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王黎

成都市金牛区抚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目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设置对比实验的方式,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联合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成效。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抽取59例产妇,收治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所有选中产妇均存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按照系统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观察组)29例;对A组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训练,对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进一步掌握患者情况;实时观察两组具体差别和效果,促进针对性治疗工作的开展。结果:治疗后A、B两组盆底肌肌力水平具有明显差别,B组明显优于A组;B组临床疗效(93.10%)明显优于A组(76.67%),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效果良好,有助于从科学的角度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水平,确保临床疗效,进一步保证产妇的生活状态和质量,可见该疗法值得进行合理推广。

关键词: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产妇在受到腹压突增的情况下,尿液不受控制流出的一种现象,在临床诊断数据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据统计调查,分娩后的产妇最容易存在该病症,并且产妇的年龄越大,病情往往更加严重。由此可见,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科学提供该病症的临床疗效,本文就以从我院抽取的59例产妇为例,通过实验探讨分析该治疗方案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病例系统中抽取59例产妇,收治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所有选中产妇均存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按照系统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观察组)29例。A、B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表明本次实验方案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表1 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分组

年龄(岁)

产妇类型(例)

生产类型(例)

范围

平均值

初产妇

经产妇

顺产

剖宫产

A组(n=30)

23~38

25.8±4.2

12

18

16

14

B组(n=29)

25~41

26.2±3.8

13

16

17

12

P

>0.05

>0.05

>0.05

1.2方法

(1)对A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治

首先耐心细致地向产妇讲解阴道肛门部位肌力锻炼流程和方法,指导产妇维持一定时间的肛门部位阴道收缩动作(一般为3s左右);随后进行盆底肌训练,每天2~3次即可,每次训练时长15~30min,持续三个月[2]

(2)在此基础上对B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

①在开展专项治疗工作前对产妇的盆底肌部位进行Glazer分析评估,随后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②先指导产妇在躺在治疗床上,随后向产妇的阴道内慢慢放入治疗仪探头,并结合Glazer结果对治疗仪的使用频率进行适当调整[3]。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实时关注产妇表现,根据其身体的耐受度进行刺激强度的调整。

③严格控制联合治疗的频次,每星期治疗3次,持续三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 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肌力水平比较(例)

分组

时间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A组(n=30)

治疗前

2

5

6

7

9

1

治疗后

1

4

3

10

7

5

B组(n=29)

治疗前

1

6

8

8

4

2

治疗后

0

1

2

5

9

12

治疗后A、B两组盆底肌肌力水平具有明显差别,P<0.05如表2所示。

表3 A、B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分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n=30)

9

14

7

23(76.67%)

B组(n=29)

17

10

2

27(93.10%)

P

-

-

-

<0.05

B组临床疗效(93.10%)明显优于A组(76.67%),P<0.05如表3所示。

3.结论

盆底肌支撑系统结构复杂,包括神经结构韧带等,各个部位相互支撑,有助于让机体的相关器官(诸如子宫直肠膀胱等)保持正确位置[4]。据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导致其相关功能受到损伤的重要原因,在此期间,随着胎儿不断变大增重,加之长时间的牵拉作用,产妇的盆底肌肉受损[5]。产妇在分娩时稍不注意便会使得其尿道括约肌肛提肌产道肌肉等多部位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进而表现为阴道松弛大小便失禁,如若此时不立即施以有效干预治疗,将进一步引发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而给产妇的生活状态和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针对上述症状,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采用功能指导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进行阶段性治疗。前者主要是对产妇开展专业的功能指导训练,从科学的角度促使其肌力状态恢复正常。后者则是利用不同频率、强度的电流刺激,使其尿道部位周围的肌肉收缩增强肌群功能;在治疗仪的作用下将产妇的肌电活动情况快速高效地转换为可视图像,进而提出针对性指导,保证功能控制训练的合规性,提高

肌力水平

从本次对比实验中得知,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A、B两组盆底肌肌力水平具有明显差别,B组明显优于A组,B组临床疗效(93.10%)明显优于A组(76.67%),P<0.05。综合本次实验结果及相关资料文献得出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助于从科学的角度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水平,确保临床疗效,进一步保证产妇的生活状态和质量,可见该疗法值得进行合理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小玉.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8):50-52.

[2]端娅,董朝玉,杨丽菁,任兴宇.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1,42(10):2335-2337.

[3]高洁,吴丽群,陈游沓,许群.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06):526-528.

[4]毕玉洁,张丽娜.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21,53(03):195-198.

[5]周娇娇.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15):9-11.

作者简介:王黎(1983.9-),女,汉族,四川成都,本科,成都市金牛区抚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基层副主任护师,科室: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