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剑锋

包头云龙骨科医院骨关节科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 探究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数字方式分组。超前组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常规组开展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结果 在术后1h、2h、6h、12h、24h,疼痛评分为超前组低于常规组。并且,差异明显。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常规组更高,但,与另一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骨科术后的疼痛治疗中,应用超前镇痛方法,可缓解患者疼痛,加强治疗成效。

关键词:超前镇痛;骨科;疼痛

对于每一位骨科患者而言,术后疼痛是需要面对的重点问题。骨科手术后,除了切口疼痛外,骨膜刺激、患肢肿胀、骨筋膜张力增高、术后加压包扎和外固定等都可引起疼痛[1]。在近些年来,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镇痛认识的了解增多,对于镇痛的相关要求也在提高。当前,在开展对患者镇痛处理中,是在患者感受到疼痛时才提供镇痛药物,因为给药时间差与镇痛药物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患者需忍受一段时间的疼痛。同时,疼痛刺激也会导致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产生疼痛过敏,难以将镇痛药物的效果全面发挥。对此,提前镇痛模式可将以往存在的弊端弥补。本研究围绕着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超前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是30例、20例,年龄在22-76岁之间,平均为(48.9±11.2)岁。常规组男女患者各为29与21例,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年龄均值是(48.3±10.9)岁。对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对,无显著区别。因此,可对比。

1.2方法

超前组采取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在术前,为患者静脉推注50mg氟比洛芬酯,并在术后运用2.5mg氟哌利多、0.6g曲马多与100ml生理盐水自控镇痛。常规组只开展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在开展对患者的手术前,静脉推注50mg生理盐水,并应用与超前组相同的静脉自控镇痛。

1.3观察指标

对比以不同方式镇痛在相应时间的疼痛情况,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比较不同镇痛方式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运用SPSS23.0软件开展对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计数资料通过%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以t检验。并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2组不同时间镇痛效果对比

结合表1结果可知,在术后1h、2h、6h、12h、24h,都为超前组低于常规组。并且,对比显著(P<0.05)。

表1 2组不同时间镇痛效果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后1h

术后2h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常规组

50

2.9±0.7

3.2±1.3

4.2±1.5

4.4±1.2

4.9±1.3

超前组

50

1.2±0.6

1.6±1.0

2.3±1.2

3.2±1.4

4.0±1.5

t

13.03

6.89

6.99

4.60

3.20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在2组发生不良反应对比中,常规组为6%,超前组为2%,前者高于后者。但,并无显著差异。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恶心

头晕

嗜睡

发生率

常规组

50

1

1

1

3(6.00)

超前组

50

1

0

0

1(2.00)

X2

1.04

P

>0.05

3.讨论

在骨科手术中,因在手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创伤相对较大,在完成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具有复杂性,因手术导致的创伤会让患者的感受器接收疼痛刺激,导致中枢神经之中的痛觉中枢被激活。同时,局部创伤也会致使炎性介质变多,出现炎症,患者的疼痛会更为严重。术后疼痛的产生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直接形成对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因此,疼痛的处理是骨科术后患者临床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减轻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

骨科手术是一种有创手术,会对患者骨骼、神经等部位产生相对较大的创伤。并且,在患者的麻醉药物完全代谢之后,患者就会出现疼痛感受。在术后的自我恢复中,患者也会感受到疼痛。在骨科手术后,疼痛会对患者的正常作息形成影响,也会为患者的心理形成负面作用,难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康复,对骨科手术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在临床中开展术后镇痛主要采取静脉自控镇痛,此为患者结合自己的疼痛情况自主使用静脉镇痛泵应用镇痛药物的方法。这一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将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缓解。超前镇痛指的是在为患者开展手术之前,利用镇痛药物阻断手术创伤导致的疼痛刺激。氟比洛芬酯是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物,能够发挥对环氧化酶的抑制效果,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手术创伤而导致的疼痛过敏性。

在本次研究中,超前组在术后的不同时间其疼痛评分都明显比常规组低。此结果表明,超前镇痛模式可加强镇痛效果,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超前组更低,但在与另一组对比中无显著区别。这一结果代表采取超前镇痛与自控镇痛的联合模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总之,在骨科手术后开展对患者的镇痛治疗,可有效应用超前镇痛方法,可实现患者疼痛的缓解,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贾绍龙,马海堂. 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2018,(21):76+75.

[2]梁芬芳,吴明珑. 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60+64.

[3]邹明. 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7):49-50.

[4]阿不都海力,阿地里江,塔依尔,达吾提. 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8):37+39.

[5]杨金星,杨欣建,李旭春,刘黎军,陈宏贤,刘照华,黄俊锋. 超前镇痛在骨科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03):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