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中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小儿重症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中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贾云丽,李琳

西安市儿童医院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2

摘要:目的:评估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重症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诊且行硬膜外血肿术的80例重症患儿,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0例,术后提供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纳入40例,术后提供整体护理干预),评价组间术后并发症、家长满意度。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更少,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护患和谐,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重症;硬膜外血肿术;整体护理干预

硬膜外血肿是儿童常见颅脑创伤,病死率较高,且较之成人,儿童因神经系统病理生理、解剖等具有特殊性,所以发生硬膜外血肿后通常不会立即丧失意识,而随着血肿增大,容易发生脑疝[1],同时儿童颅内代偿空间小,加之病情变化较快,所以幕上血肿量>20mL便能手术;另外,为防范术后并发症,保障手术疗效,尚需加强术后护理[2]。本文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诊且行硬膜外血肿术的80例重症患儿为例,就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重症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诊且行硬膜外血肿术的80例重症患儿,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0例)、观察组(纳入40例)。对照组:男/女为28例(70.00%)/12例(30.00%),年龄4~11岁,平均年龄(7.7±1.2)岁,摔伤3例(7.50%)、车祸伤16例(40.00%)、坠落伤21例(52.50%);观察组:男/女为25例(62.50%)/15例(37.50%),年龄4~10岁,平均年龄(7.6±1.4)岁,摔伤5例(12.50%)、车祸伤14例(35.00%)、坠落伤21例(52.50%)。纳入标准:①伴有呕吐、意识障碍等,基于颅脑CT等确诊;②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③监护人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多发骨折者;④全身炎症性病变者;⑤凝血功能异常者。基本病例资料(受伤原因等)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加强血压、指脉氧、心电监测,术后每1h监测1次瞳孔、神志,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使用激素、抗生素药物等。

观察组(术后提供整体护理干预):(1)体位干预:麻醉未清醒前保持侧卧位,术侧向上,待24h后可以调节为平卧位;(2)体温干预: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感染,且采取毛巾包裹冰袋、酒精浴等物理降温法;(3)呼吸道干预:①吸痰干预: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待征得其同意且取得配合后行吸痰处理,期间结合患儿年龄选用适宜吸痰管,合理调节吸痰负压;②气道湿化:嘱咐家长让患儿多饮水,有效稀释痰液,且术后第1d遵医嘱行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前向家长解释雾化吸入的价值,而雾化吸入期间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等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抗拒行为,雾化吸入后及时吸痰、拍背,清理呼吸道分泌物;(4)安全干预:向家长讲解重症监护病房穿脱隔离衣以及手卫生的重要性,之后安排一位家长陪伴患儿,给予患儿安全感,且降低管路脱出、跌倒、伤口抓伤、坠床等意外事件;(5)预防并发症:①监测血电解质报告,观察患儿意识、皮肤弹性、体征等,若是患儿有恶心、厌食、嗜睡、头痛等情况,需要警惕低钠血症;②通过变换体位、垫起肩部、雾化吸入、翻身叩背等措施预防肺部感染;③观察切口拆线后情况,若是伤口敷料为黄色清亮液体、浸湿量增多,需要警惕脑脊液漏,除却及时通知医生,还需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20-30cm,以免脑脊液漏出;④观察切口有无渗出、压痛、红肿等,必要时行保护性约束,避免患儿抓伤口、烦躁拔管,造成切口感染。

1.3观察指标

选取术后并发症、家长满意度,其中:(1)术后并发症:低钠血症、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切口感染;(2)家长满意度:由患儿家长对护理及时性、有效性、护理态度等做出评价,分为极其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分析数据,术后并发症、家长满意度为计数型数据,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分析术后并发症

经症状观察,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钠血症、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方面,观察组(5.00%)低于对照组(22.50%),P<0.05,见表1。

表1术后并发症对比(n/%)

组别

低钠血症(例)

肺部感染(例)

脑脊液漏(例)

切口感染(例)

总发生率(%)

对照组(n=40)

1(2.50)

3(7.50)

1(2.50)

4(10.00)

9(22.50)

观察组(n=40)

0(0.00)

1(2.50)

0(0.00)

1(2.50)

2(5.00)

x2

5.165

P

0.023

2.2分析家长满意度

经问卷评估,在家长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见表2。

表2家长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不满意(例)

一般满意(例)

极其满意(例)

总满意率(%)

对照组(n=40)

11(27.50)

15(37.50)

14(35.00)

29(72.50)

观察组(n=40)

3(7.50)

11(27.50)

26(65.00)

37(92.50)

x2

5.541

P

0.019

3 讨论

硬膜外血肿是小儿常见疾病,除却及时进行手术治疗[3],有效、系统、全面的术后护理干预也能保障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康复质量,不过对于采用何种术后护理模式尚有争议。

本次研究表明,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重症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中有较好效果。第一,整体护理干预以现代护理观作为指导,而将患儿作为护理中心,通过综合考虑心理、环境、物理等影响疾病康复的因素,能够有效兼顾患儿心理、生理健康[4],同时通过安排家长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陪护,既能减少跌倒、摔伤等意外事件,也能给予患儿安全感,缓解家长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所以有助于促进护患和谐,故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第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单一,且被动性强[5],难以有效防范术后并发症,而整体护理干预综合考虑到患儿抵抗力差、神经系统不稳定等,通过系统观察、判断病情,能够及时、早期发现并发症征兆,且及时配合医生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故观察组并发症更少,P<0.05。

综上所述,由于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重症硬膜外血肿术后患儿护理中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段传功.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对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106-108.

[2]陈亚敏.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5):687-688.

[3]孙美娜.硬膜外血肿术后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249-250.

[4]高莹,许睿.硬膜外血肿术后的护理干预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0):241-242.

[5]翟福雯,许旋.外伤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观察和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