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论下的抑郁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阳虚”论下的抑郁症

冯娟,吴欣玲

新疆军区总医院幸福路医疗区830000

摘要:精神活动靠能量维持,阳气虚衰,精神失养则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低下。所以抑郁症的发病与阳气关系密切,是脏腑阳气不足、机能状态低下的产物。

关键词:阳气不足;抑郁症;阳气运行

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类疾病。就抑郁症的治疗而言,中医历代医家多从“肝”论治,以疏肝解郁为主,治以逍遥散、越鞠丸等方,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临床上抑郁症多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即一派晦暗、阴沉、衰落等阴郁之象,从辨证来说是属于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应归于阴病范畴。

1阳气不足和阳气运行失序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机制

1.1阳气不足与抑郁症的关系

《黄帝内经》的重阳思想表明阳气失常致病的广泛性和病变的多样性,提示无论外感内伤疾病都以阳气为疾病向愈的根本动力。《医理真传》言:“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证实阳气在维持机体健康状态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当人体的阳气或先天不足,或后天因劳、忧损伤,造成阳气虚,内而不能安五脏,外而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面对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精神压力不断增加,导致抑郁症的发生。阳气具有温煦、升发和兴奋等功能,阳气旺则精力充沛,精神爽;阳气衰则精神疲乏,精神困,进而引起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精力不足、时常疲乏等症状。

1.2阳气运行失序与抑郁症的关系

阳气的不同状态体现出不同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精”在此处并不是一种特殊存在的物质,而是指阳气的正常运行状态。同篇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阳气因烦劳太过持续升发而处于失调节状态,此时阳气的失序运行状态就是精绝。所谓精则养神,是指阳气运行有序,精神情志活动得阳气温养而功能正常。所谓柔则养筋,是指有序运行的阳气可以濡养五脏百骸、肢体筋脉。提示不仅温阳是固护阳气的重要方面,调节阳气运行状态也是固护阳气的重要方式。抑郁症在发病过程中多合并出现焦虑状态。

2从脏腑阳虚论治抑郁症

2.1心阳虚所致抑郁症

中医学所说的心是指人体感知功能的集合,所以有“任物者谓之心”的说法,即对客观事物做出认知反应的功能称之为心。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心理体验感是不同的,心阳决定了对外界客观事物加工处理的正负倾向。有学者认为抑郁症的关键病机为心阳不足,无力推动心气,心气郁遏不宣则神机失用,见思维迟滞、兴趣低下、心悸气短等症状,治疗着重以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为正治。

心主神明功能并非后天习得,乃先天存在,生而得之。心阳不足则心主神明功能失调。心气虚则悲忧,实则笑不休,心阳决定了人的感觉与认知。心阳充足,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应答是正性的,人心情愉悦;心阳不足,对外界信息作出的反应是负性的,人心情悲忧,小小的情绪变化都会促使产生负性想法。心阳不足型抑郁症患者会更多聚焦于生活中的负性事件,而较少看到事件中积极的一面。同时,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离不开心主神明功能,心主神明的功能协调并影响五脏情志功能。

2.2肝阳虚所致抑郁症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以现代医学阐释为肝主应激,即应激反应引起的复杂生理病理机制都由中医“肝”作为参与核心。肝主疏泄、升发是肝阳发挥作用的表现。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二者也是肝主应激的基础。人体面对外界刺激作出应激反应时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肠道、生殖系统功能被抑制,其血液供应减少;心、脑、肺功能增强,血供增多,气血需求增加。中医的肝主藏血还包括肝能根据各种应激需要调节全身血量。肝体阴而用阳,肝体阴指肝不仅贮存解剖学概念上肝脏中的血液,还包括生命体在静息状态下大部分分布于静脉系统以及小部分分布于其他脏器的所有储备血。肝用阳指对上述肝所藏之血的调动和调节能力。应激状态下肝阳通过调动肝血满足应激状态下脏器气血供应,这是肝主应激的生理基础。

长期处于焦虑应激状态可透支肝阳,耗损肝血,导致肝血、肝阴滋养不足,肌筋膜濡养不利,产生疲乏与紧张感。肢体关节为肝阳所主之筋,肝阳虚损,升发调达功能不足更可直接导致不耐劳力的疲乏感、压力感、紧张感等症状的出现。肝阳虚生寒与肝血虚实质是肝体阴而用阳这一生理功能在病理状态下的表现。

