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康复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9
/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康复进展

袁云川1 ,杨翠莲2通讯作者

1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万州  404000 2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神经痛为带状疱疹患者并不少见的病症,对其日常生存质量形成负面干扰。所以,针对带状疱疹患病后遗神经痛患者需开展积极治疗干预,而针灸康复治疗方法是相对安全、治疗效果优、病症再次复发情况低、耐受程度高的方式,在带状疱疹患病后遗神经痛患者中运用较为广泛。此文对于针灸康复治疗形式使用于带状疱疹发病后而后遗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相关研究新进展情况予以总结。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导致的皮肤疾病,发病较急,患者存在较多疱疹表现,一些患者于自身疱疹得以消除之后,还是会存在神经痛感受,对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性带来严重负面干扰[1]。故需给予此类患者积极康复治疗干预,促进其病情获得一定程度缓解和改善,西医药治疗方式虽然存在一定治疗效果,但存在较多副反应情况,且停止使用西药之后容易出现病症再次复发情况,具备运用局限性[2-4]。针灸康复治疗方式不但治疗此类患者的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具备一定治疗干预优势[5]。下面对于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干预方法及其在带状疱疹患病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情况给予探究。

1.毫针康复治疗方式

这种方法是采取手法使毫针送进对应穴位,可调和患者体内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得到经络及疏通、祛邪并扶正的效果[6]。对带状疱疹且后遗存在神经痛的患者实施毫针康复治疗时,可在其夹脊穴实施斜刺操作,且给予疼痛位置阿是穴围刺干预,能够改善其疼痛程度。也可选择此类病患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气海穴、天应穴、华佗夹脊穴、支沟穴、行间穴等予以针刺,得到通络和益气的效果,进而减轻其疼痛感受[7]

2.电针康复治疗方式

此种形式是使用毫针送进患者腧穴,在得气之后联合一定脉冲电流刺激,对体内经络之气实施调节干预。为带状疱疹病后具有神经痛患者选择阿是穴、外丘穴、金门穴、梁丘穴、跗阳穴、阳交穴等实施刺针,并连接电针治疗设备,可促进疼痛感受减轻,改善睡眠质量[8]

3.火针康复治疗方式

此康复治疗形式是将金属材质较粗的针给予烧红,然而刺进穴位,之后给予取出,能够对穴位形成刺激效果,且可得到升散和温阳的功效[9]。对带状疱疹且遗留神经痛的患者采取烧红的火针对心俞穴、膈俞穴等给予刺入,可缓解其疼痛,提升其生存质量。此外,给予此类疾病患者足三里穴、太冲穴、阳陵泉穴、阿是穴、三阴交穴等火针干预,也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状况。

4.灸法康复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法是依据灸法给予干预,依据灸之温和的热力,得到散邪和祛寒、固脱并扶阳的作用,且依据升散效果达到引其热力外行的目的[10]。针对带状疱疹患者残存神经痛时,分析各个腧穴的热度敏感性,对于敏感性较高的两个穴位给予艾条热灸,还可联合使用针叩刺干预,增强止痛作用。

5.刺络放血及火罐拔罐康复治疗方式

刺络放血干预是采取梅花针、三棱针、毫针等给予皮肤刺入,将络脉、腧穴等实施破开进而使其流出血液,存在祛除瘀血、促进新血形成的作用,结合火罐拔罐干预,能够促使恶血及瘀血得以有效清除,进而减轻疼痛程度[11]。对于带状疱疹发病之后遗留存在神经痛的患者,实施刺血后放血叠加拔罐干预,可尽快降低患者疼痛感受。而且,给予此类患者起初存在疱疹的位置给予点刺操作,然后实施闪火拔罐干预,也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情况[12]

6.穴位注射康复治疗方式

这种方法是于经络、腧穴或是压痛处、皮肤下面阳性反应处注入药液,进而实施康复治疗干预[13]。在带状疱疹患病后遗留具有神经痛的患者夹脊穴、阿是穴给予注入臭氧水,能够有效减轻其腰背处疼痛。而在此类患者疼痛位置相关神经部位选择夹脊穴等,注入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等药液,则可减轻其疼痛,且改善其负面心理,促进其尽早康复[14]

7.小结

带状疱疹发病之后残存神经痛感受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需对患者积极开展康复治疗干预,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受情况,提升其生存质量。近些年,针灸康复治疗形式在带状疱疹发病之后而后遗存在神经痛患者中得到进一步推广使用,然而仍然需要给予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在针灸康复治疗此类病患的机理方面需要加入研究力度,且增加后期治疗效果的随访分析,进而为该病的针灸康复治疗提供支持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同心,岳铭坤,夏宇,等.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5):800-808.

[2]焦洋,张琳. 疏风解毒汤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SP、NK-1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6):143-145. 

[3]李雪波.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4):144-145.

[4]田俊丽,杨一民,游爱萍,等. 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养生保健,2022,40(4):33-35.

[5]钱馨,刘涛峰,袁爱红.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Meta分析[J]. 光明中医,2022,37(7):1241-1245.

[6]谢欢,彭拥军,吴科锐,等.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及镇痛效应的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1,27(18):1416-1425.

[7]陈思宇,曾婧纯,刘琨,等. 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图谱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8):2695-2701.

[8]苏鑫,王静. 针灸联合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10):1584-1585.

[9]徐慧娟,杨耀忠,陈晓晖,等. 基于"扶正祛邪"法的针灸疗法干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2):29-32.

[10]王向辉.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探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3):213-215.

[11]王雪梅,张宝,于涛. 针灸联合加巴喷丁胶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SP和NPY水平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21,34(8):133-135.

[12]汪贤梅. 温针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20):56-57.

[13]蔡颖.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研究[J]. 当代医学,2021,27(6):100-102.

[14]焦洋,张琳. 疏风解毒汤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SP、NK-1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6):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