度

14.93%

10.51%

9.85%

12.15%

13.86%

14.59%

16.63%

17.67%

具体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四川省的进口贡献率不高。如从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这三驾马车对于四川经济的贡献来分析,则外贸出口对经济的拉动需要加强。而这也反映出,四川省经济发展对于出口贸易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较低,四川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远远低于全国的总体水平,所以即使是数据新高的2021年四川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只有 17.67%,与经济居于首位的广东相比,其2021年外贸依存度约68%,还有较大差距。

得益于四川省的比较优势,如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中国沿海城市便宜,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舒适的人文生活环境。以及政策推进的支持力度,如针对市场参与主体的退税减税降费,物流保障方面则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从而保证四川外贸总体形势向好,进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和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四、四川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就经济总量来看,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年鉴数据分析, 2015年至2021年,四川省生产总值的绝对值逐年递增,2014 年至 2021 年,四川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六位。从增速来看,四川省的GDP增幅和全国GDP增长趋势保持一致,并呈现略高于全国水平(详见表8)。

表8 全国与四川省GDP及增长率

纵观近年四川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其仍然是处在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动地位,即贸易顺差地位,四川省的出口总额仍比商品的进口总量大,外贸数据显示四川省商品出口总额有着波动上升趋势(详见表9)。

表9 四川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情况(亿元)

进口额

1560.7

1133.8

1415.5

2067.4

2613

2873.6

3427.6

3804.9

出口额

2754

2056.5

1847.5

2538.5

3334.8

3892.3

4654.3

5708.7

总体而言,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 四川省 GDP 及进出口总额的增速都在逐步增加,在小幅波动中呈现出更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劣势

四川地处中国内陆西南腹地,从地理位置来看,贸易进出口需要计算货运成本和交货周期,比之交通便捷的沿海城市,四川在交通上没有先发优势。此外,四川的贸易历史也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在沿海贸易发展迅猛、以及中国在经济发展前期对于沿海和特区经济建设在政策上支持的情况下,四川处于产业专业的承接端,先天在贸易发展方面较之沿海起步晚。再从外贸结构进行分析,四川省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相对不足。

一方面,四川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大,这也对应了机电产品集群的区域也是进出口比重较之匹配的货源所在区域。而四川省内的机电产品企业多负责产业链中的组装程序,产品开发、售后和其他缺乏高附加值生产环节,技术性门较低。因此,产业链的产品是盈利的底部,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不利于四川省企业的品牌化发展。

另一方面,四川省加工技术贸易出口额占据产品总出口额的50%以上。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等产业能够为集群化发展带来外贸发展动力,但这种加工贸易多以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企业为主,也就说明了四川省在对外投资贸易发展中的转型空间还很大。

此外,对外贸易在四川省的发展中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力军,缺乏有民营或自身竞争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优势,总体上尚未形成头部企业引领的带动效应,以及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外贸产业集群,不利于打造产品的企业形象,这将限制四川省外贸商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细化则有以下。

1.贸易商品结构单一,高科技产品进出口比重较低

四川虽然拥有较齐全的工业门类,但工业产业对外贸的支撑并不显著。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制造和维修等传统优势产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外贸领域建树甚少。2021年四川省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进出口占比为83.86%,其次为农产品占比1.6%左右,这说明四川省对外贸易缺乏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四川省对外贸易产品还存在的劣势是低增值性。尽管进行了调整,随着近几年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持续增长,但是四川出口商品结构依然有待提升。

此外,四川省外贸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力,2021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28.1%,有外贸实绩的民营企业达5785户,同比增长15.4%。民营企业最具活力但份额并不高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在企业中科研经费和高新人才投入的足够资金支持,这就导致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缺乏,进一步导致四川省在对外贸易中势必会影响其竞争力,需要在技术进行创新研究领域不断完善优化。

2.产品差异化不够,专业外贸人才缺乏

在本土具有特色优势的产品方面,如四川的白酒、茶叶等由于受专业外贸人才缺乏、产品差异化不够和市场开拓不足等因素影响,国内品牌优势并未转化为外贸出口优势。2021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54.5%,全省民营经济缴税(含海关代征收入)4251.4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省税收总额的65.5%,民营经济对四川省经济的拉动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进出口方面,民营经济对外贸的贡献需不断加强。

