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调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糖尿病的中医调养

王红梅

成都市双流区黄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61020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在现代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无法完全治愈,只能使用药物长期控制。但是,糖尿病这一疾病并不是现代才有的,那么在我国传统中医当中对于糖尿病这一疾病又是怎么认识的呢?有没有合适的治疗与调养的方法呢?

我国传统中医对糖尿病的认知

糖尿病这一疾病属于是现代医学当中的疾病名词,我国传统医学当中并没有对“糖尿病”这一疾病的记述。但是,我国传统中医典籍当中记载着一些与糖尿病症状相似的疾病,尤其是“消渴”这一疾病与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糖尿病就是传统中医当中的“消渴”。但是,在我国中医的发展过程当中,受到古代医疗、交通等多项技术方面的控制,有许多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只能在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之后,而这对于那些古代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就相当于是将疾病拖延到了中期甚至晚期的程度;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已经能够很轻松的诊断出患者的早期糖尿病,如果医生还是按照“消渴”这种对应中期甚至晚期糖尿病的疾病进行治疗,就很容易违背我国传统中医当中“对症下药”的准则。不过,我国中医当中也不是没有对早期糖尿病的认知。在《黄帝内经》当中,有一种名为“脾瘅”的疾病,不仅其发病原理与糖尿病有着高度的相似,而且这一疾病也会随着时间发展转变为“消渴”,与糖尿病这一疾病的发展也非常相似。因此,在我国传统中医对糖尿病的认知当中,对于早期的患者可以按照“脾瘅”进行治疗,而对中晚期患者则可以按照“消渴”进行治疗。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优势

1.未病先预防

在我国传统中医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理念而这使得我国传统中医在防治糖尿病的过程当中具备了一项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能够在控制糖尿病的同时来实现对糖尿病的预防。

2.改善自觉症状

在我国传统中医当中,“对症下药”是一项最基本的治疗理念,通过对患者自觉症状的辩证论治,中医医师就能有效的找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而言,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在自觉症状的改善方面的效果要远远超出西药。

3.治疗早期并发症

对于患者而言,糖尿病这一疾病的危害并不是来自于这一疾病本身,而是来自于随糖尿病而来的多种并发症。目前,西医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的治疗理念却可以在控制患者病情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与控制一些并发症的产生,甚至对于部分早期并发症还有一定的逆转效果。

糖尿病的几种常见症状

1.夜间常起,排尿频繁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在夜间会被“憋醒”之后排尿,有时一晚上能反复好几次。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们就要小心糖尿病了!当人体血糖含量高出正常标准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通过尿液的形式来排出糖分,从而导致小便次数增多。不过,夜尿频多也并不一定是糖尿病,也有可能是肾虚的表现。

2.喉咙干燥,经常发渴

上文提到人体会在血糖过高时通过尿液排出糖分,而随着尿液的排出,人体内的水分含量就会逐渐减少,而这就容易导致人们经常性的喉咙干渴。因此,当人们在生活当中经常性的喉咙干渴时,就要小心糖尿病了。另外,许多喉咙干渴的人会选择补充水分,但过度的补水却又会引发排尿次数的增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饮食足量,体重下降

或许有人在生活当中见过有一种“怎么吃都不胖”的人,这种人经常会由于自己不长胖的体质而自鸣得意,在生活当中不断的摄入各种美食却不需要采取体重控制的措施。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糖尿病的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饮食是身体补充能量的全过程,当人体摄入大量的能量之后,无法被人体吸收的多余能量就会逐渐转换为脂肪,一旦这个转换过程出现问题,可能就意味着体内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糖尿病人则正是因为自身血糖含量过高导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无法进入人体并排出体外,同时因人体缺乏能量的正常供应而分解脂肪,进而导致体重的下降。

4.身体乏力,常感疲劳

对于人们而言,血糖含量过高代表着体内胰岛素含量的下降,而这就很容易导致人体内部多个器官的能量供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们容易感到身体的疲劳。此外,一些其他的大性疾病也很容易导致人体的疲劳。如果在生活当中感到身体的长期疲劳,人们就应当立即加强重视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5.体表受创,难以愈合

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难免有磕磕碰碰的现象,但有些人却发现自己的伤口愈合的比别人慢,此时就一定要小心了!当人体内血糖含量过高的情况下,血液中的糖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的凝固与伤口的愈合,同时还有引发伤口感染的风险。因此,当人们在发现体表伤口难以愈合的时候,就应当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了。

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式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按照糖尿病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一般情况下,按照糖尿病患者的病症阶段不同,可以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与阴阳两虚三种类型:

1.阴虚燥热

糖尿病早期的患者平常会表现出过度的口渴与咽干舌燥,同时舌头发红,饭量大而且容易饿,这种表现属于是典型的阴虚燥热。对于阴虚燥热的患者,需要使用生地、沙参、枸杞、麦门冬等药材组成的一贯煎加味进行治疗,以起到养阴清热的效果。

2.气阴两虚

糖尿病中期的患者平时会表现出乏力、气短、多饮多尿的症状,且容易出现腰膝酸软,大便秘结等状况,这代表着患者现在处于气阴两虚的状态。对于气阴两虚的患者,需要使用太子参、麦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药物配制的生脉散加味进行治疗,以起到益气养阴的效果。

3.阴阳两虚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不断延长,许多患者平时会逐渐出现腰膝酸软、多饮多尿的症状,同时舌苔发白,脉象沉细无力而这代表着患者的糖尿病已经逐渐进入了阴阳两虚的晚期状态。对于阴阳两虚的患者,需要使用肉桂、附子、生地黄、茯苓等药物配制的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以起到温阳育阴的效果。

中医对糖尿病的调养措施

1.控制饮食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当中,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的饮食息息相关。因此,对糖尿病的调养首先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早在唐代时期,有着“药王”称号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就曾提出过消渴患者的治疗“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同样是唐代的另一位著名医学家王焘也曾表示对脾瘅与消渴的治疗需要限制米食,肉食与水果等。只有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适当的控制,才能更好的实现对患者的调养。

2.配合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适当的运动也有着非常好的调养效果。在我国隋代医学家巢元方主持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曾提到过,消渴患者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唐代医学家王焘的《外台秘要》中也表示消渴患者应当“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由此可见,我国传统中医早在数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运动对糖尿病的调养效果了。

3.调养情志

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当中认为,人的情志状态与糖尿病的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灵枢·五变》中就记载“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而《养性延命录》中也有表述:“养性之道,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只有通过对患者情志的调理,让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的防止患者的糖尿病病情进一步加重。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只有加深对糖尿病的认知,并且采取适当的手段在生活当中进行预防、调养与控制,才能更好的避免糖尿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