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进行检测对结果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进行检测对结果影响分析

金平

宁国市甲路中心卫生院 检验科 242300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进行检测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血液采集部位分为对照组(n=130)和研究组(n=130)。对照组于肘部静脉处或手背静脉处采集血液。研究组于手指末梢处采集血液。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而 RBC、MCV、MCHC、Hb及P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BC、MCH 及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的检验结果具有差异,其中末梢血的检验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因此建议临床推广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检测方式之一,能够为临床进行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根据[1]。血常规检验中通常采集静脉血以及末梢血作为血液样本,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目前临床使用血常规自动检测分析仪进行血常规结果检验,相比传统显微镜检测结果更加精准,但血常规检验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导致结果出现偏差[2]。因此针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因素积极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进行检测对结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血液采集部位分为对照组(n=130)和研究组(n=130)。纳入标准:①无精神疾病、能够正常交流;②无血液系统疾病;③无合并重要脏器疾病。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障碍;②血常规检验前服用过会影响血液性状的药物;③患有慢性感染疾病。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44.21±2.53)岁;研究组男67例,女63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3.95±2.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空腹状态进行血液采集。对照组于肘部静脉处或手背静脉处采集血液。研究组于手指末梢处采集血液。血常规检验项目包含WBC(白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计数)、HCT(红细胞压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PLT(血小板计数)。检验仪器选取Sysmex-xs-800i血液分析仪。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

研究组而 RBC、MCV、MCHC、Hb及P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BC、MCH 及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

项目

对照组(n=130)

研究组(n=130)

t

P

WBC(×109 /l)

5.24±0.87

6.43±1.08

4.69

0.00

RBC(×1012 /l)

3.75±0.41

3.58±0.32

1.79

0.08

Hb(g/L)

13.51±8.83

10.36±8.27

1.43

0.16

HCT

0.48±0.14

0.46±0.21

0.43

0.67

MCV (Fl)

92.44±4.16

84.86±3.74

7.42

0.00

MCH(pg)

25.68±6.71

26.87±6.28

0.71

0.48

MCHC(g/L)

314.36±18.87

304.54±15.81

2.18

0.03

PLT(×109 /l)

224.42±39.23

207.32±31.21

1.87

0.07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属于临床通用的生化检验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中各类细胞数量、结构以及形态的检验,为临床诊断疾病以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照依据[3]。在实施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采集方法及部位的影响[4]。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样本通常来自静脉血及末梢血。静脉血通常采集于患者肘部静脉处或手背静脉处,不易受到环境影响。末梢血通常采集于患者手指,手指处于末端,血流速度较慢,虽然该处进行血液采集较为方便,但容易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5]。因此选择正确的采集血液方式对血常规检验极为必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于肘部静脉处或手背静脉处采集血液,研究组于手指末梢处采集血液后,研究组而 RBC、MCV、MCHC、Hb及P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BC、MCH 及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较于末梢血更为准确。这是由于静脉血采集位置的血液流速较快,且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血常规检验结果更加准确。而末梢血采集的位置最为常见的是指尖,指尖位于末端,血液流速较慢,因此血液采集过程中血小板会在穿刺处凝结附着,血液成分产生变化,从而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末梢血采集过程中会受到患者紧张情绪的影响,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影响。而静脉血采集相对稳定,同时易于血常规自动检测分析仪进行检验,且静脉血采集量比末梢血大,便于结果受到影响时可进行反复检验。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静脉血检验结果差异明显小于末梢血,因此建议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

参考文献:

[1]张洪亮.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J].特别健康,2021,(19):68-69.

[2]施骏.不同采血途径及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9):160,173.

[3]李玉凤.不同采血部位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J].饮食保健,2020,7(32):1.

[4]李玉林.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4):141-142.

[5]刘宁.探析采集不同部位的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9):44-45.