加上在全球产业链中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意识,没有销售网络。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形式复杂,对于企业缺乏一个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来说,议价能力不强,则意味着公司盈利空间的压缩。其次,缺乏合理的综合营销传播计划的,传统的通信单信道,则难以形成一体化传播效应。最后,传播的缺乏创意的内容,粗糙的传统的广告,很难给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要求,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新形势下的外贸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外贸人才短缺和科研工作人员的不足已成为我国目前四川省中小外贸企业进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功能障碍。很多中小企业意图开拓国外市场,受限于对国外市场和规则不熟悉,对贸易流程和方式不清楚,缺乏复合型丰富经验的人才支持,使得扩张脚步受限。由于四川外贸以机电进出口为主,省内民营中小型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吸引不够,更多国际贸易人才更愿意前往沿海就业,使得外贸不能使挥出更大的动力。

五、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一)国家和政府层面制定并推动有利的贸易政策

目前政府积极牵头打造的产业集群已经成果显现,但还需要继续完善贸易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化进程,构建标准化物流体系,继续推动物流供应链建设,从而保障贸易运输的便捷性,降低物流的成本和提高时效性。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拓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渠道,并优化进出口流程,加强外贸服务部门的管理,促进跨境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等一系列措施。

助力企业发展。继续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缓解企业在疫情下的生存压力,保生产稳就业,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贸易活动,发挥其在市场环境中的灵活性和活力。

充分全面利用人口优势。除了把握青壮年劳动力,发展乡村振兴中分散的农村劳动力也不容小觑。按照长尾理论,汇集利用留守的女性和弱势群体劳动力,可以通过引进加工贸易,或承接沿海的产业工厂,就地当地利用资源,从而既解决就业问题又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打通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县城城镇化。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属于四川的名片,正如电子产品会让人下意识联想到广东,小商品则会联想到义乌,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区的城市名片。当然,想要突破这种桎梏,产业集群是关键,除了本身机电产品的集群,其周边产品或产业链的打造也是至关重要,最终是要使得这个产业的发展成本降低,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营商环境具有能够支撑资金流入的吸引力,拥有使企业实现发展盈利的可行性。这些都将有利于四川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企业自身要加强产品创新

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水平,并选择合适的行业平台,提高平台的运营能力,完善出口物流环节。选择合适的国际结算方式,吸引复合型外贸人才,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整合营销沟通水平,优化拓展营销渠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

目前网红经济、直播带货已成为常态,要发掘自身特色产品,提高品牌意识,打造差异化产品,以全局观、创新思维、大数据思维、网络思维和战略思维开展业务运作以及规范管理等促进自身业务的发展。

(三)抓住时代发展趋势的机会

国家要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并持续推进高质量 “一带一路”建设。随着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外资加大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的工作任务,四川省应抓住当前机遇,积极参与促进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国战略。四川省在此方面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并完成自贸区建设,已着力打造更好的贸易营商环境。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为四川省企业对外经济贸易市场发展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抓住时代趋势,助力实现四川省外贸稳定向好发展。

六、 结语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第一经济大省以及西部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四川省的对外贸易起步较沿海晚但通过多年不断稳步发展发展,目前整体已达到中上水平。但是要面对一个不断变换的内部和外部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特别是在疫情影响尚未结束的当下,首先要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保障区域外贸良性向好发展并支持国家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四川省对外贸易相应的改造和升级,就此四川省对外贸易的发展除了在保持和发挥自身优势以外,还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充分展现其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韧性。

参考文献

[1]谢晓英.四川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2]周梨,王红杰.基于回归分析的四川进出口总额影响因素研究[J].成都: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 

[3]丁英.“一带一路”视野下四川对外开放研究 [J].成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5.

[4]彭红碧.新常态下四川外贸的发展路径[J].成都:开放导报,2016.

[5]葛春凤.广东省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J].广州:葛春凤,2008.

作者简介:张珊(1993年—),女,四川,汉,硕士研究生,助教,经济与贸易,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