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燃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浅谈燃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袁茂平

佛山市南海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528200

摘要: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各级政府部门对环保监管力度也在不断提升,城镇居民和企业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城镇燃气管线、LNG储配站、LNG临时应急供气站等都在快速建设和投入运行,为规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理,进一步降低风险,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我们制定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现就风险管控措施、应用情况进行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风险;风险点;危险源;风险评价

引言:佛山市南海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邻广州中心区,属于改革开放较早的地方,整体城市化较高,面积约10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300万。现阶段南海区唯一从事管道燃气供应的燃气企业仅一家,近28年燃气管道业务发展,拥有埋地燃气管网超过2000km,调压计量站5座,LNG综合储配站1座,LNG临时应急供气站2座,LPG充装站2座,燃气用户超40万户,具有管线里程长,场站、设备、用户多等特点,因此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非常有必要。

1.风险点排查

根据生产和工作流程,以及装置、设备设施情况划分风险点(单元),主要划分为设备设施、场所和作业活动三大类或单元。

设备设施、场所类风险点应大小适中、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可实现切断,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如LNG储配站可划分为候车区、卸车区、储罐、气化装置、充装台、调压计量、中控室、仓库、电房、消防系统等。其风险特性为固有风险,即设备设施、场所等本身带有或赋存的能量(电能、势能、机械能、热能等等),本身具备危险物质(氢气、甲烷、液化气、油品等)燃烧、爆炸等产生能量或有害物质。

作业(含操作)活动类风险点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其中操作难度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如常规作业有日常巡查、检维修作业、带气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非常规作业包括,超压放散作业、场站或受限空间动火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抢险作业等。

建立风险点台账,针对已划分的风险点,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分析风险点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如LNG站卸车作业,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有车辆伤害、触电、LNG泄漏、其他伤害(冻伤)、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等,管网受限空间(阀井内)作业,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有物体打击、触电、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等,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做准备。

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二是设备设施和场所,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辨识范围应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依据《风险点登记台账》,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及《设备设施和场所清单》,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对设备设施、场所和作业活动中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危害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识别时充分考虑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3.风险评价

推荐采用风险矩阵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形成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评价过程中,应选用几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评价,互相补充、综合分析、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发现评价方法不适用时,随时调整,评价结果有较大异议时,组织专家讨论。

3.1风险矩阵法(LS)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R=L×S。

其中:R—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3.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D=L×E×C。

其中:D—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代表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4.风险分级

依据风险评价后的风险值(R值和D值)判定确定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见下表)。除按评价方法分析判定为A级的风险外,属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等都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5.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控制措施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警示的原则实施风险控制,控制措施重点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安全管理、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如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注意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重点突出人的因素。不同等级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控或降低。

管控工作坚持“分类统筹、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风险越大管控层级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对下级监督、检查、指导。

6.成果与应用

建立健全风险点危险源数据库,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管控清单的内容包括全部风险点,每个风险点的危险源或潜在事故、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等。制作风险红橙黄蓝四色平面图和风险告知牌,向全体员工公布岗位所在风险点的位置、岗位安全操作要点、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风险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须将风险分级管控与安全生产责任制、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相结合,依据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分级管控措施,进一步梳理各岗位生产流程、作业流程,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操作规程。

7.持续改进

公司安委办(安全管理部)统筹,各业务线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每年制定年度“风险分级评价计划”,每年至少在全公司范围内(按生产和业务划分,独立开展)开展一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出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可能影响风险等级;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作业条件、生产工艺流程或关键设备设施发生变化;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以及异常状态下的维检修、试生产(运行)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8.结语

风险管理是企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带来的损失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对于燃气安全管理同样适用。本文以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例为基础编写,希望能够给大家在风险管控方面带来一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