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何秀萍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分析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行PICC置管的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在2018.04月至2022.04月住院期间,入选患者共92例,利用红绿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6)与研究组(针对性护理,n=46)。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理状态、并发症、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在HAMA评分与HAMD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依从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交功能评分上,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肿瘤PICC置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字】艾滋病合并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心理状态;并发症

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反复穿刺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感染和职业暴露的风险性[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穿刺方法,具有导管留置时间长、穿刺次数少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2]。但是在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期间,容易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置管效果[3]。因此,临床加强对PICC置管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本文就针对性护理用于艾滋病合并肿瘤PICC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此次研究开展时间在2018.04月至2022.04月2020.04~2022.04,实验对象为92例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按照红绿双色球法分为2组,每组例数为46例。研究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17例;年龄区间范围在35岁至72岁,平均(53.89±6.23)岁;艾滋病病程6个月~7年,平均(3.58±1.02)年;肿瘤病程3个月~4年,平均(2.14±0.44)年。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36岁-73岁,平均(53.26±6.12)岁;艾滋病病程5个月~7.2年,平均(3.62±1.05)年;肿瘤病程4个月~4.3年,平均(2.16±0.45)年。对比两组性别例数、年龄范围、艾滋病病程及肿瘤病程的分布情况,P>0.05。此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艾滋病伴肿瘤;(2)均为首次接受PICC置管者;(3)年龄>18岁;(4)意识清醒,能够简单沟通者;(5)同意加入此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1)并发严重器官衰竭或出血者;(2)存在暴力倾向者;(3)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者;(4)病历资料不齐全者;(5)治疗中途转院或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PICC置管方法

两组均接受PICC置管,具体方法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心静脉导管,为其佩戴一次性口罩与帽子,指导其维持平卧姿势,上臂部位扎上止血带,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后松开止血带,做好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后,护理人员穿戴无菌手术衣服,佩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整个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穿刺成功后将导管慢慢送至理想位置,完成后固定好导管。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置管前进行常规宣教,告知置管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其保持导管畅通。

研究组展开针对性护理,详细方法为:

(1)健康宣教:置管前,护理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和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介绍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点,着重强调PICC置管维护的重要性及方法,让患者了解PICC置管流程,积极参与PICC置管维护工作,提高治疗配合度。

(2)心理沟通:置管前,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了解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等,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采用简单直白的话语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点,重点介绍PICC置管对病情稳定的积极作用,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打消其顾虑;通过播放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列举本院治疗成功案例,举办病友交流会,舒缓其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3)置管护理:置管过程中严格坚持无菌操作原则,注意患者的针头,特殊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减少职业暴露风险的发生。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穿刺前仔细消毒局部皮肤和穿刺用具,置管时动作轻柔,送管过程中叮嘱患者呼吸均匀、身体放松,置管结束后慢慢拔出导丝。

(4)置管后护理:置管后24h在无菌环境下更换贴膜,一周更换1~2次,每日检查导管状态,每周冲洗更换一次肝素帽或正压接头以及更换导管贴膜,防止发生导管感染。每次完成输液后,利用生理盐水冲管,采用正压方式封管,并且动态观察输液情况,一旦出现感染等不适症状需要立即处理。

(5)并发症预防护理:置管后叮嘱患者不可大声咳嗽或剧烈运动,注意睡眠姿势,避免发生导管脱落情况;时刻关注导管情况,不能扭曲或折叠导管,防止出现导管堵塞;定期更换敷料和正压接头,并在无菌原则下进行上述操作,避免发生感染;对于血液黏度高以及需要长时间置管者,需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防止发生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评估标准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AMA量表以7分为界,HAMD量表以8分为界,分数越低,评定为心理状态越良好。

(2)并发症发生情况:仔细记录感染、导管脱落、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的例数,计算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3)治疗依从性,判断依据:①干预后患者完全遵医嘱配合治疗,评定为完全依从;②干预后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提醒方可配合治疗,则视为部分依从;③干预后基本上未遵医嘱配合治疗,视为完全不依从。依从率为完全依从与部分依从之和。

