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

成苗苗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 要:目的 探究整体性急救护理服务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作用。方法 盲选2019年12月后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00例,整体性急救护理和常规急救护理服务模式分别作用于整体组和常规组患者,比较急救护理效果。结果 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三项好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常规组指标水平更高,家属满意度指标对比结果显示整体组指标水平更高。结论 整体性急救护理模式比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更具适用性。

关键词:整体性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效果

引 言:

急诊抢救流程与效率切实关系着危重症患者的生存可能性,急诊救护工作中影响急救效率的因素比较复杂,不同急救护理措施以及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也会产生不同影响。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而整体性急救护理模式能够全面满足患者需求,优化护理流程,可全面提升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本次实验以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不同护理小组,实验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整体组:患者总数50例,男女人数占比为3:2;年龄上限82岁,下限12岁,平均(48.20±11.20)岁。

常规组:患者总数50例,男女人数占比为21:29;年龄上限80岁,下限16岁,平均(50.65±10.54)岁。

各小组基线资料对比后 P>0.05,显示无差别,允许展开对比实验。

1.2方法

进入常规组的急诊危重症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服务:接到急诊电话后,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做好急救准备,依照患者病情规划急救方案,明确救护要点。

进入整体组的急诊危重症患者给予整体性急救护理服务,主要流程如下:

(1)建立整体护理小组:参考急诊科室常见的危重症患者类型抽选不同专科护理人员和医生组成整体护理小组,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定期总结危重症患者急诊救护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小组开会加强讨论,并制定适切的培训计划。此外,为危重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效率。

(2)院前急救配合:在患者到院之间就做好急救准备,患者到院后联系CT室、手术室等做好准备,保证各检查、救护环节形成良好的衔接关系,避免延误急救时间[1]

(3)急诊救治:患者道到院后2 min内进行分诊病情评估,借助绿色通道提升项目检查效率,监测和记录患者重要体征指标,有指标数值提示风险需要及时汇报医生,立即干预处理。面对复杂病情患者需要及时组织会诊,明确风险点,预测风险并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

(4)心理护理:有意识的患者需要适当的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简单地向患者说明其病情状态以及急诊救治方案,指导患者配合救护操作,放松身心状态,有不适感及时反映。昏迷状态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密切联系,指导家属办理住院手续,与医生、护理人员积极配合[2]

1.3观察指标

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急救时间、急诊 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各项时间越短则说明急救效率越高。

利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家属对本次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4.0作为专业软件参与处理数据,χ2、t分别作为检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工具,数据形式分别以[n(%)]、(±s)形式表示 ,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急救护理效果

整体组总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

表1急救护理效果对比概况(±s,min)

组别

人数

总急救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

分诊评估时间

常规组

50

48.72±10.40

19.57±7.11

2.68±0.46

整体组

50

36.12±10.28

12.34±7.52

1.88±0.28

t

-

11.32

10.17

14.06

P

-

<0.05

<0.05

<0.05

2.2家属满意度

整体组家属满意度(98.00%)高于常规组(88.00%),P<0.05。

表2家属满意度对比概况[n(%)]

组别

人数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常规组

50

31(62.00%)

18(36.00%)

1(2.00%)

98.00%

整体组

50

20(40.00)

24(48.00%)

6(12.00%)

88.00%

t

-

-

-

-

4.17

P

-

-

-

-

<0.05

3讨 论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在病情特征上存在特殊性,危重症患者需要及时抢救,医护人员必须有序配合才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优化预后。整体性急救护理模式在现代急诊临床应用中在综合性和专业性体现出巨大优势,急救科、ICU病房以及其他科室之间强化配合,比常规急诊护理模式更高效[3],可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大生存可能性。

本次实验中,应用整体性急救护理措施的小组患者明显抢救效果更理想,患者家属对救护效果更满意,这说明整体性急救护理模式更符合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需求,在改善疾病预后方面也有显著效果。整体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的具体分析原因如下:①整体性护理模式下,护理流程得到优化,护理方案体现综合性特点,护理措施体现科学性特征。院前、院内形成一体化救护环境,急诊护理和治疗流程更顺畅,减少时间延误,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并且强调提前的急诊救护准备,提前给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分诊效率提升,医护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对症干预,降低患者死亡风险。②成立整体救护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且经过培训。急诊科接受的危重症患者多数都是突然发病且病情进展快,因此对医护人员的配合救护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医护人员组合成整体护理小组也是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效率的重要举措。③开展及时有效的病情评估和针对性、动态监护工作,可以建立起预见性护理方案,遇见患者病情突然进展,提前干预可以保证患者体征稳定,减少并发症状。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患者尽可能展开整体性急诊护理,对病情危急的患者来说可以减少风险因素影响,保证护理干预过程连续、有效,形成人员协调配合、救护措施科学有效的良好急救环境,由此可见,该护理模式符合急诊护理标准,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田小曼.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2):138.

[2]周黎黎.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9):124.

[3]张鑫娜.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