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分析

邓晶 ,王晓琴

京山市人民医院  湖北  431800

【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白蛋白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3.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比治疗前得到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应用白蛋白治疗能够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蓝光照射;白蛋白治疗;胆红素

新生儿从母体内娩出后,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较差,还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出生后28天以内的治疗干预,可以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新生儿出生后容易出现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速率较低,不能有效将胆红素转变成为结合胆红素,所以消除速率较慢,另外一些早产儿存在着胆红素的代谢缺陷[1]。间接胆红素具有很高的亲脂性,特别是与富含脑磷脂的脑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其能够轻易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神经细胞,而间接胆红素对脑神经细胞的神经核细胞进行结合后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黄疸通常采取蓝光照射治疗,在此基础上通常采用白蛋白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据此研究了以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选取我院妇产科出生的120例足月新生儿,胎龄37-39周,平均胎龄38.1±4.5周。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胎龄37-39周,平均胎龄38.05±3.93周;体质量3036-3111g,平均3043.61±385.01g;身长46.67-50.12cm,平均身长49.11±4.52cm。研究组采用白蛋白治疗,胎龄37-38周,平均胎龄38.1±3.14周;体质量3022-3175g,平均3042.64±354.17g;身长47.17-49.88cm,平均身长47.52±5.06cm。两组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身长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蓝光间歇式照射,单次照射时间9h,连续照射5d。

研究组采用白蛋白治疗,具体如下:蓝光照射采取间歇式的照射方案,单次照射持续时间在9h左右,连续照射5d。同时,白蛋白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给药剂量为1.5 g/kg,取以患儿体重所确定的白蛋白融入浓度为10%,剂量为20 ml的葡萄糖溶液当中,1次/d.同样连续给药5 d[2]

1.3观察指标

治愈: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无黄疸;有效:血清胆红素显著降低,仍高于正常范围;无效:黄疸症状未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方差检验。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3.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例)

项目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60

49

7

4

56(93.3)

研究组

60

53

6

1

59(98.3)

P值

0.014

2.2两组治疗后胆红素对比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比治疗前得到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如表2。

表2两组治疗后胆红素对比(μmol/L)

组别

例数

TBIL(总胆红素)

DBIL(结合胆红素)

IBIL(间接胆红素)

对照组

60

152.7±7.8

9.0±1.4

145.3±3.8

研究组

60

118.4±7.0

7.3±1.2

107.5±4.0

P

<0.05

<0.05

<0.05

3讨论

新生儿出生后很容易发生黄疸,特别是在早产和难产的患儿中,由于缺氧缺血以及饥饿、便秘等因素导致黄疸程度较为严重。还有一些新生儿属于病理性的黄疸值,患有基础疾病[3],例如溶血症、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肝炎综合症和药物性黄疸等都会导致出现黄疸。人体中的血红素裂解之后可形成胆红素。当血红素氧化酶遇到血红素后,可将其氧化成为胆绿素,而胆绿素又会被相应的催化酶进一步还原成为胆红素,这是人体内胆红素形成的途径。血红素氧化酶属于肝脏内的微粒体酶,可以作用于血红素使其发生裂解形成亚铁离子以及胆绿素等。亚铁离子在人体中能够被反复多次使用,参与到合成血红素的路径中。胆红素具有较高的亲脂性,能够被肝脏酶催化形成具有水溶性的胆红素共轭物,可以进入血液中参与肝循环,最终到达胆汁被排出体外。胆红素通过相应的酶被转化成为水溶性的代谢物,这也是其能够被排除体外的前提条件。此时胆红素形成胆红素蛋白进入到肝脏的微循环中,并且结合葡萄糖醛酸形成水溶性的醛酸酯,以该种形式到达胆汁中[4]。引起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生理机制是由于胆红素产生以及结合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新生儿体内产生了大量的胆红素,但是这些胆红素没有有效形成水溶性代谢物被排出体外,所以大量的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胆红素对新生儿具有重要的毒害作用,特别是其神经毒性作用的危害最大

[5]。胆红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原因是,其中的二价阴离子能够和白蛋白结合后形成水溶性物质到达脑组织后,结合神经细胞膜极性基团,在不断的结合中,大量的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物导致神经细胞膜饱和,神经元不断肿胀后崩解、吞噬,增生神经胶质导致脑组织严重损害。

当前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多的治疗方法,但是目前临床效果最为突出,治疗效率最高的是蓝光治疗,也是临床应用范围最高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快速去除黄疸并且该方法较为经济实惠、操作简便。在蓝光照射作用下,新生儿体内胆固醇能够被转化成为异构体,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并通过尿液、胆汁、汗液等被排出体外。在蓝光照射时通常采取间歇照射的方式,能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蓝光照射作用于胆红素白蛋白连结物,所以为了进一步改善蓝光治疗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可给予白蛋白进行辅助治疗,白蛋白进入体内后能够结合非结合胆红素形成白蛋白连接物,可以使蓝光治疗的效果进一步增强。白蛋白是一种胆红素载体,通过外源性方式向体内注射白蛋白能够结合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胆汁后被排泄,有效减少体内积聚的胆红素。

综上所述,新生儿应用白蛋白治疗能够改善黄疸,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文静,胡瑜.人血白蛋白对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2020,01(03):1067-1068.

[2]周素香,刘晓会,张艳翠,等.人血白蛋白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重度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134-135.

[3]熊昕,谭若琨,刘海峰,等.腺苷蛋氨酸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7):501-502.

[4]岳艳艳.对蓝光照射与白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J].饮食保健2021,01(21):28-29.

[5]张玉富,张磊,李晓勇.血清CA19-9与前白蛋白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发生急性胆管炎的预测价值[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0,18(2):53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