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分析

刘丹玉,贾聪

工作单位: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邮编:441299

摘要】目的:探究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7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7.37%高于对照组78.6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胃脘隐痛、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倦怠无力积分分别为(0.85±0.16)分、(0.75±0.18)分、(0.81±0.16)分、(1.02±0.14)分,均低于对照组(1.46±0.21)分、(1.40±0.52)分、(1.27±0.52)分、(1.76±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隔姜灸;中药穴位贴敷;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

胃脘痛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气血不畅、胃气瘀滞所导致,该病与消化性溃疡胃炎有一定的相似性,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精神萎靡不振、舌苔薄白[1]。临床中,对于胃脘痛常采用西药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而且长时间采用西药治疗,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本研究对76例患者采用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2.05±1.36)岁。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3.26±1.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将40毫克奥美拉唑注射液药物溶于100毫升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注射,每天一次。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外治治疗和护理。要求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新鲜生姜切成姜,并针刺数孔,将其置于患者皮肤穴位上,采用艾柱点燃方式进行施灸,每次治疗以5至10分钟为宜。在进行隔姜灸治疗后,患者局部皮肤会出现温热感,毛孔扩张,此时可将中药穴位贴敷于穴位上进行,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渗透,提高治疗效果。穴位贴敷方法不宜超过4小时,需要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如果患者皮肤出现红肿、瘙痒,需要立即取下敷贴,并采用清水清洗干净,涂抹过敏药膏。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强制护理,在饮食方面需要避免生冷不易于消化的食物,禁忌竹笋、牛肉、海鲜等,可以食用鸡蛋、羊肉、大枣、山药、茯苓等。医护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患者受到不良情绪情绪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症状积分。

1.4统计方法

用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7.37%高于对照组78.6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组数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8

18

19

1

37(97.37)

对照组

38

10

20

8

30(78.65)

X2

8.263

P

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

   观察组患者胃脘隐痛、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倦怠无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X±S)

组数

例数

胃脘隐痛

食后胀满

纳呆少食

倦怠无力

观察组

38

0.85±0.16

0.75±0.18

0.81±0.16

1.02±0.14

对照组

38

1.46±0.21

1.40±0.52

1.27±0.52

1.76±0.20

T

7.263

9.254

8.254

10.032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近些年,由于受到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影响,胃脘痛在临床中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胃脘痛是一种慢性炎症,在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在逐渐发展,会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但是由于长期用药会引发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2]。而采用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避免西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中医认为,胃主受纳,当胃部受寒侵袭时,会导致胃气不可而痛,加上患者因喜冷饮使脾阳受损,导致出现胃脘痛。胃脘痛的辩证应当以缓急虚实气血为纲,患者胃痛日久,时轻时重,以虚证为主,主要是劳累久病、过食寒凉所导致。患者表现临床表现为神情纳呆、手足不温、四肢倦怠等。现代医学认为,胃脘痛是由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者饮用刺激性食物所导致,而生姜具有散痰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呕吐、风寒等

[3]。艾叶具有散痰止痛的作用,通过燃烧加热与生姜共同作用于相关穴位,有助于温中散痰,通络止痛。采用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借助艾柱与生姜的热力,将药物渗透至皮肤内,并加强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脾胃功能,缓解患者疼痛。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相比,穴位贴敷方法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对7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7.37%高于对照组78.65%,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胃脘隐痛、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倦怠无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永芳,邵惠敏.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4):62-64.

[2]王景平, 李董, 张英, et al. 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及护理[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69-71.

[3]李丽,巫燕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21,11(2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