(4)生活质量:评估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量表从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交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计为0~10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生活质量越良好。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患者相关指标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法、卡方(x2)检验法,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评价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的差异

干预前,在HAMA评分与HAMD评分上,研究组分别为(18.63±5.36)分、(19.24±4.32)分,对照组分别为(18.78±5.24)分、(19.85±4.17)分,两组分数对比差异不大(t1=-0.138,t2=-0.687;P1=0.891,P2=0.494,P>0.05)。

干预后,研究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分别为(9.59±2.04)分、(10.33±1.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85±4.12)分、(14.67±2.59)分,对比差异显著(t1=-6.286,t2=-10.253;P1<0.001,P2<0.001,P<0.05)。

表1 干预前后两组HAMA和HAMD评分差异性对比

分组

干预前

干预后

HAMA

HAMD

HAMA

HAMD

研究组

18.63±5.36

19.24±4.32

9.59±2.04

10.33±1.25

对照组

18.78±5.24

19.85±4.17

13.85±4.12

14.67±2.59

t

-0.138

-0.687

-6.286

-10.253

P

0.891

0.494

<0.001

<0.001

2.2 评价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中感染2例、导管脱落1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7%(5/46);对照组中感染5例、导管脱落3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血栓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26%(13/46);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420,P=0.036,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分组

n

感染

导管脱落

导管堵塞

静脉血栓

并发症例数

χ2

P

研究组

46

2

1

1

1

5

4.420

0.036

对照组

46

5

3

2

3

13

2.3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率的差异

干预后,研究组中完全依从24例、部分依从19例、不依从3例,依从率为93.48%(43/46);对照组中完全依从18例、部分依从17例、不依从11例,依从率为76.09%(35/4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5.392,P=0.020,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分组

n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χ2

P

研究组

46

24

19

3

93.48

5.392

0.020

对照组

46

18

17

11

76.09

2.4对比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交功能评分分别为(87.52±6.24)分、(86.35±5.12)分、(88.72±4.59)分、(83.93±5.03)分,均高于对照组(72.50±5.32)分、(71.67±6.33)分、(76.43±5.24)分、(73.24±4.18)分,对比差异较大(t1=11.599,t2=12.225,t3=11.962,t4=11.906;P1<0.001,P2<0.001,P3<0.001,P4<0.001,P<0.05)。

表4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组

生理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社交功能

研究组

86.52±6.24

86.35±5.12

88.72±4.59

83.93±5.03

对照组

72.50±5.32

71.67±6.33

76.43±5.24

73.24±4.18

t

11.599

12.225

11.962

11.906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艾滋病属于一种慢性且致命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感染HIV病毒所致,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与死亡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4]。肿瘤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些年来其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艾滋病与肿瘤常并发出现,通常需要静脉输液治疗,这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的危险性

[5]。PICC置管的出现有效减少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性,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但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较多,影响置管效果,故需要加强对PICC置管的护理干预[6]

既往临床对PICC置管主要采取常规护理,但护理效果不理想。针对性护理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其坚持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全方位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等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7]。此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其HAMA评分、HAM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升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是:相较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更加重视主体差异性,通过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合适的护理方案,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分析其原因是:相较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加强置管前心理护理,通过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点、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列举本院治疗成功案例等方式舒缓患者焦虑、紧张、害怕等负性情绪;通过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其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此次研究发现,在治疗依从率与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交功能)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护理配合度,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是:相较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通过健康宣教可以加深患者对PICC置管流程及维护的了解,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通过置管后护理,能够防止患者发生各种不适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9]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用于艾滋病合并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舒缓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崔静,慕华.护理风险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2):178-180.

[2]黄蓉.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9):147-148.

[3]欧阳莎.微信平台联合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在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4):168-170.

[4]王雪.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静脉输液港置管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6):229-231.

[5]王平,袁红香,夏平.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接化疗泵的应用护理[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7):843-846.

[6]胡梦玲,袁旭晶,刘波.微信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9):1141-1144.

[7]史小娟.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0):1810-1812.

[8]黄蓉,王佳丽,杨婷婷,等.保护动机理论在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8):65-68.

[9]田睿红,张涛.护理干预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8):1037-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