2.3脾阳虚所致抑郁症

脾在志为思,包括认知心理学中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整合加工过程。脾阳充足饱满是脾正常调节精神情绪的基本条件。脾阳虚影响认知活动,使人不仅易出现情绪低落,更容易陷入难以摆脱的沉思。过度思虑又会损伤脾阳,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表明,脾阳虚患者血清中多种焦虑抑郁症相关血清标志物呈阳性。脾阳虚不能蒸腾水谷精微变为营养周身的营养物质,导致五脏失于荣养,机能低下,出现一派阳虚衰退之象。临床上抑郁症患者中约67%~71%出现食欲不振和便秘等胃肠道机能低下的表现,且时常表现出完谷不化、腹胀、腹泻等多种胃肠道症状。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液,使水液停留、蓄积于细胞间,其实质是细胞代谢机能差,代谢产物停留于细胞间,不能有效排出体外所致。抑郁症患者出现精神不振、少动懒言、倦怠无力、舌淡胖而有齿痕,是脾阳虚衰的外在表现。

近年来研究认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关联性十分密切,肠道微环境状态影响人体精神及认知状态,脑-肠轴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伤寒论》中炙甘草、生姜、大枣、人参使用频率极高,提示医家固护胃气、温护脾阳的重要性。它们作为在经方体系中调集脾胃能量与阳气的基础组合,能提高胃肠细胞机能,增强胃肠道细胞的分泌与吸收能力,为改善胃肠道的微环境创造条件。赵杰教授临床中常以附子理中汤、大建中汤以及小建中汤应对脾胃虚寒患者,认为通过温脾阳而改善肠道微环境,进而使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出积极信号,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

3抑郁症优质护理方法

①安全护理。多数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自卑感,且感觉到自身无价值,进而出现自杀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必须保管好能够导致患者自杀、自残行为的工具、药品,如水果刀、火柴、杀虫剂等。同时为抑郁症患者创造安全家庭环境,居家色调以暖色为主,其光线明亮、温和,室内温度适宜,切勿大吵大闹。家具尽量简单。

②优质病房环境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病房,保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及时通风,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可在病房内摆放花朵,增设相应的娱乐活动室,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减少探视次数,每次探视限制人数,以免影响其睡眠质量。

③优质用药督导。抑郁症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剂量、时间对其病情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明确告知患者服药次数、服药剂量、服药时间等,便于充分发挥药效。家属督促患者及时用药、正确用药,不能随意加减药。当看到患者服药后方可离开,以防患者私藏药物而自杀。

④优质心理干预。患者来院就诊时,应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生理、心理,耐心及温柔地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及时解答患者疑问。根据患者实际心理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而疏导不良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融入外界环境,使其感受到尊重、关爱等。

⑤情绪治疗。通过清晰有力的语言及特殊的视觉想象,配合柔和、缓慢的音乐,想象自己置身在美好环境中,充分诱导患者心理放松。也可向患者讲解故事、笑话等,充分发泄不满情绪。鼓励患者与别人下棋、玩扑克等,加强与其他伙伴的沟通,转移其注意力,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⑥优质睡眠指导。由于患者早醒可能会加剧情绪低落,容易发生自杀、自伤事件。因此,应规定抑郁症患者起床及睡眠时间。对于失眠或者半夜醒来的患者,应按照医嘱服用一些促进睡眠的药物,禁止吸烟、饮酒,并禁止喝咖啡因或者含有乙醇的饮品。睡前可采用温水洗脚、洗澡或者喝热牛奶促进睡眠。

结论:运用经方复肾阳、补肝阳、暖心阳、运脾阳,收纳浮阳于肾,伏虚火于中,同时纠正相关的病理变化、祛除相应的病理代谢产物,进而缓解因长期生活压力、精神紧张导致的阳虚致郁诸症,可取得良好效果。温阳法论治抑郁是行之有效的诊疗思路与方法,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为研究与治疗抑郁症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宋玲玲.中医情志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6):41-42.

[2]杨雪静,许二平,尚立芝.甘麦大枣汤及其合方治疗抑郁症研究新进展[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6[2021-08-23].

[3]荣培晶,李少源,周立群.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06):1-7.

[4]刘杰,卢惠苹,陈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疾病的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02):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