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四物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心悸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桃红四物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心悸的价值研究

尹佳1 ,秦伯焰1

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 峨眉山;614200

【摘要】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并治疗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84例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实验组(42例)与参照组(4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既往传统治疗方式(西药),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桃红四物汤合并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联合治疗(中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即时停药、停药后1月、停药后2月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即时停药及停药后1月的中医症候评分结果对比参照组无显著差距;但停药后2月的中医症候评分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距(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即时停药、停药后1月的临床效果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停药后2月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两组相比差距较大(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经桃红四物汤合并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联合治疗后,可以较大程度缓解甚至治愈患者的心悸病症,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消除心悸折磨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心脉瘀阻型心悸;桃红四物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价值研究

在临床,心悸又叫心血管神经症,其属于神经病症的一种,主要发病机制是心脏神经紊乱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多汗、头晕及憋闷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中医认为心悸病症归属于“怔忡”范畴,是中医中普遍认为的心律失常症状,故而在治疗上也总是推崇中药服疗,且效果多偏优良[1]。对此,本研究特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统共84例分成实验组(西医治疗)与参照组(中医治疗),研究并对比中西药治疗后的价值及效果,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84例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实验组(42例)与参照组(42例)。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8.14±6.43)岁;病程0.2-8年,平均病程(1.64±0.92)。参照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9.36±6.29)岁;病程0.4-7年,平均病程(1.75±0.87)年。两组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临床诊断中关于心悸的病症要求;②无合并器质性心脏疾病或其它相关性重大疾病;③患者精神、认知等正常,可以配合医师完成治疗;④家属及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肺、肾等器官衰竭情况者;②肝、肾功能存在严重疾病者;③处于孕期及哺乳期者。

1.2方法

(1)参照组在治疗上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即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生产厂家: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06,50mg/片),饱餐后服食,3次/d,150mg/次。治疗周期为1月。

(2)实验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合并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共同治疗。药方成分:川芎、桂枝9g、香附、青皮6g、当归、龙骨15g、牡蛎15g、炙甘草6g等。伴随性症状:兼气滞症状者,还需另加柴胡、枳壳各6g辅助治疗;兼阳虚症状者,还需另加附片、淫羊藿、肉桂各3g辅助治疗;兼阴虚症状者,还需另加麦冬、五味子、玉竹各6g辅助治疗;有胸痛症状者,加三七粉2g和蒲黄6g;有浊痰附喉者,另加瓜萎、薤白、陈皮及法半夏各12g。以上药剂各装两剂,一次一剂,以开水冲服,2次/d。治疗周期为1月。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中西药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停药、停药后1月以及停药后2月的心悸中医证候积分,如下表。

症状

积分值(分)

心悸/怔忡

3

胸闷

2

气喘

1

唇瓣发紫

3

指端发紫

3

舌呈暗紫/舌中有瘀斑

3

舌下脉络曲张

3

脉涩、脉结

2

(2)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①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率失常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测后各项数据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率失常症状减轻。③无效:治疗后患者心率失常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1. 结果

2.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即时停药、停药后1月、停药后2月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且两组对比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即时

停药后1月

停药后2月

参照组

42

14.96±0.91

2.09±0.26

2.25±0.63

2.22±0.48

实验组

42

14.68±0.93

2.19±0.43

2.14±0.71

7.56±1.34

x2

0.962

0.889

0.518

16.777

P

0.342

0.379

0.607

0.000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的远期疗效优于参照组,两组相比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疗后即时

停药后1月

停药后2月

参照组

42

92.86(39/42)

92.86(39/42)

92.86(39/42)

实验组

42

92.86(39/42)

92.86(39/42)

73.81(31/42)

x2

0.179

0.179

4.200

P

0.672

0.672

0.040

3.讨论

心悸是一种心动过速可以明显使患者感到不适的临床常见病症,心悸期间患者常伴有胸闷、气短、乏力等表现,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停搏、阿-斯综合征等问题[2],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及安全。在心悸的诊断上,中医常以阳虚、气血不足作为该症的主要病理,故而时常采用回阳、疏通血脉的中药予以治疗,在本研究中,我院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停药以及停药后1月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与参照组对比差距不大,但停药后2月的中医症候评分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说明中药治疗心悸病症具有长远的临床效果[3]。而在临床疗效的对比上,我院发现实验组治疗后即时停药及停药后1月两阶段患者的临床效率无明显差距,但在停药2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开始拉开差距,且差异显著。但基于本研究存在检查指标不全、研究病例较少等不足,加之心悸症状影响因素繁多,假阳性结果出现率高,故而本结果仅供探究参考。在后续相关研究中,我院将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详细的进行研究、对比和观察,为相关心悸病症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予以更具说明性的临床结果。

综上所述,以中药治疗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阳虚、气血不足等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及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萍.桃红四物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心悸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20, 28(1):2.

[2]刘超,林孟柯,孙冉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于ICU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J].大医生, 2022, 7(7):3.

[3]陈太宏.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桃红四物汤配合针灸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病的疗效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